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件 真理与价值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件 真理与价值
• 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不是两个真理, 而是同一个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三)真理与谬误
• 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
– 首先,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 – 其次,真理与谬误又是相互联系的。
– 再次,真理的发展也是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 现的。 – 最后,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真理的条件性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逻辑证明与实践证明
• 逻辑公理的产生
– 人的实践活动经过无数次的重复,把实践的规 律印入人脑,经过思维的抽象、提炼和概括, 内化为思维的规律,成为思维的逻辑。再用 “逻辑的格”把它固定下来,就成为人的逻辑 思维的有效工具,并逐步具有了公理的性质。
核电站与地震
(二)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 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价值评价与价值共识
•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 小悦悦事件
小悦悦事件
小悦悦事件
• 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本名王悦) 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 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 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 引发网友广泛热议。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 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零时32分离世。2011 年10月23日,广东佛山280名市民聚集在事发 地点悼念"小悦悦" ,宣誓“不做冷漠佛山人”。 2011年10月29日,没有追悼会和告别仪式,小 悦悦遗体在广州市殡仪馆火化,其骨灰将被带 回山东老家。
• 核轰炸的消息传来,杜鲁门和许多官员兴 高采烈,大多数参加“曼哈顿计划”的科 学家们却心情沉重。爱因斯坦痛心地说: “当初致信罗斯福提议研制核武器,是我 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和遗憾。”他甚至懊悔 当初从事的科研,“早知如此,我宁可当 个修表匠。”
• 日本哲学家、德语翻译篠原正瑛的遗 孀决定在广岛和长崎遭核弹轰炸六十 周年之际公开这些信件,篠原正瑛曾 与爱因斯坦保持着信件联系。 • 篠原正瑛1953年写信给爱因斯坦批评 他在研发核武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爱 因斯坦则回信为自己进行辩护。他在 1953年6月23日的一封信中称:“我一 直谴责对日本使用核弹的决定,但我 根本无力制止这一重大决策。” • 爱因斯坦在另一封信中写道:“在我 看来,研发核弹所带来的唯一安慰可 能在于威慑效果将获胜,国际安全的 发展将加速。”
皮尔士
(1839-1914)
詹姆斯
(1842-1910)
杜威
(1859-1952)
胡适
(1891-1962)
威廉· 詹姆斯
一种观念只要能把新、旧经验 联系起来,给人带来具体的利 益和满意的效果就是真理。 “理论的真理性不是我们心灵 与原型的实在之间的关系,它 只是心灵之内的事情。” “如果有一个概念,我们能用 它很顺利地从一部分经验转移 到另一部分经验,将事物完满 地联系起来,很稳妥工作起来, 而且能够简化劳动、节省劳动, 那么这个概念就是真的。”
价值评价 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
• 科学知识 • 造福人类 • 危害人民
核武器
• 美国的核研究基地设在新墨西哥州一片沙 漠环绕的洛斯阿拉莫斯。而在高楼林立的 纽约市中心曼哈顿成立了一个名为“工程 管理区”的机构作为统一指挥部,核弹研 制工作的代号就称“曼哈顿工程”。
• 1945年春,美军进佔德国西部,发现纳粹的核 研究只限於实验室阶段而没有武器制造计划。 爱因斯坦得知后,马上向白宫提出不必要再使 用核武器。美国7位著名科学家也起草了请愿 书,认为使用核弹会带来严重的道德问题,在 世界上也将开创毁灭性攻击的先例并引发核竞 赛。何况日本败降在即,已用不着原子弹。然 而,核弹一旦制造出来,就不由科学家掌握了。 8月上旬,广岛、长崎落下的两枚原子弹,瞬 间夺去10万人的生命。
(一)价值及其特性
1. 实践的真理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 须遵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 本质的真理。人们只有按照真理办事,才 能在实践中取得成功。——客体
2. 实践的价值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 须遵循的、以满足人们需要为内容的、特 定的实践目标。——主体
哲学“价值”概念
• 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 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 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哲学上的价值概念具有最大的普遍性,是 对各种特殊的价值现象的本质概括。
• 实用主义者忠于事实,但没有反对神学的 观点,如果神学的某些观念证明对具体的 生活确有价值,就承认它是真实的。将哲 学从抽象的辩论上,降格到更个性主义的 地方,但仍然可以保留宗教信仰。承认达 尔文,又承认宗教,也不承认是二元论的, 即既唯物,又唯心,而是认为自己是多元 论的。
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是上个世纪20年代的产物。创始人 是美国的皮尔士、詹姆斯、杜威;在我国以胡适 为代表。
– 另一方面,绝对之中有相对,真理的绝对性通 过相对性表现出来。
• 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 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
– 人类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是从相对性 真理走向绝对性真理、接近绝对性真理的过程。
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
• 从“静态”上看,即从它们的相互渗透上 看,任何客观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 的; • 从“动态”上看,即从真理的发展上看, 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由相对性真理向绝对性 真理转化的一个环节,又都表现为一个过 程。
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1.评价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
1.知识性认识 2.评价性认识
2.评价以主体为转移 3.评价需要知识性认识
华尔街示威
华尔街示威
• 在本次“占领华尔街”运动之中,长时间的高达 10%的失业率,不断上涨的通货膨胀成为导火索。 华尔街无节制的贪婪、政府和监管当局对于金融 业的放任,终于让民众忍无可忍,他们不得不采 取极端手段,以试图控制金融精英们的贪婪,让 美国政府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回归实体经济的 发展之上。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一、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 (一)真理的客观性 •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一)真理的客观性
1. 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 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 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第四,价值具有多维性。
钻石--观赏用途
• 金刚石由于折射率高,在灯光下显得闪闪 生辉,称作钻石。巨型的美钻可以价值连 城。而渗有深颜色的钻石的价钱更高。当 钻石带有蓝、绿或粉红色属十分罕有,而 颜色深而鲜艳则价钱很高;目前最昂贵的 有色钻石,要属 带有浓艳红色的钻石。
工业用途
• 由于金刚石的硬度极高,科学家会利用高 温高压制成金刚石微粒,用于沙纸、钻探、 研磨工具之上,可以用来切削和刻画其他 物质。
(四) 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 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 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 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 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 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 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
• 按科学规律办事和满足人的需要 •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统一
价值和真理 在实践中辩证统一
• 真理是价值实现的条件和制约 • 价值是真理的目标和限制 •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 会议公报 •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 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 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 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李长春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 说明。
•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 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 的标准的唯一性。 •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不确定 性即相对性,则是指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 检验的条件性。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 (一)价值及其特性 • (二)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 (三)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立正确价值观 的意义
•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二)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 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 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 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 性的特点。
(二)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 第一,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 的。
– 认识——真 – 评价——善、美
• 第二,一般说来,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 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
– 家具制造商——材质 – 观赏者——风景
• 第三,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 性认识。
• 价值评价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纯粹是一种没有任何客观标准的评价。 • ——否认了真理客观性
2. 认识真理思想内容客观性的同时,还必须 正确认识真理形式的主观性。
– 真理是以理论的形式出现的
3. 实用主义的“有用就是真理”
实用主义(Pragmatism)
• 实用主义(Pragmatism)是从希腊词 πραγμα(行动)派生出来的。产生于19世 纪70年代的现代哲学派别,在20世纪的美 国成为一种主流思潮。对法律、政治、教 育、社会、宗教和艺术的研究产生了很大 的影响。
• 实用主义认为,当代哲学划分为两种主要 分歧,一种是理性主义者,是唯心的、柔 性重感情的、理智的、乐观的、有宗教信 仰和相信意志自由的;另一种是经验主义 者,是唯物的、刚性不动感情的、凭感觉 的、悲观的、无宗教信仰和相信因果关系 的。实用主义则是要在上述两者之间找出 一条中间道路来,是“经验主义思想方法 与人类的比较具有宗教性需要的适当的调 和者。”
价值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