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章 犯罪原因概述

第九章 犯罪原因概述

第三层次:犯罪条件。是便利、保证、促 使犯罪原因发挥作用的现象和过程。
通常认为犯罪条件与犯罪原因的主要区别有:
(1)犯罪条件与犯罪原因在犯罪因果链条中的作 用和作用的等级重要程度不同。原因会产生结果, 而条件只能保证原因能够发生。
(2)原因是一种积极的现象,产生着物质、能量 或者信息的传递,或者破坏这种传递。而条件一 般处于消极、稳定的状态。
• 第一、犯罪外因与内因的关系,在宏观上 (犯罪作为社会现象)即为客体与主体的 关系,在哲学上为本体论问题。社会存在 决定社会意识,要减少犯罪就必须减少社 会存在的消极现象。
• 第二、犯罪外因与内因的关系,在微观上 (犯罪作为个人的行为)即为客体与主体 的关系,属于哲学上的认识论问题,要解 决的问题是人怎样取得认识(决意犯罪)。
• 免罪系统:家庭 —— 学校 —— 社会
• (一)、犯罪根源 • 第一个阶段:上世纪八十年代前,阶级斗争是犯
罪产生的唯一根源 • 第二阶段:八十年代后期掀起了犯罪根源问题的
大讨论 • 问题的症结在于:犯罪学上的犯罪概念与刑fa学
上的犯罪概念问题 • 1、刑法的任务是如何依法惩罚犯罪人;犯罪学任
务是如何预防犯罪 • 2、刑法学上的犯罪,以法律的产生为前提;犯罪
• 一、犯罪原因的概念 • 犯罪原因有广义和狭义两层含义: • 广义的犯罪原因,是指各种犯罪因素按其作用
层次、力度及其作用机制所构成的能引起犯罪行 为发生和犯罪现象存在与变化的罪因系统。 • 狭义的犯罪原因,是指处于犯罪原因系统中,具 有较大致罪力量,能够相对独立地引起犯罪结果 发生和犯罪现象变化的现象及其过程。
• 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主体 反应客体是有选择的反映,即反应时包含 了主体的选择性。
• 二、罪因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层次
• 根本原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 重要原因——私有制、私有观念、贫困和 阶级矛盾
• 一般原因——失业和城市化
• 具体原因——个体心理特征、人生观
• 通常,诸犯罪原因 ——免罪系统 —— 潜 在犯罪人——在特定环境下(自然环境和 社会环境)——犯罪
第九章 犯罪原因概述
第一节 犯罪原因的概念
• 一、犯罪原因的概念 • (一)概念 • 引起犯罪的一切现象的总和 • (二)特点 • 1、时间顺序性 • 2、内容复杂性 • 3、相互差异性
• 二、犯罪原因研究的意义 • (一)有助于认识犯罪 • (二)有助于治理犯罪 • (三)有助于发展理论
第二节 犯罪原因的一般原理
学上的犯罪是对社会有害的行为 • 3、生产方式的内部矛盾同阶级斗争相比,是根本
原因
• (二)、犯罪场
• 存在于潜在犯罪人体验中,促成犯罪原因 实现为犯罪行为的特定背景。
• 包括:时间因素、空间因素、侵犯对象 (被害人)因素、社会控制疏漏
• 潜在犯罪人是指受外界犯罪因素影响,并 形成犯罪心理的人。
案例
(3)原因与犯罪现象的形成、发展和变化有直接 联系,并处于主导地位。而条件多与犯罪的发生 有着关系,处于次要地位。
第四层次:相关因素。即与犯罪发生有联系 的某些因素 。
• 例如:月黑夜,犯罪分子实施犯罪,在夜 幕的掩护下就容易进行,也容易得程。但 是,月黑夜既不是犯罪的原因,也不是犯 罪必备的条件,它并不决定犯罪必然发生。 然而,犯罪的发生和得逞却与它的存在有 一定的相关关系,是犯罪分子选择犯罪时 机考虑的因素。
11 醉翁亭记
1.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培养文言语感。
2.结合注释疏通文义,了解文本内容,掌握文本写作思路。
3.把握文章的艺术特色,理解虚词在文中的作用。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一、导入新课范仲淹因参与改革被贬,于庆历六年写下《岳阳楼记》,寄托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实际上,这次改革,受到贬谪的除了范仲淹和滕子京之外,还有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大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他于庆历五年被贬谪到滁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也
是在此期间,欧阳修在滁州留下了不逊于《岳阳楼记》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记》。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教学提示】结合前文教学,有利于学生把握本文写作背景,进而加深学生对作品含义的理解。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背景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
犯罪根源 犯罪原因 犯罪条件
• 二、犯罪原因的一般 理论
(一)犯罪原因的二元论 : 内因和外因
(二)犯罪原因的层次结构 理论
相关因素
第一层次:犯罪根源。 犯罪根源即犯罪 发生的根本原因,指对产生犯罪起根本作 用和最主要作用的原因。是原因的原因, 属于犯罪产生的最终原因。
第二层次:犯罪原因。是指由对犯罪的形 成与变化具有决定作用的致罪因素所构成 的动态系统。
• 古格银眼被害案
犯罪场的意义
• 1、从工作角度看:控制犯罪场比控制犯 罪原因在控制犯罪的巨大工程中更容易 见成效——(成本论)
•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很难在 短时间内消亡
• 3、控制犯罪的个体原因是控制人的精神 世界,犯罪场属于精神世界以外的客观 存在,现今科技的发展只能达到控制物 质世界
江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因此他又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关于“醉翁”与“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岂不为六一乎?”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
第三节 罪因结构
• 一、罪因结构的概念 • 是指犯罪原因的诸因素相对稳定的联系
方式,或者犯罪原因的组合与作用方式。 • 犯罪外因:犯罪主体以外的一切促使个人
实施犯罪行为的原因; • 犯罪内因:犯罪主体本身的诸种促成实施
犯罪行为的原因 • 划分的意义:个体的犯罪意识(内因)的
产生取决于社会环境(外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