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第六市政公路工程有限公司预应力张拉(后张法)施工作业指导书编制单位:天津第六市政公路工程有限公司第三分公司编制人员:李鑫编制时间:2011年10月目录一、适用范围 (3)二、引用标准 (3)三、施工准备 (3)四、施工图设计 (8)五、操作工艺 (10)(一)、施工工艺流程图 (10)(二)、施工方法 (10)(三)、操作要点 (11)(四)、过程照片 (15)六、注意事项及防止措施 (20)七、人、机、材的配备 (23)八、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23)一、适用范围本“预应力张拉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大型多跨或单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结构,适用于各种不同截面预制后张小箱梁结构。
二、引用标准《天津市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规范》DB29-75-2004《城市桥梁工程质量检验规范》DB29-51-2003《公路桥函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天津市市政、公路工程原材料质量检验管理规定》三、施工准备(一)、人员配备预应力张拉工序,要求现场配备有实际操作人员和记录管理人员,每一台张拉设备应满足5人的要求(4人操作1人记录),要求所有参与张拉施工的人员需携带“张拉施工操作证或管理上岗证”,清楚明了该结构的张拉力值、张拉部位、张拉顺序和张拉伸长值等相关数据,操作人员现场需佩戴安全帽和防护手套。
(二)、张拉设备的效验由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所有不同,根据设计图纸的钢绞线、张拉力值等数据不同,配备相应的千斤顶和配套油泵(压力表),通常所选用50b、100b、150b、200b、250b、300b千斤顶,选用好千斤顶后与配套油泵和压力表进行效验,需要选用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试验,要求“一泵一表一顶”配套效验,效验结果和目的是为了得出“回归方程”进行张拉力换算、泵与顶的良好配合工作将误差降至最低。
(三)、张拉力值的换算(油表读数)根据所标定的张拉设备得出的“回归方程”和设计图给出的预应力张拉控制应力(mpa),可以计算出15%、30%、103%(根据设计图纸)的张拉力值和相应压力表读数,在根据计算出的数据填写“现场张拉油表读数”数据表,并以此来作为现场预应力张拉控制的依据。
将此表格使用A4纸打印并粘贴在木板上,现场备用。
例:(四)、预应力所用钢绞线(钢筋)实验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采用符合GB/T5224-2003国标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钢铰线,主要技术指标:标准强度1860Mpa,屈服比≥90%,低松弛(初始载荷为70%持续1000小时的松弛值≤2.5%)。
钢绞线表面不得带有降低钢绞线与混凝土粘结力的润滑剂、油渍等物质。
根据现场不同批次所进的钢绞线,取样进行实验,最终得出所有钢绞线的弹性模量,然后取平均值作为该结构部位的计算依据。
在张拉前还需要做有关材料的实验:混凝土的弹性模量,锚夹具的静载锚固实验,波纹管(铁皮、塑料)实验等项目,均符合标准后方可进行预应力张拉施工。
(五)、张拉数据表的填写(计算理论伸长值)根据全批次钢绞线的实验数据,得出在施工部位中所使用钢绞线的平均弹性模量,再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可以填写“预应力张拉数据表”,根据此表最终可以计算出该孔道中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
填写该表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截面积Ay(mm2),应计算准确并注意单位的换算;2、抗拉标准强度(MPa),应按照厂家或图纸数据为依据;3、控制张拉力(kN),为计算出来的数值=应力*截面积,并应该注意单位;4、孔道累计转角θ(rad),为该孔道内每一处弯曲处转角数值之和,累计相加之后需要进行计算器的转换;5、孔道长度X(m)可以为钢束有效长度L(m);6、钢材弹性模量Eg(MPa),应该取所有预应力筋实验数据的平均值,如:1.95*105 MPa、1.94*105 MPa、1.93*105 MPa。
7、实测孔道摩擦系数μ,应按照标准规范数据为依据;8、孔道偏差系数K,应按照标准规范数据为依据;9、Y=K×X/2+μ×θ/2=孔道偏差系数*钢绞线长度/2+孔道摩擦系数*孔道累计转角/2。
9、Z=1-e-y=1-钢材弹性模量-(K×X/2+μ×θ/2),应注意弹性模量的负次方的计算器操作;10、计算理论伸长值ΔL=P ×L/M,可以为m也可为mm;11、张拉数据表应在预应力筋实验后和张拉施工前认真填写,并作为现场预应力张拉的有效依据。
例:(六)、预应力张拉的技术交底工作在进行现场张拉施工前,应提前组织项目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工作(管理、操作),交底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部分:1、张拉部位:张拉结构部位名称、张拉时间、张拉顺序等;2、张拉数据:张拉应力值、张拉力值、油表数据等;3、现场人员管理:指挥员、记录员、操作员、安全员、电工等;4、张拉设备型号及配备工具:千斤顶型号、油泵型号、压力表型号、压力表“读数数据表”、工具锚具、工具夹片、手锤、钢尺等;5、张拉操作:张拉顺序、张拉对称、张拉同步、张拉读数、倒顶等;6、质量措施:计算数据准确、使用标定好的设备、检查钢绞线、检查压力表、读数准备,记录准确、及时注浆、及时封锚等;7、安全措施:人员佩戴安全帽、防护手套、正确使用倒链、张拉时顶后不准站人、安全用电等。
8、张拉完毕后的数据统计、整理和归档。
9、张拉完毕后设备保养和维护。
四、施工图设计(一)、施工图说明预应力张拉一般为预应力混凝土梁体结构,分为预应力箱梁、预应力板梁以及预应力小箱梁等多种结构。
具体要求如下:1、单位:除注明者外均为厘米;比例:1:100。
2、预应力钢绞线采用直径15.24高强低松弛钢绞线(GB/T5224-2003标准)。
预应力钢绞线标准强度F =1860MPa,E =1.95x10 MPa;锚下张拉控制应力σ=0.73F =1357.8MPa(不包括锚外损失)。
3、梁体浇筑后待混凝土强度达到95%后方可张拉;预应力管道应预留压浆孔道,并在每束管道的最高处设置通气孔;待张拉完毕后及时压浆,水泥浆强度与主梁相同。
4、锚具为OVM15型锚具锚固体系,锚垫板、螺旋筋采用与锚具配套的产品。
5、孔道采用预埋塑料波纹管成形;预埋塑料波纹管必须按钢束曲线坐标准确定位。
6、钢束张拉按对称原则从两边向中间对称张拉,每次张拉不少于两束。
钢束张拉的次序:第一阶段:1 2 3 4 4' 5 5' 6 77、预应力钢束的张拉采用应力控制为主,伸长量作校验的双控制,实际值与理论值相比较应保持在6%以内,若发现伸长量异常,应停止张拉并查明原因。
8、施工中严格遵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执行。
(二)、设计图纸(例)钢筋束大样图预应力张拉设计表五、操作工艺(一)、施工工艺流程图 伸长值50%倒顶电路顺畅数据记录注浆封锚30%张拉103%张拉设备安装15%张拉数据计算施工准备材料试验设备效验人员培训(二)、施工方法预应力张拉施工方法,主要是通过千斤顶对预应力钢筋束进行拉伸,使其钢筋束产生应力并传到混凝土结构,使混凝土同样产生预先施加的反应力来抵消上部荷载施加的重力应力。
将千斤顶、油泵和压力表连接好后,将使用倒链将千斤顶穿到张拉锚端处(锚垫板后),然后安装工具锚具和工具夹片,开动油泵根据压力表进行张拉,将钢筋束拉出。
(三)、操作要点1、预张拉部位的检查1.1、对于要张拉的结构部位(箱梁),首先进行该部位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实验,均达到设计要求或强度标准后进行张拉施工。
1.2、对于大型箱梁或预制小箱梁,在张拉前应进行检查,具体为孔道位置正确、钢筋束根数正确、钢绞线顺畅无油渍、工作锚具的安装紧固、工作夹片的安装紧固、锚垫板后混凝土密实无空洞等。
1.3、对于要张拉的梁体结构,需要将钢制(木制)侧模板进行松动或拆除,如不准备拆除的,将模板与梁体侧混凝土离缝至少10cm。
2、设备安装2.1、在安装千斤顶时,千斤顶的轴心线要与钢筋束的轴线一致,保证张拉的顺畅,要求与工具锚板贴紧。
2.2、千斤顶安装完毕后,根据钢筋束数量,选用适宜的工具锚具和工具夹片,并要求与千斤顶安装紧固。
2.3、压力表与油泵进行安装,要求配备两个压力表,分别为进油表和出油表,油泵通过两根高压油管与千斤顶相连接,高压油管不易过长,油泵与千斤顶距离在5m以内为宜。
2.4、所有张拉设备安装完毕后,在10m范围内设置电闸箱,并由分配箱和开关箱组成。
3、人员管理3.1、每一台张拉设备要求至少由5人组成:1人指挥、1人记录、1人开泵、1人读数、1人操作。
3.2、在每一台张拉设备上要求悬挂“张拉数据油表读数”牌。
3.3、在张拉过程中,要求千斤顶后不允许站人并设立防护挡板。
4、张拉4.1、根据图纸要求,首先为15%的应力张拉,同一截面要求“同步、对称”张拉,指挥员下达口令后,开泵员根据油表读数开动油泵,至15%应力的油表读数立即停止,读数员使用钢尺进行测量千斤顶的沿长度并报数,由记录员进行数据记录。
读数员测量千斤顶的沿长度后,再进行测量初应力的外露夹片量,并进行记录。
4.2、第二阶段为30%的应力张拉,指挥员下达口令后,开泵员根据油表读数开动油泵,至30%应力的油表读数立即停止,读数员使用钢尺进行测量千斤顶的沿长度并报数,由记录员进行数据记录。
4.3、第三阶段为103%的应力张拉,指挥员下达口令后,开泵员根据油表读数开动油泵,至103%应力的油表读数立即停止,读数员使用钢尺进行测量千斤顶的沿长度并报数,由记录员进行数据记录。
读数员测量千斤顶的沿长度后,再测量终应力的外露夹片量,并进行记录。
4.4、所有张拉工作完毕后,分别进行测量油压表回“0”时长度、工作夹片外露量。
4.5、通过先前15%、30%和103%的张拉伸长值(分别记录数值为a、b和c),以及所有测量出的各种数据,又根据“预应力张拉原始记录表”进行填写,并可以计算出预应力筋的实际伸长值。
4.6、通过对“预应力张拉原始记录表”进行填写,若发现伸长值与设计值出入太大,应该停止作业并找出问题进行重新张拉。
4.7、梁体张拉完毕后,在跨中使用钢尺或盒尺测量起拱度,并进行记录。
例:张拉原始记录表(四)、过程照片千斤顶的选用:油泵的选用:预应力材料:预应力张拉理论示意图(初应力—张拉—回油):预应力张拉设备安装完毕,准备张拉:张拉过程中:注浆泵:六、注意事项及防止措施(一)、张拉注意事项1、张拉时应采取双控,即以应力控制为主,伸长量作为校验,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相比较误差应保持在±6%以内,如发现伸长值异常应停止张拉查明原因,各批钢束长拉时应为对称张拉。
2、预应力钢束张拉完毕后,待应力比较平稳时,及时灌浆,水泥浆标号不低于C50。
要求密实可靠,每个孔道一次压浆完成,不得中断。
3、预应力连续梁的所有中墩在墩柱易观测的位置距承台顶1米处预埋标尺作为沉降观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