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质量检验》单元教学设计一、教案头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三、讲义
1.金属的硬度试验
晶粒度检验
晶粒度是晶粒大小的量度,它是金属材料的重要显微组织参量。
钢中晶粒度的检验,是借助金相显微镜来测定钢中的实际晶粒度和奥氏晶粒度。
实际晶粒度,就是从出厂钢材上截取试样所测得的晶粒大小。
而奥氏晶粒度则是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温足够时间后,钢中奥氏晶粒度大小。
下面介绍奥氏晶粒度的显示和晶粒度的测定方法。
晶粒度的测定
在国家标准GB6394-86中规定测量晶粒度的方法有比较法、面积法和截点法等,生产检验中常用比较法。
1.比较法
比较法是在100倍显微镜下与标准评级图对比来评定晶粒度的。
标准图是按单位面积内的平均晶粒数来分级的,晶粒度级别指数G和平均晶粒数N的关系为式中 N=2G+3
N-放大100倍时每1mm2面积内的晶粒数,晶粒越细,N越大,则G越大。
在GB6394-86中备有四个系列的标准评级图,包括I无孪晶晶粒,II有孪晶晶粒,III 有孪晶晶粒(深反差腐蚀),IV钢中奥氏体晶粒。
图4-10是系列I的标准评级图。
实际评定时应选用与被测晶粒形貌相似的标准评级图,否则将应引入视觉误差。
当晶粒尺寸过细或过粗,在100倍下超过了标准评级图片所包括的范围,可改用在其他放大倍数下参照同样标准评定,再利用表查出材料的实际晶粒度。
评级时,一般在放大100倍数的显微镜下,在每个试样检验面上选择三个或三个以上具有代表性的视场,对照标准评级图进行评定。
若具有代表性的视场中,晶粒大小均匀,则用一个级别来表示该种晶粒。
若试样中发现明显的晶粒不均匀现象,则应当计算不同级别晶粒在视场中各占面积的百分比,若占优势的晶粒不低于视场面积的90%时。
则只记录一种晶粒的级别指数,否则应当同时记录两种晶粒度及它们所占的面积,如6级70%-4级30%。
比较法简单直观,适用于评定等轴晶粒的完全再结晶或铸态的材料。
比较法精度较低,为了提高精度可把标准评级图画在透明纸上,再覆在毛玻璃上与实际组织进行比较。
四、训练任务
1.任务名称:钢的布氏硬度测试
2.任务要求:①小组长明确分工,组内协助完成任务。
②工作细致认真,能熟练操作布氏硬度计。
③测试结果分析要思路清晰,任务单填写要求工整整洁。
④小组展示语言要大方得体,小组评价时要客观公正。
3.实训用具:标准硬度块3块、布氏硬度计、目测显微镜、纱布、酒精。
4.操作步骤:
(1)用棉纱布沾取少许酒精擦拭标准硬度块表面,至表面干净整洁。
(2)按标准要求选择合适的布氏硬度计的压头,将压头平整的安装在布氏硬度计的端头。
(3)在试验机的操作界面上设置压头类型、压头尺寸D、试验力F、保压时间t。
启动试验机开始硬度测试。
(4)测试完毕后,降下工作台,取下试样。
用目测显微镜测试压痕直径d,利用自动测试软件计算其布氏硬度值。
(5)按标准要求对测试结果进行修约,将修约后的结果记录在实训任务单的相应位置。
(6)各组派代表上讲台展示本组的测试结果,并简要分析数据或结果的处理过程。
(7)教师给出标准值和评分标准,学生完成组内自评、小组互评。
(8)教师对本次训练项目和知识点做总结,布置下次课的任务。
参考资料:GB/T231—1998《金属布氏硬度试验》
5.实训任务单
本次实训将学生分为三组,测试20#、45#、60#钢标准块的硬度,并简要分析钢的硬度与碳含量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评价
教师给出评分标准。
各小组进行小组间互评、小组内自评打分,教师做整体评价。
具体评分标准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