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安机关刑事立案问题之浅谈

公安机关刑事立案问题之浅谈

海南大学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公安机关刑事立案问题之浅谈学号:20111301310034345216666666姓名:韦潇潇年级:2011级学院:法学院系别:法学专业:法学指导教师:宋强完成日期:2015 年5月9日摘要立案是刑事诉讼活动的开始和必经程序, 是刑事诉讼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刑事诉讼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然而,在公安机关司法实践过程中,由于国内相关法律对刑事立案的规定过于笼统,缺少相对明确的概念表述。

导致公安机关对立案依据的理解和判断不同,受机构或人为因素影响,公安机关办案实践中立案这一环节会出现一定的偏差。

本文以公安机关刑事立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立足点,就如何理解、把握立案问题的立法本意,正确适用立案作几点探讨。

关键词:公安机关;刑事立案;立案标准。

AbstractFiling is criminal lawsuit activity start and necessary proced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riminal activity, ha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criminal procedure. However, due to the relevant domestic laws and the provisions of the criminal case is too general, lack of concept of relatively clear expression in the judicial practice of the public security organs in the process. Lead to public security organs to initiate the understanding and judgment of the basis is different, affected by the institutions or man-made factors, the public security organs handling practices in filing this link will appear in certain deviation. This paper exists in the work of public security organs in the criminal record issues as a foothold, how to understand, grasp the legislative intent of the registration problem, correct application filed for a discussion.Key words: public security; criminal case; problem目录一、刑事立案概述 (1)(一)刑事立案的概念 (1)(二)刑事立案的基本特征 (1)(三)刑事立案的意义 (2)二、公安机关刑事立案存在的问题 (3)(一)立案不规范,该立不立、立而不破,先破后立 (3)(二)刑事立案的标准不一 (4)(三)对人立案和对事立案相互混淆 (4)三、公安机关刑事立案环节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5)(一)民警对立案程序立法本意的认识存在误区 (5)(二)民警对人立案还是对事立案的认识存在分歧 (5)(三)全国各地公安机关对部分刑事案件的立案标准存在分歧 (6)四、解决公安机关刑事立案问题的主要策略 (7)(一)加强公安机关办案考核机制建设,树立正确的“立案观” (7)(二)加强公安机关内部警种之间的职责划分与合作工作 (7)(三)加强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从源头上解决刑事立案问题 (7)(四)加强全国公安机关立案标准工作,防止刑事立案的“差异” (8)(五)加强刑事立案程序工作,解决“立案不实”的问题 (8)(六)加强刑事立案针对性工作,正确把握和运用对事立案和对人立案 (9)(七)加强刑事立案公正化工作,确保刑事立案“案别”定性准确 (9)(八)加强对公安机关刑事立案的执法监督工作,确保立案及时、准确 (10)五、结语 (10)参考文献 (11)致谢 (12)引言刑事立案是启动刑事诉讼活动的最初始环节,是刑事案件的源头,对犯罪事实是否进入刑事诉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程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刑事诉讼立案旨在发现犯罪并依法追究犯罪行为。

而公安机关作为普通刑事案件的侦查机关,承担着大部分案件的刑事立案职能,公安机关的立案质量直接影响着刑事诉讼活动。

当今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国家必须充分发挥各个司法机关的职能,主动发现犯罪,惩罚犯罪、保障人权,为人民打造一个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

公安机关刑事立案正是其重中之重。

可是,当代司法实践中,公安机关的刑事立案过程却凸显出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一、对刑事立案概念认识模糊。

二、对刑事立案标准掌握不一。

三、对人立案还是对事立案相互混淆。

这些问题都违背了我国《刑事诉讼法》,长此以往,便会阻碍我们依法治国的推进。

只有从多个层面着手去解决当代刑事立案,中的这些问题,才能更加及时、准确的揭露打击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树立法律的权威。

本文将系统归纳公安机关刑事立案存在的问题,并重点剖析产生该问题的原因,最终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

一、刑事立案概述(一)刑事立案的概念在我国刑事诉讼程序中,我国法律对立案的规定主要见于新《刑事诉讼法》的第107条至第112条规定。

在法律界人们普通认为,刑事立案指的是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对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获取的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以及自诉人起诉的材料,在各自的管辖范围内进行调查后,决定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者审判的一种诉讼活动。

还有一些司法机关将其概括为:“刑事立案是指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在接受或发现犯罪线索后,经过审查,认为确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决定作为刑事诉讼案件对犯罪嫌疑人启动侦查、起诉或者审判程序的诉讼活动”。

①(二)刑事立案的基本特征刑事立案是刑事诉讼开始的标志,是司法机关在受理每一个刑事案件时都必须要经过的一道手续,是相当重要的,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而且一般会有特定的诉讼任务,所以它的特征如下:1、刑事立案是刑事诉讼程序的开端。

我国刑事诉讼的一般过程是从立案到侦查,然后起诉到审判,最后进行执行,这个过程是我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的的五个普通的诉讼程序。

这就要求公安等司法机关在进行刑事诉讼的时候,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不能随意更改、撤换任何一个法定的诉讼过程,不能徇私舞弊。

诉讼过程在执行时,只有当前一诉讼顺利完成之后,才能往下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刑事诉讼真正按照法定程序进行。

可见,刑事立案是刑事诉讼活动的开始。

2、刑事立案是刑事诉讼的必经程序。

公安等司法机关在进行刑事诉讼的时候,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不能随意更改、撤换任何一个法定的诉讼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安机关刑事诉讼的公正性和有效性,才能使刑事诉讼的任务顺利完成,达到预期的效果。

但是,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往往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每一个刑事案件都有自己的特征,有的可以不完全经过这五个诉讼阶段,比如,自诉案件在执行时可以没有侦查阶段,被害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有的案件,如果人民检察院作出了不起诉的决定,就可以省去审判和执行的程序;有些公诉案件,如果犯罪情节不是很严重,在审查起诉的过程中,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结束该诉讼程序。

但是,每一个刑事案件必须经过的阶段就是立案过程。

立案是一个刑事诉讼案件的开始,其他诉讼阶段都得立案结束后才能执行,公安机关在各阶段才能做到有法可依。

因此,刑事立案的程序是刑事诉讼的开始,是一个必须经过的程序。

3、刑事立案是法定机关专门设置的活动。

刑事案件的立案,是法定机关的特定活动,是法律赋予国家公安机关、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的一项职权,这是一项神圣而又艰巨的任务,其他任何单位、个人或者组织都没有这项权利。

当然,国家公安机关、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在执行这项权利的时候必须按照法定程序,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三)刑事立案的意义刑事诉讼法把刑事立案规定为一项重要活动,是刑事诉讼的开端和必经程序,它有利于保证刑事诉讼的进行,有利于顺利完成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所以它有着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准确、及时地揭露和惩罚犯罪。

刑事诉讼要求公安机关对已经发生的犯罪行为及时、准确地立案,并及时地进行侦查活动,制定严密的调查计划,提高公共机关办事的效率,勇敢地同违法犯罪分子做斗争。

因此,立案程序地有效运行,能够使一切违法犯罪行为受到相应的刑事追究,避免有些违法犯罪分子利用非法手段逃脱罪名。

②2、有利于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刑事立案的及时准确,是对犯罪受害单位或受害者的有力支持,有利于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同时,依照法定程序的立案,有利于确保立案条件的合理性,可以提高公安机关办案的准确性,使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

3、立案是准确评价社会治安形势和进行正确决策的重要依据。

司法统计的内容也包括立案。

执行立案程序的依法执行,有利于公安机关及时准确地了解不同时期和地区刑事案件的发案情况,有利于公安机关根据实际情况分析研究犯罪事实,及时地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犯罪情况的发生率,同违法犯罪分子做斗争。

二、公安机关刑事立案存在的问题尽管新《刑事诉讼法》对刑事立案作了进一步完善,但目前我国法律关于刑事立案的规定仍然过于原则、笼统,这样就会导致在司法实践的过程中会出现分歧的现象,在认识和理解上会产生一定的差异,在把握上会产生一定的偏差,导致应该做的不做、不该做的做了、先侦查后立案、先破后立、不破不立、对事立案代替对人立案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不仅影响了政府对社会治安情况的正确估计,这就会导致党委、政府等机构很难对公安机关的工作作出公正、准确、客观的评估,同时会使降低公众对法律公正性的认可度。

根据近几年来刑事立案情况调查,其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立案不规范,该立不立、立而不破,先破后立②参见张品泽;《我国刑事立案程序之反思[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

2004年01期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公安机关对于一些线索较少情节又不是很严重的案件采取“暂不立案,看情况再说。

”的态度,造成了许多该立不立的现象。

实践中,公安机关大多是看情况立案的,只有有把握破案的案件才予以立案。

有些公安机关甚至先破案后立案,颠倒了法律程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