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校园媒体的现状与未来

校园媒体的现状与未来

校园媒体的现状与未来姓名:陈梦蕾学号:1141044022校园媒体,是以学生为主要传播对象的、以校园为主要传播地点的传播媒体。

校园媒体是大众媒体的一部分,所以其目的和功能也就是在大众传媒的前提基础下,更加注重“校园”二字框定的对象和范围。

就如同今天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大众传媒一样,现如今,学校的事务运行和学生的学习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校园媒体了。

从从前的纸质校园媒体,到后来风生水起的校园广播站,再到现在的“信息高速公路”——网络,校园媒体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在经历着一个成长的过程。

同时,以大众传媒的发展为前提,校园媒体也在不断地尝试自身的发展和创新。

一.宝刀未老的纸质校园媒体谈到校园媒体,年代最为久远的当属纸质校园媒体,如校报校刊之类。

校报上刊登的多为一些新闻时评,而校刊上则更多的是学生的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而其他的校园纸媒,之如公告、传单、海报,多是为了通知或宣传消息或者作为一些其他信息的载体。

校园纸媒作为最早产生的校园媒体,一直延用至今,无疑证明了它的作用和实力。

相比于其他的校园媒体,纸质媒体在今天仍有其不可取代的优势:一,纸质媒体受到外在的条件限制比较少:不用搜寻网络信号或者调频信息,只要报纸在手随时随地都可以阅读;二,纸质媒体更加健康(相比于辐射);三,纸质媒体更具有纪念意义和价值,更能体现学校的文化底蕴;四,纸质媒体使受众使用的成本低廉:相比于手机电脑收音机,几毛钱(甚至免费)的报纸似乎更亲民一些;五,纸质媒体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投稿),共同分享其中的酸甜苦辣;六,纸质媒体有更高的保存价值和历史价值,更好地发挥大众传媒的社会遗产传承功能。

同时,纸质校园媒体相比较与网络和广播,使用的范围跨度更大,在小学甚至幼儿园都被使用,这是因为纸媒对建设者的专业技能要求不如网络高,设备要求不如广播站高。

相比于新兴的网络作为校园媒体,纸质的校园媒体在显得更为成熟老练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有所不足,比如信息的时效性不高,比如不够环保,比如更加耗费精力财力,再比如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给纸媒带来的巨大压力和冲击力,等等。

所以纸质校园媒体急需进行改革,如同我校的“川大人”报进行的改版一样,让纸质校园媒体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形式更加多样,信息更加立体,传播的范围更加广泛。

无论如何,如今在各大高校和中小学办的风声水起的校报校刊海报传单,都证明了纸质媒体宝刀未老,随经风雨但仍举足轻重,在校园媒体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虽然网络媒体的发展对校园纸媒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但是也正是这样的冲击使各大高校的纸质媒体不断的创新发展,完善自身;或这可能与网络媒体相结合,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从而巩固自身地位。

虽然一些人认为,纸媒将走向“数码化”——变成电纸书或者彩信等等的形式,但因其使用成本和要求较高,毕竟不大适合使用于校园媒体。

简单地打个比方,纸质媒体在校园媒体中的地位就如同英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曾盛极一时;如今虽不如从前,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所以,如同英国仍在强国之列,在将来的校园媒体中,纸媒仍将占有一席之地。

虽因为种种原因纸媒在校园媒体中的地位将不如过去强势,但其根本难以动摇,很难在短时间内消失。

二.不温不火的校园媒体——广播广播作为校园媒体的形式之一同样由来已久。

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有条件的学习几乎都拥有自己的广播站。

校园广播站的内容除了都要播送一些通知之外,也因为受众的不同有所不同:在小学,广播站比较多的是在午间播放一些音乐放松身心,再成熟一点的就多了点歌活动等等,内容简单、娱乐;而在中学,更多的广播站在小学的原有基础上,加入了一些国内国外或者校园新闻的播报,或者开辟了一些有关英语的栏目;而如今大学的校园广播站则更加有了“广播站”的风采:不但内容包罗万象,除了一些新闻和奇闻的播报,还开辟了一些更加“文艺”的栏目,如文学、电影和旅游;而且使用的时间也更长了,放送的时间甚至到二十二点(或者更迟),在真正意义上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大地发挥了广播的作用。

不得不说的是,校园广播相比较与传统的纸媒和新兴的网络媒体,虽然一直都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在校园媒体中地位虽不强势,但总有一席之地,一定是有原因的:广播相比较与纸媒和网络,其播报者的技术或者专业水平的要求是比较低的;相比较于纸媒,广播的互动性更强;相比较于网络媒体,广播则更“亲民”;广播的声音播放能更好地体现信息的双重性,相比较生疏冷硬的文字的信息传递,它的优势在于更多的情感传递,从而更容易和学生们达到情感的共鸣;广播的“小清新”似乎也更能满足学生们的“文艺”心理。

校园媒体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学生放松身心、丰富课余生活的,广播站在这一点上比纸媒(更加官方化正规化)更具有“亲民”的优势;同时,相比较于网络,广播对学生的课业影响较小,扮演校园媒体的角色更加“纯粹”,更容易被家长和老师接受。

或许这也成为了校园总是选择广播站这一校园媒体的原因之一。

然而,校园广播站虽然不卑不亢,但地位却总不起眼,不可忽视其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广播站运行的前提是设备,如果没有设备那么广播站就成了摆设,如我校的校园广播站就因为设备问题迟迟不能开播;设备问题也使得一些校园面积比较大的学校的广播站的使用和维护成本更高昂,这也成为一些学校放弃建设广播站的理由之一;广播中的信息载体——声音,虽然容易达成情感默契,但是单一的信息载体相比较与纸媒和网络显然不够立体,在信息的再次呈现上不具备优势;校园广播站的使用空间和时间都有很强的局限性(只能在限定的时间、在校园中接收),单一的“校园媒体”这样的角色让它的存在多在学生的学校生活中,而不是学习生活;虽然同为传统校园媒体,广播站可发展和创新之处相比较于纸媒更少(如纸媒可以进行改版之类的改革来增强吸引力),这显然不利于它的未来发展;最后,使用广播站的多是“小众”群体,受众的范围较小。

在将来的校园媒体中,广播站的使用比率可能与学生的知识水平呈反比;也就是说,在中小学,校园广播站仍然将会存在且被使用;但在大学的校园中,广播站或许会逐渐消失,或者说专门使用于一些活动(如运动会)的宣传播报。

二.后来居上的校园媒体——网络谈到校园媒体,作为新兴媒体的网络几乎成为了校园媒体中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对于大学生来说,从过去的高考报名、分数查询、志愿填报到结果查询,到现在大学生活中的课程表查询、考试成绩查询和课程选择等等,都离不开网络。

作为网络“原著民”的中学生们,更是在某些方面成为学校开始采用网络的途径(如QQ群、官方网站、贴吧等)来进行学校宣传和通知告示等一些学校工作的重要原因;老师也因此“不得不”通过一些学生常用的网络媒体与学生交流。

不难看出,现在的校园,电脑或者说是网络占据了校园媒体的“大头”:学校的各个部门都陆续开始开发和建设自己的网站,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的各个部门也都着力于通过网站来进行宣传报道;学生们通过网络扩大交际面和知识面,在学习和生活中多和他人交流取经,“少走弯路”。

不得不说,网络媒体像极了年轻的美国,历史虽短但进步极快;作为年轻的校园媒体,大有长江后来推前浪之势。

网络本身的特点和优点以及网络时代的来临,是网络成为校园媒体的“主力军”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传播学的信息说中提到,信息是讯息接触者排除“不确定因素”之后,从中提炼出自己需要的部分。

那么,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社会,网络的方便快捷使之信息精炼度更高,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要;同时,网络作为信息的来源,信息的更新更为及时,获取也较为方便。

因此,网络上的大量但概括性较高、多样且更新速度快的信息更容易进入学生的记忆体,被年轻、较为浮躁的学生群体所广泛接受。

从网络上获取信息,更新速度快并且更加丰富全面、方便快速,只需简单地敲击键盘便可以得到全方位、最热门、“最新鲜”的相关信息,且信息呈现的方式更加立体生动,这些都是网络成为学生获取信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的原因。

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学校的越来越多的部门将越来越多的信息在口头通知或者公告通知的同时,开辟了网络阵地,建立学校的官方网站,将一些学校工作的信息在网站上公之于众,一来更加快捷,二来利于信息的存储和保存,三来满足了现代社会对信息公开化的要求,四是利于更加方便和广泛地宣传,第五在于信息更加立体化。

学生的网络使用使得学校开辟网络阵地,学校的网络建设又引起学生更多的关注,双方互相之间的拉力形成了循环,使得网络成为了校园媒体的重要部分。

不可忽视的是,网络作为校园媒体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学校的网络建设要求一定的技术水平和,无论是网站的建设、更新还是维护,都需要专业的人员;二来由于网络本身的公开性使得网络安全的问题不容忽视,倘若有人有心更改网站信息,那么不但会引起不便,更不利于学校形象;三来,如果通知发布不及时,信息更新速度不够快,网络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这些局限性就要求我们学生能够更加理性的对待网络这样的新兴媒体与之呈现的信息,同时扩大了解信息的渠道;同时,学校也需要提高网络使用的能力,最大程度地发挥网络的种种优势。

不得不说的是,学校与学生间形成的拉力推力的循环,数码产品不断地智能化和便携化,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完善,都将使网络的地位有增无减,逐渐成为校园媒体的领军。

网络不仅在现代的校园媒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且地位将不断上升;校园媒体的未来将出现网络和传统媒体“一超多强”的局面。

总结:现在,校园媒体的作用从从前的仅仅作为发布信息的渠道和平台,越来越注重于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校学生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从而使学校更加关注学生,学生更加拥有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摆脱“摆设”的“帽子”,校园媒体的信息更加来自于学生,媒体本身更加服务于学生,达到丰富学生生活的作用。

在信息化时代的当代,校园媒体将在今后的学校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生对其承载的信息的要求和需求也毋庸置疑地将越来越高,因此,校园媒体肩负的重任使其越来越重视自身的改革和完善,改正自身缺点,同时将优点最大化,从而更好地服务学生,成为学校信息发布的完美平台,成为学生五官的延伸和发展,成为学生接触外界、外界了解学校的完美渠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