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工程水库蓄水安全鉴定报告

某工程水库蓄水安全鉴定报告

某工程水库蓄水安全鉴定报告第一部分工程安全总评价1 工程概况1.1 工程简介某某水库位于五左河上游河段的一级支流木城河和水东河源头,距所属中心城镇47km (直线距离14km)。

某某水库供水工程的任务主要为城镇供水。

水库兴利库容265万m,总库容315万m,年平均净供水量为318万t,年平均毛供水量为338万t。

某某水库工程由大坝枢纽(包括主坝、副坝) 、溢洪道、库区垭口防浪堤、小沟引水小坝、引水隧洞、输水管道等建筑物组成。

( 1)主坝主坝为混凝土砌毛石重力坝。

坝轴线方位为NE88.81°,坝顶长度264.12m。

坝顶高程2006.71m,坝基面高程1978.30m,最大坝高28.41m,坝顶宽4m 最大坝底宽21.77m, 上游面在1992.30m高程以下坝坡为1:0.1 ,以上垂直;下游面在2001.26m高程以下坝坡为1:0.75,以上垂直。

坝基开挖至弱风化上部,采用 1.0m厚C15混凝土作为坝基垫层。

上游面为50cm厚C15W4F10混凝土防渗面板,下游面为50cm厚M10水泥砂浆砌C15混凝土预制块,中部为C10细石混凝土砌毛石。

坝顶上游面设置 1.2m高防浪墙,下游面设置1.2m 高栏杆。

( 2)副坝副坝为混凝土砌毛石重力坝,在坝顶设溢洪道。

坝轴线方位为NE39.02。

,坝顶长度81.20m,其中溢流坝段长15m左岸非溢流坝段长42.41m,右岸非溢流坝段长23.79m。

坝顶高程与主坝同高,为2006.71m。

坝基面高程为1992.00m,最大坝高14.71m,坝顶宽2.5m,最大坝底宽11.94m,上游面在1998.71m高程下坝坡为1:0.15,以上垂直;下游面在2003.49m 高程以下坝坡为1:0.8 ,以上垂直。

坝体采用细石混凝土砌毛石重力坝,坝体上游面为C15W4F100昆凝土防渗面板,厚0.4m,下游面为50cm厚M10水泥砂浆砌C15混凝土预制块,中间为C10细石混凝土砌毛石。

坝基开挖至弱风化上部,采用80cm 厚C15混凝土作为坝基垫层。

(3)库区垭口防浪堤防浪堤长55.94m,为均质土堤结构,上、下游面及堤顶均采用40cm厚干砌块石护坡,堤顶高程2008.00m,建基面高程2004.00m,最大堤高4m,堤顶宽3m,最大底宽21.66m,上游面坡度为1:2.5,下游面坡度为1:2.25。

为了避免水库蓄水后库水沿该部位强风化带渗漏,对垭口部位进行了帷幕灌浆,帷幕边界以地下水位与防浪堤顶高程相交进行控制,帷幕底限为垭口部位进入基岩 5.0m控制。

(4)溢洪道溢洪道布置于副坝中间段偏向右岸,堰顶高程2005.93m,为开敞式溢洪道,堰顶不设交通桥。

溢流坝段最大坝高13.93m,溢流面采用WES堰面曲线,堰面曲线方程x1.85= 1.39y。

泄槽段坡度为1:0.8,泄槽段后接挑流反弧段,消能方式采用挑流消能,挑流鼻坎反弧半径5m鼻坎反弧末端高程1996.00m,挑射角20 °。

溢流面采用厚40cm的C20钢筋砼护面,导墙为C20钢筋砼,厚0.4m,平均高1m 溢流面与坝体设©—14H级锚筋拉结,锚筋间排距1.5m。

(5)取水、冲沙管取水兼冲沙管布置于主坝坝体2号坝段下部。

包括进口段、坝身埋管段和出口段等三个部分。

进口段长度5.58m,底板高程1989.90m,孔口尺寸1.4m X 1.4m,设置拦污栅、检修平板闸门和通气孔,后接喇叭口和方变圆渐变段,方变圆渐变段后接①800钢管。

进口段过流下部结构采用C40钢筋混凝土,上部井筒与启闭机室采用C20钢筋混凝土。

坝身埋管段由上平段、下弯段、斜段、下弯段和水平段组成,长度共约26m,管壁厚度8mm外包40cm厚的C20钢筋混凝土。

出口段管道设置①800工作闸阀控制管道取水和冲沙,出口中心高程1983.50m,管道后直接接原河道上布置的下游消力池。

消力池段长度约13m宽5m深度2m池底板厚度0.5m,消力池采用C20钢筋混凝土浇筑。

工程特性表1.2工程设计过程简介某某水库工程勘察设计工作由XX勘测设计研究院承担,工程设计过程如下:2004年开始前期工作,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

2006年1月,《业主某某水库供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由省水利厅审查通过。

2006年8月,《业主某某水库供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由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通过。

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通过后,业主水利局委托XX勘测设计研究院继续承担某某水库供水工程的初步设计工作。

于2006年7月完成了初步设计文件编制。

2006年12月省发展改革委员会以X发改建设[2006]1622号文件对《省业主某某水库供水工程初步设计报告》进行了批复。

2007年9月本工程进行了施工招标,中标单位为XX工程有限公司。

紧接着该院进行了施工详图设计。

2008年10月XX勘测设计研究院完成了省业主某某水库供水工程的所有施工图设计。

1.3工程施工过程简介(1)工程参建单位:建设单位:业主某某水库管理所设计单位:XX勘测设计研究院施工单位:XX工程有限公司监理单位:XX工程监理有限公司(2)工程施工历程主坝:1地基开挖与处理分部工程于2007年11月13日开工,2013年3月31日全部实施完成。

分部工程已验收合格2 非溢流坝段分部工程于2008 年6 月12 日开工,2009 年11 月30 日全部实施完成。

分部工程已验收合格。

3 引水坝段分部工程于2008 年6 月28 日开工,2009 年10 月30 日全部实施完成。

分部工程已验收合格。

4 底孔坝段分部工程于2008年7月20日开工,2008年8月22日全部实施完成。

分部工程已验收合格。

5 坝面防渗分部工程于2008 年6 月6 日开工,2009 年11 月30 日全部实施完成。

分部工程已验收合格。

6 廊道分部工程于2008 年10 月25 日开工,2009 年6 月18 日日全部实施完成。

分部工程已验收合格。

7 坝顶分部工程于2010 年10 月1 日开工,2010 年12 月30 日实施完成。

分部工程已验收合格。

8 金属结构及启闭机安装分部工程于2010 年10 月1 日开工,2010 年12 月30 日实施完成。

分部工程已验收合格。

副坝:1 地基开挖与处理分部工程于2007 年11 月15 日开工,2013 年3 月31 日全部实施完成。

分部工程已验收合格。

2 非溢流坝段分部工程于2009 年5 月11 日开工,2009 年8 月20 日全部实施完成。

分部工程已验收合格。

3 溢流坝段分部工程于2008 年10 月21 日开工,2009 年8 月30 日全部实施完成。

分部工程已验收合格。

4 坝面防渗分部工程于2008 年10 月2 日开工,2009 年8 月20 日全部实施完成。

分部工程已验收合格。

5 坝顶分部工程于2010 年10 月1 日开工,2010 年12 月30 日实施完成。

分部工程已验收合格。

1.4 当前工程形象面貌主体工程主坝、副坝、库区垭口防浪堤、小沟引水小坝已修建完工,输水管也已敷设完工,征地及移民安置工作已经完成,并通过县移民局验收,库底清理工作未进行,水库已低水位试蓄水。

2工程蓄水安全鉴定工作简况2.1工作范围本工程蓄水安全鉴定范围包括大坝(主坝和副坝)、溢洪道、取水口、放水底孔、坝基防渗工程、水工金属结构、安全监测设施、涉及工程安全的库岸边坡等与蓄水安全有关的工程项目。

2.2工作内容工程蓄水安全鉴定的内容包括:根据国家及行业现行的技术标准、省发改委及省水利厅批准的初步设计和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对设计、施工中与工程安全有关的工程质量进行检查;对突破规程规范的设计、施工以及涉及工程安全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其对工程安全的影响程度;提出工程蓄水安全鉴定意见,对存在的质量和安全问题,提出建议和改善措施。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项内容:(1)检查工程形象面貌;(2)工程防洪、水库蓄水及度汛;(3)工程地质;(4)混凝土砌石重力坝;(5)溢洪道;(6)灌溉引水系统进水口;(7)冲沙底孔;(8)工程施工质量;(9)金属结构;(10)工程安全监测。

2.3工作组织某某水库工程蓄水安全鉴定组由9名专家组成,按专业分工,名单如下: 表2.3-1 业主某某水库蓄水安全鉴定专家名单表3.1 评价与结论3.1.1 工程形象面貌主体工程主坝、副坝、库区垭口防浪堤已修建完工;金属结构制作、安装调试基本结束;安全监测项目未实施;库底清理工作正在进行中。

3.1.2 工程等别、建筑物级别及设计洪水标准水库集雨面积5km2,正常蓄水位2005.93m,总库容315万m3。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的规定,工程等别为W等,工程规模属小(1)型, 主坝、副坝、溢洪道等主要建筑物级別为4 级;输水管道等次要建筑物为5 级;临时性水工建筑物级别为5 级。

主坝、副坝、溢洪道等主要建筑物的设计洪水标准为30年(p=3.33% —遇,校核洪水标准为200年(p=0.5%)一遇;下游消能防冲设施标准按20年(p=5%)一遇设计;工程等别、建筑物级别、设计洪水标准的确定符合《防洪标准》(GB50201-94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的规定。

3.1.3 工程防洪(1)设计洪水计算方法合适,采用的设计洪水成果基本合理。

洪水调节计算方法合适,采用的计算成果基本合理。

(2)水库大坝坝顶高程满足规范规定的抗洪要求,溢洪道能安全下泄校核洪水最大下泄流量,泄洪能力符合规范规定。

在规范规定的标准洪水内,大坝和溢洪道是安全的。

(3)水库建成后下泄的最大流量比坝址相同频率洪水的洪峰流量小,减轻了原水东河下游的行洪压力,经对下游河道某些河段的清疏后,大坝下游河道能维持原有河道防洪安全性。

3.1.4 工程地质(1 )工程区处于毕节北东向构造变形区,无活断层发育,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切度,区域构造稳定性好。

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2)库盆出露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P2^),隔水性能良好,库岸山体厚实,水库蓄水条件较好。

(3)库岸地形坡度较平缓,分布峨眉山玄武岩,大部分基岩裸露,岸坡稳定。

(4)主坝、副坝及垭口防浪堤分布峨眉山玄武岩,物理力学参数取值基本合适。

对主坝较大节理裂隙及软弱夹层,进行了清挖回填砼处理,对坝基进行了固结灌浆。

工程地质条件满足建坝要求。

(5)坝基岩体存在浅层渗漏问题,施工中已按要求进行了帷幕灌浆。

帷幕灌浆后,岩体透水率均小于3Lu。

经检查的帷幕灌浆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在试蓄水期间,主坝右坝基出现渗水现象。

(6)筑坝所用的石料为二叠系下统栖霞组厚层至块状灰岩含少量燧石团块,平均饱和单轴抗压强度48.12Mpa,岩石较坚硬,质量满足建坝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