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调节收入分配

调节收入分配

调节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
1.我国目前的收入差距状况及其主要表现(是什么)
我国居民收入贫富差距过大,而且呈现继续扩大的趋势,主要表现在:
(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
(2)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分配差异明显,收入向高收人群体集中,两极差距扩大;
(3)不同区域之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4)行业收入差距继续拉大,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收入差距日益突出。

2.调节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的原因(为什么)
(1)理论依据:
①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②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会导致收入两极分化,需要国家进行宏观调控。

(2)现实意义:
①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②有利于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③有利于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激发效率和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④有利于提高消费水平,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⑤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
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3.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措施?(怎么办) (1)根本途径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增加居民收入。

(坚持科学发展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增加人民收入,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2)坚持“效率和公平统一”的分配原则,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通过财政、税收等经济手段调节收入分配,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加大对落后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促进区域、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并贯彻落实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

(4)加强法制建设,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反对就业歧视和工资歧视。

重难点2 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
1. 二者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存在矛盾。

提高效率是增加社会财富的根本途径,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提高效率亦指把蛋糕做大);公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要合理、适度,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促进公平亦指把蛋糕分好)
2. 二者又有一致性。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社会公平的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

没有效率作为前提与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3. 如何处理二者关系(怎么办)
⑴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与活力。

(2)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于悬殊;既
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