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字填图操作流程

数字填图操作流程

1:5万数字区调操作流程中国地调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张彦杰2012年6月目录1野外总图库创建 (1)2野外路线数据采集 (3)2.1创建野外手图 (4)2.2野外手图数据转入掌上野外数据采集系统 (7)2.3地质路线野外数据采集系统操作 (8)2.4野外路线资料室内整理 (23)2.5复查野外路线数据的录入 (46)3野外手图数据入野外总图库 (54)3.1野外地质数据导入野外总图库 (54)3.2野外总图库数据整理 (59)4数字实际材料图制作 (74)4.1进入实际材料图库 (75)4.2地质体界线形成 (76)4.3地质体面形成 (83)4.4地质体赋属性 (88)4.5实际材料图整理 (92)4.6地质代号批注修改并自动回填原始资料库 (94)5编稿原图的制作 (96)5.1打开编稿原图 (97)5.2全面编辑整饰编稿原图 (99)6专题图的制作 (102)7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 (105)7.1基本概念 (105)7.2 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数据集 (105)7.3地质图数据库建库基本操作 (107)7.4编稿原图及地质图空间数据库修改操作 (141)7.5数据库提交 (153)序为更好地推广应用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在数字地质调查项目工作实践的基础上编写了“1:5万数字区调操作流程”。

文稿实例数据引自1:5万XX幅,该图幅是中国地地调局2006年在XXXX部署的1:5万4幅联测区调项目其中一幅。

该项目历时4年,大致经历了资料收集→设计编写→野外调查→最终野外验收→成果报告编写→成果评审→修改认定→资料汇交等阶段工作流程。

项目全程采用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完成,野外填图阶段共设4个填图小组,配备4套野外采集设备(包括掌上机、数码相机),桌面电脑6台,打印机1台。

项目野外原始资料(包括实际材料图库、野外手图库、野外总图库)按1:5万图幅所辖的1:2.5万图幅进行数据采集、组织管理。

剖面数据、编稿原图、地质图空间数据库、遥感解译数据库及综合成果数据库等按1:5万图幅进行组织管理。

项目最终成果评审认定为优秀级。

1:5万XX幅工作是按项目总体工作部署进行的。

区内主要为一套火山-陆缘细碎屑岩为主的新元古代浅变质构造-地层体,以北东向斜切图幅的XX-XX构造带为界,南为溪口岩群浅变质无序地层体,北为成层有序的双桥山群,另有少量石炭-二叠纪及侏罗纪地层呈构造荚块产出于断裂带中。

区内岩浆岩可分为新元古代基性火山-侵入岩组合及燕山期花岗岩类,其中前者呈构造岩块产出,研究认为属初始洋壳型基性岩组合;燕山期花岗岩类广泛分布,我们按侵入岩年代单位对其进行了详细划分。

区内不同性质、不同期次的脆性及韧性断裂活动较为强烈,使地质体呈构造岩片叠置。

已知金、铜、铅、锌等矿(化)点大都沿瑶里-鄣源区域性超壳韧性变形带及其附近分布。

区内不同类型地层出露齐全、岩浆活动强烈、地质构造复杂,形成了丰富生动的地质图像。

数字区域地质调查主要常规工作流程为:资料收集、背景数据准备→野外总图库创建→野外数据采集→野外采集数据导入野外总图库→实际材料图制作→编稿原图制作→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资料汇交。

本文以1:5万瑶里幅为例,就野外总图库创建直至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整个操作流程进行了较系统说明。

1野外总图库创建要使用数字填图系统,对新的工作图幅,必须创建图幅库(每个图幅只需一次),野外总图库一般包括系统自定义的地质要素采集图层文件和地理背景图层文件。

现以1:5万XX幅所辖的1:2.5万陈村幅野外总图库(图幅PRB库)的创建为例,对其操作步骤进行说明。

(1)选择工作图幅1:2.5万图幅需自定义接图表,可按图1-1所示选择工作图幅,具体操作步骤:选择工作区/自定义接图表,在选择图幅窗口中选准陈村幅,在弹出的图幅信息属性窗口中点击确定。

图1-1 从接图表中选择工作图幅(2)选择背景图层操作步骤:选中拷贝背景文件/选择背景图层文件目录,在弹出的选择要拷贝的背景图层文件的路径对话框中选准陈村幅背景图层文件存放的位置,然后点击确定并新建图幅库。

详细图1-2箭头所示操作程式。

图1-2 选择背景图层操作流程图(3)添加背景图层到野外总图库(图幅PRB库)操作示意如图1-3所示,具体操作步骤:在图层列表区域内点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填加项目,在弹出的打开文件对话框下,回退一级目录,打开背景图层目录并选中需添加的文件,点击打开。

图1-3 添加背景图层操作示意图图1-4为新创建好的1:2.5万陈村幅野外总图(图幅PRB库),图层文件包括系统自定义的采集图层和背景文件图层(本实例背景图层仅选择标准图框及面、线水体文件)。

图1-4 创建完成的野外总图库示意图可通过如图1-5所示两种方式进入已创建好的图幅库,如果每次操作的工作图幅不变,如左图所示,选择打开最近的工作区,便自动调出上次退出前工作的图幅库。

亦可按右图所示直接双击工作数据栏中的图幅工程。

图1-5 进入已创建完成图幅库的操作界面2野外路线数据采集数字野外路线数据采集一般包括野外手图创建→野外手图数据转入掌上野外数据采集系统→地质路线野外数据采集系统操作→野外路线资料室内整理等操作流程。

现以1:2.5万陈村幅中编号为L3101的野外路线数据采集为例,对其操作流程进行说明。

2.1创建野外手图创建野外手图实质就是设计一条可供进行野外数据采集的地质调查路线,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设计野外路线在野外总图库(图幅PRB库)窗口下设计野外地质路线(图2-1),具体操作:地质填图数据操作/室内数据录入/设计路线,按鼠标左键在图上添加设计路线轨迹,以右健结束,在弹出的野外路线基本信息表中对相关属性进行填写,其中路线号属必填项,实测路线编号一般用L+4位数字。

野外路线设计亦可采用图形编辑区右侧工具条中的添加设计路线完成。

图2-1 野外地质路线设计操作示意图图2-2为L3101野外设计路线属性表信息图2-2 野外设计地质路线属性表(2)创建野外路线工程野外路线图形设计完成后,需创建野外路线工程并打开野外手图库,操作流程:文件/打开(新建)野外手图库,在弹出的对话框新建路线名称栏中输入与前述设计路线号一致的路线编号(如L3101),输入完后点击新建并打开工程进入野外手图库。

流程示意见图2-3。

亦可通过点击图形区上方视图标签中的野外手图库创建野外路线工程(按系统自动提示操作便可完成,不再赘述)。

图2-3 创建野外路线工程并打开野外手图操作示意图(3)添加背景图层到野外手图库操作示意如图2-4所示,具体操作步骤:在图层列表区域内点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填加项目,在弹出的打开文件对话框下,回退二级目录,打开背景图层目录,选中需用的文件,点击打开。

图2-4 将背景图层添加至野外手图库操作示意图图2-5为新创建的路线编号为L3101野外手图。

注意:①一张野外手图只能而且仅有一条设计路线与之对应。

②只有创建了野外手图才能进行路线数据的采集,但路线数据的采集不受设计路线轨迹的限制。

③当地质路线穿越不同图幅时,必须按不同图幅分别建立路线编号不同的野外手图。

图2-5 创建完成的野外路线手图2.2野外手图数据转入掌上野外数据采集系统可通过图2-6所示将桌面创建的野外手图数据压缩存储到电脑硬盘上,再同步传输或拷贝至掌上机,操作程式:在野外手图路线窗口下,依次选择文件/野外手图数据转换/桌面到掌上机,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压缩的设计路线数据存储的位置并点击确定。

图2-6 创建完成的野外路线手图数据压缩存盘操作示意图将上述压缩存储的野外手图数据(如L3101)和野外地质数据采集系统应用程序通过同步传输或CF卡拷贝至掌上机,野外地质数据可存放在My Documents目录下,应用程序存放于我的设备(图2-7)。

图2-7 压缩存储的野外路线手图数据拷入掌上机并选择应用程序2.3地质路线野外数据采集系统操作现以GETAC型掌上机说明地质路线野外数据采集操作。

2.3.1打开掌上机运行程序在掌上机按图2-8从左到右、从上至下的顺序找到程序RGMAP执行文件并运行。

图2-8 打开掌上机应用程序操作示意图2.3.2打开野外手图按图2-9从左到右、从上至下的顺序操作可在掌上机中打开野外手图。

具体操作:程序运行后,在第一个对话框中输入当天的路线号和第一个地质点号,点击OK,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点击手图并在下拉菜单中选择打开地图,选择要工作的地质路线号,点击便打开野外手图并可进行地质路线的操作。

图2-9 打开野外路线手图操作流程图2.3.3GPS操作野外路线地质要素采集,必须首先确定其空间位置,通常采用GPS自动定位的方式实现。

首先启动GPS并设置参数:按图2-10依次点击编辑/GPS/参数设置,在弹出的图2-11所示对话框中对GPS串口及波特率进行设置,GETAC机型内置普通GPS,其串口为COM2,波特率4800。

不同机型的掌上机GPS的配置及其参数设置不同,具体参照有关说明。

图2-10 选择GPS参数设置菜单图2-11 设置GPS相关参数然后进行GPS信息采集及定位,按图2-12操作编辑/GPS/普通GPS连接(若为罗盘GPS,可选择罗盘GPS连接),在弹出的图2-13对话框中,若时间编辑框的时间在跳动,说明GPS已连通,待X,Y值基本稳定后即可进行GPS手工采点,便可在野外手图中确定当前位置并自动居中显示。

图2-12 GPS连接图2-13 GPS连通并采点GPS误差校正:在某一地区工作,应对GPS进行误差校正,校正所需的系统误差参数值由目标点处采集的GPS值与标准坐标值的差的均值形成,目标点标准坐标值最好是在测绘部门收集的工作区范围内的地形图三角点或GPS控制点坐标值。

据经验,一般1幅1:5图幅均匀择取4个校正点可满足其精度。

误差校准参数录入操作:在程序运行后的第一个对话框(图2-14),点击GPS误差校准值,在弹出的对话框(图2-15)中输入GPS系统误差值。

图2-14 选择GPS误差校正图2-15 输入GPS误差校正参数2.3.4野外路线数据采集操作(PRB过程)数字野外路线地质数据的采集要素和传统地质路线内容一致,包括地质点、地质界线、地质路线、样品、素描、产状、照片等等。

(1)添加地质点(P过程)操作地质点(P过程)是野外数据采集的的核心,野外路线其它数据的采集必须隶属于地质点。

步骤:在野外路线窗口中依次选择编辑/新增路线数据/地质点(图2-16),而后在添加点位置处点击屏幕,会自动在图上加入一个地质点的符号并闪烁(图2-17),点击“”按钮,弹出地质点属性表对话框,录入地质点属性(图2-18),录入完后按地质描述按钮即可进入地质点描述对话框(图2-19)。

地质点的记录力求详尽全面,尽可能采全各种地质要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