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DGSS数字填图部分操作全解

DGSS数字填图部分操作全解


二 新建野外手图
步骤③ :转为掌上机数据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① 打开地图 ② GPS操作 ③ PRB数据采集 ④ 剖面数据采集 ⑤ 数据转出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① 打开地图:
运行程序
打开地图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② GPS操作:
剖面数据编辑与计算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剖面)
剖面柱状图花纹录入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剖面)
绘制剖面图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剖面)
绘制剖面柱状图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剖面)
输出剖面数据
五 实际材料图
打开实际材料图:
(1) 更新野外总图库到实际材 料图
(2) 打开实际材料图(两种方 式)
(1) 编辑GEOLINE.WL图层
在连图过程中,需要GEOLINE.WL图 层始终处于当前编辑状态
(2) 复制内图框线
找到图框的线文件,选中图框内框线并复制到GEOLINE.WL图层 中。 利用“其它”菜单中的复制、粘贴等功能完成图元复制。
综合浏览和查询工具:
(2) PRB数据综合 查询工具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总图)
综合浏览和查询工具:
(3) PRB多级质量 检查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总图)
综合浏览和查询工具:
(4) 输出野外记录簿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总图)
PRB数据统计工具:
(1) 采样样品分类数量统计
(2) 路线工作量统计,包括统计5(25)万图幅 下所有2.5(10)万路线的功能。
新建工程时必须要选择背景图层
背景图层的作用: (1)提供工作区数 据采集背景资料。 (2)初始化工作区 地图参数。
一 新建图幅工程
新建工程后需手动添加需要的背景图层:
一 新建图幅工程
再次打开工程有两种方式:
打开最近的工作区菜单
工作区控制台
一 新建图幅工程
编辑PRB字典库,为野外数据采集做准备:
DGSS-数字填图部分
(成果数据库之前)
功能框架与数据流程
内容提纲
一 新建图幅工程 二 新建野外手图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 五 实际材料图(空间拓扑) 六 编稿原图
一 新建图幅工程
建立方式: (1)标准分幅 (2)自定义接图表 (3)工作区方式
一 新建图幅工程
菜单方式
标签方式
五 实际材料图
实际材料图中新增文件:
(1) GEOPOLY.WP 区文件。用于存储地质面实体。
(2) GEOLINE.WL 线文件。用于连接地质界线。
(3) GEOLABEL.WT 点文件。可用做地质面实体的标注点。
五 实际材料图
连接地质界线:
在GEOLINE.WL文件中根据B过程等野外数据进行 地质界线的连接,其中包括断层线和图框线等,为 最终拓扑形成地质体面文件做准备。
实测剖面测制记录规则
测制褶皱剖面分层记录
30 0
褶皱轴 50
1 80
100 2
0
1
导线号 0-1 0-1 0-1 0-1
分层号 0 1 1 2
分层位置(米) 0 30 50 80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④ 数据转出
注意,“转出PC数据”必须是 野外路线操作的最后一步,如 果在执行过此操作之后又对路 线数据进行了修改,在转入为 桌面数据之前必须再次执行此 操作。
其他采样过程: ➢ 产状 ➢ 照片 ➢ 素描 ➢ 样品 ➢ 化石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④ 剖面数据采集
创建新剖面
剖面数据采集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实测剖面测制记录规则
0 30米
1层 2层
80米1
3层
50米 4层
剖面测制:
0-1导,方位40,坡角+2,斜距100米
分层:0-30米, 1层
30-80米, 2层
80-100米,3层
1-2导,方位44,坡角-2,斜距100米
分层:0米处,跨导线未分层,
0-50米,仍为3层
50-100米,4层
2
注意:
①分层位置记录分层起点值。 ②跨导线不分层时,在导线起 点处(0米)重新记录该分层。 ③采样过程按分层顺序编号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分为“一级字典”和“二级字典”。 编辑完毕后注意回车换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 新建野外手图
步骤① :设计路线 选择相应菜单项或在视图右侧工具条中选择
图标,在图中设计路线(折线)并录入属性。
路线号为必须字段
二 新建野外手图
步骤② :新建野外手图工程 两种方式:
对话框方式
控制台方式
二 新建野外手图
步骤③ :转为掌上机数据
利用mapgis基本工具整饰路线数据:
由掌上机直接转入的野外原始数据往往比较粗糙,影 响图面美观。常见问题及相应图元整饰功能如下:
点位明显不准。 流线锯齿过多。 曲线上点过密。 线段距离过大或压盖。
(慎用)
建议在掌上机绘制线条时采取“折线”方式。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手图)
进行野外路线工作量统计及自检: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
导入掌上机路线数据: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手图)
浏览和编辑原始数据:
地质点 地质路线 地质界线
样品 产装 化石 素描 照片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手图)
PRB图式图例整理和重新计算功能: 自动生成PRB点图元的静态注释图层
重新计算和点坐标重新写入等功能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手图)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总图)
地质点描述相似程度比较工具
采用“最长相同子串” 法进行比较。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剖面)
新建剖面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剖面)
打开剖面(两种方式)
对话框方式
剖面控制台方式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剖面)
野外实测剖面、数码照片和素描图导入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剖面)
参数设置
设备连接与定位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③ PRB数据采集
地质点P过程是 PRB过程的核心, 其他采集过程隶属 于P过程。
定点后,须完成该 点所有采集过程才 可以定下一个点。
B过程
P2q
R过程
P2m
P过程
D3645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③ PRB数据采集
基本PRB过程:
➢ 地质点 ➢ 分段路线 ➢ 点和点间界线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手图)
PRB数据质量程序检查:
对照查错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总图)
野外手图入库:
(1) 单条路线入库 (2) 批量路线入库 (3) 更新路线属性(适用于图元个数未变动,
只需更新现有图元属性的情况)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总图)
综合浏览和查询工具:
(1) 属性联动浏览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总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