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刘沈林中医治疗肿瘤病经验_朱超林

刘沈林中医治疗肿瘤病经验_朱超林

刘沈林中医治疗肿瘤病经验朱超林(江苏省中医院肿瘤科,江苏南京210029)摘 要:刘沈林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肿瘤专家,在临床工作中,结合自身经验,对肿瘤的发病提出了正虚癌毒的概念,并将基因检测的肿瘤易感性等纳入癌毒的范畴,在治疗中,认为中医药治疗当贯穿肿瘤病治疗的始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进行遣方用药,注意时刻顾护胃气。

对刘沈林教授的诊疗思想进行初步总结和探讨,力图窥一斑而见全豹。

关键词:肿瘤;中医药治疗;刘沈林;名医经验中图分类号:R 273;R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19(2009)10-1657-02Profess or LI U Shen -li n c s Experien ce of Treati ng Tu m orZ H U Chao-lin(O ncology depart men t in J iangsu p rovincial hosp ital of T C M,N anjing 210029,J iang su ,China )Abstrac t :P ro fesso r L I U Shen-li n i s a fa m ous expert i n the field o f onco logy in T raditiona lCh i nese M ed ici ne .H e advancedthe concepti on of w eak i nsi de and cancerous tox i n as t he pa t ho l ogy o f tu m or ,and put the suscepti b ilit y detec ted by gene i nto the ca tego ry o f i nterna l produc t o f cancerous tox in .H e contends that treat m ent o f traditiona l Ch i nese med i c i ne shou l d i m penetrate through the treat m ent o f tu mo r ,comb i ned the t herapeuti ca l pri nc i p l e of syndro m e diff e renti a ti on and d i sease d ifferen ti ation .T he prescr i pti on was co m posed of accordi ng to t h ism e t hod .st om ach qi shou l d be pa i d attention to a ll the ti m e .In this a rtic l e ,w e pre -li m ina rily su mm ar ize and expl o re t he i deo logy o f d i agnos i s and trea t m en t o f P ro fesso r L I U Shen-li n ,try i ng to see the entire land -scape from one ang le .K ey word s :t umo r ;treat m ent o f trad itiona l Chi nese m ed ici ne ;L I U Shen -li n ;experience o f g rea t phy si c ian 修回日期:2009-03-08作者简介:朱超林(1972-),男,江苏淮安人,副主任医师,学士,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研究。

刘沈林教授系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中医院院长、主任医师、江苏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刘沈林教授从医30余载,擅长中医药治疗肿瘤病,声名卓著。

笔者有幸侍诊左右,聆听教诲,受益匪浅。

兹不揣浅陋,述其要于万一,以供参考。

1 肿瘤发病以正虚为本邪实为标倡/癌毒0之说刘师认为,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缺乏各种仪器和实验室检查,中医没有系统而完整的肿瘤论述,但是中医对肿瘤的认识却源远流长。

最早在5灵枢6中就有/瘤0的记载。

刘师认为肿瘤的发病正如5素问6所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0/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0故5医宗必读6有云:/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居之。

05景岳全书6云:/凡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

0肿瘤发病与正气不足和邪气所胜有关,其中正虚为本,邪实为标。

刘师对邪气当理解为癌毒,不能仅仅停留在气滞、血瘀、痰凝、水湿等病因上,因为这些常见的病因不能体现肿瘤病难以治愈,容易复发、转移,预后差的特点。

肿瘤病在病变机制上当有其特殊性,唯有/癌毒0才能体现其耗损正气,毒邪难清,广泛侵袭的特点。

在肿瘤病治疗过程中,即使病人一般状况很好,运用中医传统的四诊方法已无症可辨,我们也不可以说病人痊愈,而应该将现代医学检测的结果,包括肿瘤微小转移灶检测的异常、甚至基因检测的肿瘤易感性等等都应该纳入中医广义望诊的范畴,从辨证上来说,应当看到其癌毒存在的一面,进行抗癌中医中药的治疗。

刘师针对肿瘤正虚为本,邪实为标的特点,临床重视扶正培本的治疗法则,重视扶助正气,调补后天,扶正祛邪,治疗时攻邪/衰其大半而止0。

临床上反对治疗肿瘤/见瘤不见人0,偏重瘤体控制,忽略患者机体的整体情况,专用峻猛、攻伐之剂,或重用苦寒清热之品,盲目以毒攻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反而造成患者体质的下降,免疫功能的减退,影响患者的/带瘤0生存。

2 中医治疗当贯穿肿瘤病治疗始终刘师认为肿瘤一旦发病,当积极按照肿瘤综合治疗的原则进行规范化治疗。

但在肿瘤规范化治疗过程中,中医可贯穿肿瘤病治疗的始终。

中医药可与放、化疗结合解毒增效,保证化、放疗的完成率。

刘师在病人化疗的同时常采用理气健脾、和胃降逆的方法,来减轻化疗引起的消化道反应;在化疗间歇期运用益气养血的方法,来减轻放、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对于化疗药物引起的肝功能损害,常常采用养阴柔肝的方法来保护肝功能,减轻肝脏损害;对于肿瘤放疗病人常常出现的热盛津伤的证候,常常采用清热解毒、养阴生津的方法,来预防和减轻放射性损害的发生。

刘师认为中医除了以上的配合放、化疗外,其最大优势在传统手术、放化疗后的无瘤状态下的中药巩固抗复发治疗。

癌毒是肿瘤复发的根本内在因素,体内癌毒残留为肿瘤复发的根源。

肿瘤病人的放化疗治疗损伤正气,可致正气无以束邪,为残存癌毒的复发提供有利条件。

中医药从整体观念出发,进行机体调控,提高机体抗癌力,从而减少肿瘤复发机会,为病人带来收益。

对肿瘤病人采用:手术后放化疗诱导缓解v扶正治疗v巩固治疗v长期扶正治疗的模式,对预防肿瘤复发是非常合理和必要的。

刘师认为中医药治疗除了上述优势外,还包括对无手术、化疗、放疗机会的患者的中医药治疗。

对于晚期肿瘤患者,由于没有手术、化疗、放疗机会,一般生活质量低下,病人情绪低落,生存时间比较短,通过中医中药治疗,可以较好的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其/带瘤0生存时间。

3遣方用药主张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刘师认为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在治疗肿瘤疾病时也应该强调辨证论治。

刘师在辨证时强调/审机立法,掌握缓急,做到机圆法活0。

认为肿瘤是人体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癌肿的形成首先反映了人体正气之不足,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必须斟酌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权衡扶正与祛邪的主次。

若癌证初起,人体正气尚强,则攻伐局部的病变为主;癌至中期,是正邪相持阶段,但临床多以邪实为主,治疗原则当以祛邪为主,适当兼顾人体正气;癌至晚期,正气大衰以至渐脱而癌毒踞留,故治疗时当以扶助正气为主,鼓舞和提高免疫机能以抗癌消癌。

刘师认为在辨证用药上不应见症治症,而是应当透过客观的表面现象寻求疾病的本质,强调每必审症求因,既要治病求本,亦要审机立法,掌握治疗的轻重主次和标本缓急。

在扶正祛邪的总原则下,运用滋阴补阳、益气养血、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理气解郁、软坚散结、燥湿化痰、以毒攻毒、祛腐生新等治疗方法,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的治法,治疗务使当,用药简明,力求一箭双雕,药中肯綮。

刘师在辨证治疗肿瘤的同时,合现代医学对中药的研究,作用,做到辨病选药。

刘师在临床肿瘤治疗中,选露蜂房、蚤休;食管癌常用山豆根、急性子;白花蛇舌草、蒲公英、仙鹤草;肝癌虫;肠癌常用藤梨根、立法和辨病用药相结合。

4强调顾护胃气慎用碍胃败胃之品刘师认为肿瘤病的治疗,一定要顾护后天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有胃气则生,则死。

5医方考6指出:/脾胃者,土也。

土为万母,众体皆无以受气,日见羸弱矣。

若治重症者,为主。

0临床上不仅机体的营养及病变的物质有赖于脾胃的生化补充,要/中焦受气取汁0以发挥疗效。

肿瘤患者由于全身脏腑功能的减退或化疗等原因,脾胃运化功能也往往欠佳。

特别是在化疗的过程中,如果不重视顾护脾胃,不仅所治之病难以获效,而且容易引起脾胃之疾,出现呕吐、脘腹胀满、嗳气、纳呆等,使有些患者不得不中断治疗。

刘师临证治疗肿瘤,时刻不忘顾护脾胃之气,既间接治疗了肿瘤,又使脾胃之气充足,气血生化有源,使药物容易发挥疗效,患者康复加快。

其用药多在久服益气助阳方药的患者处方中加入青皮、陈皮、苏子等使脾胃升降合度;在温热方剂中加入天冬、黄精、山茱萸等滋养脾胃阴津,以防温燥之性太过损伤脾胃之气;在祛湿、活血方药中加入山药、白术以健脾益气;在补益为主的方剂中加入豆蔻、香附、苏梗、木香等畅通脾胃之气,使其补而不滞,无碍脾胃运化;在清热攻邪方药中加入鸡内金、谷芽、麦芽等健脾助运,使攻邪而不伤正。

刘师治疗肿瘤时也十分重视胃阴的作用,倡导以甘平或甘凉滋润为主的补养胃阴之法。

临床喜用沙参、麦门冬、石斛、肥玉竹、黄精、太子参、山药、扁豆、甘草之属。

常用方剂为叶天士宗张仲景5金匮要略6麦门冬汤之意化裁的益胃汤。

对脾阳不亏,胃有燥火者;或阴虚之体,复感温邪;或化疗后邪伤肺胃津液;或肿瘤久病不复,郁怒忧伤,以致虚痞不食、烦渴不寐、便不通爽等,主张采用甘平或甘凉、甘寒滋润为主的补养胃阴之法。

5临证指南医案6曰:/所谓胃宜降则和者,非用辛开苦降,亦非苦寒下夺以损胃气,不过甘平或甘凉补润,以养胃阴,则津液来复,使之通降而已矣。

此义即宗内经所谓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以通为用之理也。

0用之临证,效若桴鼓。

刘师对目前临床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存在着重用寒凉,一派清热解毒,尤其对晚期肿瘤,常常是诸多清热解毒药堆砌其上、大队杂投的现象特别不满,认为其违反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精髓,且大量的苦寒药物,败坏胃气;同时对于肿瘤治疗中认为肿瘤正虚,不进行辨证,而大量运用滋补碍胃补益之品现象亦深恶痛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