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量学发展史

计量学发展史

计量学发展史
计量学科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和地位
计量,过去在我国称为度量衡,只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才逐渐以"计量"取代"度量衡"这一称谓。

沿用了两千多年的度量衡,其原始含义为长度、容积、重量的计量,主要器具为尺、斗、秤。

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含义亦在不断变化和发展,可以说,计量是度量衡的发展;也可以说,计量是现代度量衡。

显然,"计量"比"度量衡"更确切、更广泛、更科学。

在我们的社会活动中,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大量的各种不同的测量,科学实验、工农业生产、商品流通、我们的生活都离不开测量,而且在测量过程中都在追求准确性。

没有准确的测量,则科学实验数据虚假,工艺过程无法控制,产品加工质量低劣,能源消耗心中无数,贸易结算产生分歧,市场买卖短斤少两,医疗卫生锆诊错治等,将对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使社会经济活动不能正常进行,经济秩序发生混乱。

计量工作就是为测量的准确提供可靠的保证,确保国家计量单位制度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

可见,计量是发展国民经济的一项重要技术基础,是确保社会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是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重要手段,计量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计量与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计量是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和手段。

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

没有科学技术,便不可能有人类的今天。

任何科学技术都是为了探讨、研究、分析、掌握和利用事物的客观规律,而所有事物的基础都是"量",体现形式仍然是"量"。

为了准确地获得这些量值,只有通过计量。

比如,哥白尼关于天体运行的学说,只是在伽例略发明了望远镜,进行了实际观察之后才得以确立的;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尽管早已被牛顿所揭示,但直到百年之后,经过实际测量的验证,才被确认;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是在光频精密测量的基础上获得了比较精确的光速c值后、才得到了比较明确的验证;李政道和杨振宁关于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的理论,也是吴健雄等人在进行了专门的计量测试后才
验证的。

从经典的牛顿力学到现代的量子力学,各种定律、定理,都是经过实际验证才得以确立或被承认的。

计量正是所有验证的技术基础与重要的手段。

历史上三次大的技术革命,都充分地依靠了计量,同时也促进了计量本身的发展。

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导致以机器为主的工厂取代了以手工为基础的作坊,使生产力得以迅速的提高,从而确立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当时,经典力学和热力学是社会科技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

在蒸汽机的研制和应用的过程中,都需要对蒸汽压力、热膨胀系数、燃料的燃烧效率、能量的转换等进行大量的计量测试。

力学和热工计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以电的产生和应用为基本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更加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欧姆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以及麦克斯韦电磁波理论等,为电磁现象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电磁计量的开展。

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随着量子力学、核物理学的创立和发展,电离辐射计量逐渐形成。

核能及化工等的应用和发展,导致了第三次技术革命。

在这个时期,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的发展更加迅速,原子能、化工、半导体、电子计算机、超导、激光、遥感、宇航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计量日趋现代化,由经典计量进入了量子计量的新阶段,计量的宏观实物基准正在向自然(量子)基准过渡。

新的米定义和原子频标的建立,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长度和频率的精密测定,促进了现代科技的发展。

比如光速的测定、原子光谱的超精细结构的探测、航海、航天、遥感、激光等许多科技领域,都是以频率和长度的精密计量为重要基础的。

至于当前人们广泛谈论和关注的所谓第四次技术革命,将引起科技和社会的重大变革,人类将进入"超工业社会"或"信息社会"。

那时,不可再生的石化燃料能源将转换成可再生的太阳能、海潮发电等新能源,钢铁、机械、汽车、橡胶等传统产业部门将为电子工业、宇航工程、海洋工程、遗传工程等新兴工业所取代,等等。

这场技术革命的先导是微电子学和计算机,而集成电路的研制又可以说是先导的核心。

集成电路的研制,没有相应的计量保证是不可想象的。

比如,硅单晶的物理特性、几何参数,超纯水、超纯气的纯度,化学试剂、光刻胶的性能,膜层厚度、层错位错,离子注入深度、浓度、均匀度以及
工艺监控测试图形等的测定,都是精密计量。

当前,我国集成电路的研制尚比较落后,计量工作跟不上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

总之,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物理学的成就,为计量的发展创造了重要的前提,同时也对计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计量学的成就,又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正如门捷列夫所说:没有测量,就没有科学。

聂荣臻同志也明确指出:科技要发展,计量须先行;没有计量,寸步难行。

计量与贸易
计量是贸易赖以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可以说,现代贸易若无计量保证是难以想象的。

计量是把好贸易中商品数量关的重要手段,贸易中很多商品都是根据商品的量来结算的,而商品的量必须借助计算器来确定。

计算器具量值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买卖双方的经济利益,尤其是大宗物料的贸易,影响就更为突出。

计量也是把好贸易中商品质量关的重要保证,任何一种商品的质量,总是以若干个参数指标来评价,而商品参数指标的科学测量都是依靠计量测试来完成的。

通过把好计量商品的质量关。

还能增加商品的竞争能力。

随着贸易的全球化,国际贸易的发展迅速,计量显得更为重要。

由于我国经济的崛起,我国各行各业的大小企业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正在按国际标准推行质量管理体系,计量职能和测量的质量保证是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国也正在按照国际标准推行对校准实验室和检测实验室的认可,开展合格评定和国际互认。

而这一切的基础是现代测量能力,一个实验室与另一个实验室、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之间的测量可比性,这是建立互认和相互接受的基础。

测量方法和手段不完善,量值缺乏可比性、溯源性,将影响国际贸易的进行。

计量与生产
生产的发展,经营管理的改善,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都与计量息息相关。

计量是工业生产的“眼睛”,是农业生产的“参谋”。

计量器具是否准确,能否正确使用,关系到生产能否有序进行,能否提高生产效率。

就工业企业来说,计量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没有准确的计量,就没有可靠
的数据,也就根本谈不上高质量的产品。

国外工业发达国家把计量检测、原材料和工艺装备列为现代化工业生产的三大支柱,足以看出计量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计量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计量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如选种、育种、施肥、土壤成分化验、作物营养成分分析、农药剂量与效果及残留物分析、农业标准化过程中的检测、农资产品参数指标的检测以及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都离不开计量。

计量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我国工农业生产水平的大幅提升。

计量与社会经济秩序
计量是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

计量具有法制性。

《斜量法》规定,我国采用国际单位制,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废除非法定计量单位。

科学统一计量单位制度,是社会经济秩序得以维持的必要条件。

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计量纠纷也日益增多,在商品流的定量包装商品分量不足,侵犯了消费者利益。

医疗卫生、安全防护、环境监测用计量器具的失准失修,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财产的安全。

为此《计量法》规定,对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工作计量器具,由政府实施强制管理,必须经检定合格才允许使用。

鉴于计量器具在保证量值统一和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方面所处的特殊地位,《计量法》规定,对计量器具新产品要经定型才能投产,对制造、修理计量器具的企业,进口、销售计量器具的各个环节实施法制管理。

这些措施都极大地维护了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计量在科学、生产、社会经济秩序、贸易、等方面的应用是相当广泛的,可见计量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