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


“拆”中间需要注意的问题:
需要拆为离子形式的物质: 强酸: HCl HNO3 H2SO4 强碱: NaOH KOH Ba(OH)2 可溶性盐: 如钾钠铵盐 (溶解性表) NaHCO3=Na++HCO3- NaHSO4=Na++H++SO4-
需要保留化学式的物质: 单质、氧化物在离子方程式中一律写化学式; 气体:CO2 NH3 H2… 弱电解质:H2O 弱酸 弱碱 难溶性酸碱盐:AgCl Fe(OH)3 H2SiO3
(5)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均不能大量共存 如: H 、 NO3
+ —
、Fe
2+
注:无色溶液时应排除:浅绿色Fe 黄色 3+ 2+ — Fe 蓝色Cu 紫色MnO4 + 酸性溶液,存在大量H ; 碱性溶液,存在大 — 量OH
2+
在无色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 是 + — + — A、 Na 、Cl 、NH4 、NO3 2+ 2— — + B、 Cu 、SO4 、Cl 、Na 2+ 2— — + C 、 Ca 、CO3 、NO3 、Na — — + — D 、OH 、HCO3 、K 、NO3
1.计算依据 :
(1)氧化剂获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去电 子总数,即得失电子守恒。 (2)氧化剂中元素降价总数等于还原剂中元 素升价总数,即化合价升降守恒。 (3)反应前后各元素种类不变,各元素的原 子数目不变,即质量守恒。 (4)在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 前后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即电荷守恒。否 能 Nhomakorabea能


类别2
电解质
电解质 电解质 非电解质 电解质
蔗糖
类别1 自身在水 溶液或熔 融状态下 能否导电 有机物
醋酸
CaO
CO2
H2O
金属氧 有机物 化物
非金属 非金属 氧化物 氢化物





类别2
非电解质 电解质 电解质 非电解质 电解质
★强弱电解质的区别
强电解质 水溶性 电离程度 溶液中的微粒 完全电离 阴、阳离子 不可逆 弱电解质 部分电离 离子、电解质分子 有的可溶有的难溶 有的可溶有的难溶
分散质随分散剂透过 滤纸
分散质不能通过滤纸
结论:胶体粒子能通过滤纸,不 能利用过滤的方法分离胶体中的 分散质和分散剂。
3、化学反应的分类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 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发生还原反应 化合价降低 发生氧化反应
化 学 反 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 定义: 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 定义: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 离子 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离子 根据反应中是 反应 方程式 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 否有离子参加 意义: 分子 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反应
氧化性:A >a
还原性:B > b
• 用双桥线表示电子转 移情况
点燃 2Na + Cl2 2NaCl
注意: ①双线桥从左指向右连接不同价态的同 种元素 ②线上标明电子得失及数目、化合价升 降、被氧化、被还原等内容(注意得失 电子守恒) ③双线位于反应式的上下位置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可见,处于最高价态的元素 ——仅有氧化性
变式一,求物质的量或质量
在一定条件下,PbO2 与 Cr3+反应,产物是 Pb2+ 和Cr2O72- ,则与1mol Cr3+ 反应需 PbO2 的物质的量为 ( ) B B. 1.5mol A. 3.0mol C. 1.0mol D. 0.75mol
得失电子数守恒!
(2)推断产物化合价
例2.在一定条件下,RO3n-和氟气可发生如下 反应:RO3n-+F2+2OH-=RO4-+2F-+ H2O。从而可知在RO3n-中,元素R的化合价 是( B ) A.+4 B.+5 C.+6 D.+7 电荷守恒和化合价守恒!
处于最低价态的元素 ——仅有还原性
处于中间价态的元素 ——两者皆有
氧 化剂
+ 还原剂
还原产物+ 氧 化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 > 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 > 还原产物
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 被氧化
电子得失(或 元素化合价升 降)总数相等
还原剂 + 氧化剂 == 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小于1nm) (大于100nm) (1~100nm)
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根本区别: 分散质粒子大小不同
3、胶体 (1)概念: 分散质粒子(大小为1~100nm)分散在 分散剂中形成的分散系称作“胶体” (2)分类: 按分散剂状态不同可分:气胶体、液胶体、 固胶体
胶体
气胶体 液胶体 固胶体
化学基本反 应类型
是否为氧化还原反 应
CaO+H2O = Ca(OH)2 2Al2O3==4Al+3O2 CaCO3==CaO+CO2 Na2CO3+Ca(OH)2=CaCO3↓+2NaOH Fe+CuSO4==FeSO4+Cu
HCl+NaOH=NaCl+H2O
H
化合反应(B、C) 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 分解反应(D、E) 置换反应(A、G) 化学基 本反应 类型
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1、强弱律:自发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总是 由“强”成“弱”的。(判定强弱) 2、价态律:元素处于最高(低)价,只有 氧化(还原)性,中间价则两性都有。 3、转化律:邻价态间的转化最易。只靠 拢不交叉规律——归中反应 4、先后律:谁强谁先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之
——计算题解析方法归纳
低 得 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氧化剂被还原 氧
氧 O2 是氧化剂 Al是还原剂 还 Al2O3既是 氧化产物又 是还原产物
高 失 还
低 得 氧
还原剂被氧化
还原剂 + 氧化剂 == 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氧化剂被还原
对于任何氧化还原反应,都满足下列规律: 强氧化剂 + 强还原剂 = 还原产物+ 氧化产物 a B b A
电离过程
实例
可逆 弱酸:H2S H2SO3 强酸: CH3COOH H2SO4 HCl 弱碱:Al(OH)3 强碱: NH3· 2O H NaOH Ba(OH)2 少数盐、水 大多数盐: NaCl AgNO3 Pb(CH3COO)2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1、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2、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3、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除; 4、查:检查方程式两端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是否相等, 系数约成最简整数比。
启示: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很关键!
※原子守恒、电荷守恒的配合运用:
如:38.4mg铜跟适量的浓硝酸反应,铜全部 作用后,共收集到气体22.4mL(标准状 况),反应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C) A.1.0×10-3mol B. 1.6×10-3mol C.2.2×10-3mol D. 2.4×10-3mol
五、离子共存问题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离子之 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 不能大量共存 (1)相互结合成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2+ 2— + — 2+ 2— 如: Ba 和SO4 Ag 和Cl Ca 和CO3 (2)相互结合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 2— 2— — 如: H 与CO3 、SO3 、HCO3 (3)相互结合成难电离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 — — — — 如: H 与 CH3COO 、F 、OH 、ClO ; — + OH 与NH4 + — (4)弱酸酸式根离子与H 、OH 均不能大量共存 + — — — 如: H 与HCO3 OH 与HCO3
2.常见题型 :
(1)求氧化剂、还原剂或氧化产物、还原产 物的量或比例:
例1、已下列分子或离子在酸性条件下都能氧 化KI,自身发生的变化如下: H2O2→H2O IO3-→I2 MnO4-→Mn2+ HNO2→NO 如果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物质氧化足量的KI, 得到I2最多的是( ) B 得失电子数 A. H2O2 B. IO3 守恒和原子 C. MnO4 D. HNO2 守恒!
按要求对下列物质分类,总结说明电解质、非电解质与 氧化物、酸、碱、盐、非金属氢化物、有机物有何关系? 类别1:酸、碱、盐、非金属氢化物、氧化物、有机物
类别2:电解质、非电解质
H2SO4 Ba(OH)2 KNO3 类别1 自身在水 溶液或熔 融状态下 能否导电 酸 碱 盐 NH3 HCl
非金属 非金属 氢化物 氢化物
科学探究:丁达尔效应
光束照射时的现象
Fe(OH)3胶体 能看见一条光亮的通路 CuSO4溶液
CuSO4溶液
无光亮的通路
Fe(OH)3胶体
结论:当光束通过胶体时,能看见一条 光亮的通路,而溶液没有,可以利用丁 达尔效应来区分溶液和胶体。
科学探究:胶体能过滤吗? 过滤后的现象
Fe(OH)3胶 体 泥水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 变化
一、分类法及其应用 常用的分类方法有 树状分类法和 交叉分类法 ___________。 交叉分类法
Na2CO3 Na2SO4 钠盐 钾盐
K2SO4
硫酸盐
K2CO3
碳酸盐
物质的分类
物质 混合物 单质 纯净物 化合物
树状分类法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有机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 酸 碱 盐 氧化物
变式:求离子电荷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