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字填图(DGSS)操作步骤

数字填图(DGSS)操作步骤

新建工程时必须要选择背景图层
背景图层的作用: (1)提供工作区数 据采集背景资料。
(2)初始化工作区 地图参数。
一 新建图幅工程
新建工程后需手动添加需要的背景图层:
一 新建图幅工程
再次打开工程有两种方式:
打开最近的工作区菜单
工作区控制台
一 新建图幅工程
编辑PRB字典库,为野外数据采集做准备:
分为“一级字典”和“二级字典”。 编辑完毕后注意回车换行。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手图)
PRB图式图例整理和重新计算功能: 自动生成PRB点图元的静态注释图层
重新计算和点坐标重新写入等功能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手图)
利用mapgis基本工具整饰路线数据:
由掌上机直接转入的野外原始数据往往比较粗糙,影 响图面美观。常见问题及相应图元整饰功能如下: 点位明显不准。 流线锯齿过多。 曲线上点过密。 线段距离过大或压盖。
二 新建野外手图
步骤① :设计路线 选择相应菜单项或在视图右侧工具条中选择 图标,在图中设计路线(折线)并录入属性。
路线号为必须字段
二 新建野外手图
步骤① :设计路线,关于路线号与地质点号命名
路线编号习惯上由首字母“L”加上4位数字组成,例如“L0001”; 而地质点号习惯上由首字母“D”加上4位数字组成,例如“D0001”。 为避免图幅内路线号和地质点号重复,一般给路线号的数字部分 赋予一定的意义,而不是简单地顺序编号。例如,1:5万图幅由4幅 1:2.5万图幅组成,则使用路线号中的第一位数字作为1:2.5万图幅顺序 号(可取值0,1,2,3),后面三位数字可代表1000个地质点。每条路线 的首个地质点号的数字部分与路线号相同,而最末的地质点号再加1 又可以作为第二条路线的编号,以此类推。 如多条路线并行工作,也可提前设计多条路线,根据每条路线的 长度预留足够的地质点数,同样可以按照上述规则编号。 下表举例说明了同时设计3条路线,每条路线预留15个地质点的情况:
b. c.
d.
e. f. g. h.
遇结点断开。合理运用相交线剪断功能(母线剪断)。
灵活运用画线快捷键:F8(加点),F9(退点),F12(捕捉线头)。 在联接线和建立结点时,注意使用捕捉线头功能。 当地质界线与内图框相临时,应使其适当超过内图框。 建立结点时,线参数要设置为“折线”,不能为“曲线”。
80米
0
1层
30米 2层
1
3层
50米 4层
2 注意:
①分层位置记录分层起点值。 ②跨导线不分层时,在导线起 点处(0米)重新记录该分层。 ③采样过程按分层顺序编号
剖面测制:
0-1导,方位40,坡角+2,斜距100米 分层:0-30米, 1层 30-80米, 2层 80-100米,3层 1-2导,方位44,坡角-2,斜距100米 分层:0米处,跨导线未分层,
五 实际材料图
实际材料图综合工具:
(3) 线弧一致性检查:
检查geopoly中的弧段和geoline中的地质线的一致性。
五 实际材料图
实际材料图综合工具:
(4) 填图单位代号与图形参数匹配检查:
五 实际材料图
实际材料图综合工具:
(5) Geopoly填图单位代号与注释一致性检查:
该功能是对一个地质体内部的 注释和标注点进行一致性检查。
注意,“转出PC数据”必须是 野外路线操作的最后一步,如 果在执行过此操作之后又对路 线数据进行了修改,在转入为 桌面数据之前必须再次执行此 操作。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
导入掌上机路线数据: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手图)
浏览和编辑原始数据:
地质点 地质路线 地质界线 样品 产装 化石 素描 照片
五 实际材料图
连接地质界线:
在GEOLINE.WL文件中根据B过程等野外数据进行
地质界线的连接,其中包括断层线和图框线等,为 最终拓扑形成地质体面文件做准备。 (1) 编辑GEOLINE.WL图层
在连图过程中,需要GEOLINE.WL图
层始终处于当前编辑状态
(2) 复制内图框线
找到图框的线文件,选中图框内框线并复制到GEOLINE.WL图层
DGSS-数字填图部分
(成果数据库之前)
功能框架与数据流程
内容提纲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新建图幅工程 新建野外手图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桌面PRB数据整理 实际材料图(空间拓扑) 编稿原图
一 新建图幅工程
建立方式: (1)标准分幅 (2)自定义接图表 (3)工作区方式
一 新建图幅工程
(慎用)
建议在掌上机绘制线条时采取“折线”方式。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手图)
进行野外路线工作量统计及自检: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手图)
PRB数据质量程序检查:
对照查错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总图)
野外手图入库:
(1) 单条路线入库 (2) 批量路线入库
(3) 更新路线属性(适用于图元个数未变动, 只需更新现有图元属性的情况)
注意把地质线文件中合法 的悬挂线(如断层等)删 除,保证拓扑检查再无错 误。
五 实际材料图
地质体的形成(拓扑造区):
(3) 拓扑重建:
五 实际材料图
实际材料图属性编辑工具:
(1) 地质界线赋属性(B属性提取到geoline):
具体方法为将两个先图层处于编辑状态,然后选择需要传递属 性的两个正确的线实体即可。
路线号 首地质点号 预留地质点数 末地质点号
L1000
L1015 L1030
D1000
D1015 D1030
15
15 15
D1014
D1029 D1044
各项目可根据自身项目的具体情况自定义路线号与地质点号的分配规则。
二 新建野外手图
步骤② :新建野外手图工程 两种方式:
对话框方式
控制台方式
二 新建野外手图
输出剖面数据
五 实际材料图
打开实际材料图:
(1) 更新野外总图库到实际材 料图
(2) 打开实际材料图(两种方 式)
标签方式 菜单方式
五 实际材料图
实际材料图中新增文件:
(1) GEOPOLY.WP 区文件。用于存储地质面实体。 (2) GEOLINE.WL 线文件。用于连接地质界线。 (3) GEOLABEL.WT 点文件。可用做地质面实体的标注点。
注意:该方法为逐条赋属性,并且还要判断线方向,当线较多 时,工作量较大,目前已不常使用。可以等到地质体区文件的 属性赋值后,利用“自动赋左右地质体代号”的功能统一处理。
五 实际材料图
实际材料图属性编辑工具:
(2) 地质面实体赋属性(R属性提取到geopoly):
具体方法为将两个先图层处于编辑状态,然后依次选择路线实 体(R过程)和需要赋值的地质面实体。该过程是为地质面实体填 写“地质代号”等信息的主要手段。
拓扑重建的方法:
(2) 在geoline中对变动的部分进行编辑、连图,并进 行拓扑检查。
(3) 重复geoline到geopoly的步骤,得到一个新的区文 件。 (4) 重复geoline到geopoly的步骤,得到一个新的区文 件。
五 实际材料图
实际材料图属性编辑工具:
(3) 实际材料图点线面实体属性录入与编辑:
具体方法为选择相应功能菜单后,直接选择该图层中的某个图 元进行编辑。
五 实际材料图
实际材料图属性编辑工具:
(4) 实际材料图点线面实体属性录入与编辑:
该工具可以实现实际材料图3个图层的属性联动浏览,并包含 “自动幅图幅号”等实用功能。
下面介绍具体的方法。
五 实际材料图
拓扑重建的方法:
(1) 由现有的geopoly文件生成代参数的label点文件
此功能不仅可以将原有区图元的属性内容保存于label点 中,同时将区参数(区颜色,区网纹)等也存储其中,可以 大大节省拓扑重建过程中重新赋颜色,修改参数等方面 的工作量。
五 实际材料图
0-50米,仍为3层
50-100米,4层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实测剖面测制记录规则
褶皱轴 测制褶皱剖面分层记录 50 80 1 100
30
0
2
0
导线号 0-1 0-1 0-1 0-1
1
分层号 0 1 1 2 分层位置(米) 0 30 50 80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④ 数据转出
五 实际材料图
实际材料图综合工具:
(1) 自动赋Geoline左右地质体代号
注意,该功能仅适用于地质区的弧段完全由地质线(geoline)转换 而成的情况。
五 实际材料图
实际材料图综合工具:
(2) Geopoly批注地质代号回填到prb过程:
如果用户修改了Geopoly中某个区实体的“批注地质代号”(PSTRAPHA) 字段的值,可使用此功能将该值回填到该区所包含的PRB过程中。该回 填过程不仅修改实际材料图中的PRB过程(地质点,分段路线,地质界 线),也会追溯修改“图幅PRB库”中以及相应野外路线中的相应PRB 过程。回填方式分为:回填到本图幅、5万图幅回填到2.5万图幅、25万 图幅回填到10万图幅。
② GPS操作:
参数设置
设备连接与定位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③ PRB数据采集
地质点P过程是 PRB过程的核心, 其他采集过程隶属 于P过程。 R、B过程与样品、 产状、照片等采样 过程在1个地质点内 顺序编号。 定点后,须完成该 点所有采集过程才 可以定下一个点。 R过程 B过程
P2q P2m
打开剖面(两种方式)
对话框方式
剖面控制台方式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剖面)
野外实测剖面、数码照片和素描图导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