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卒中预防与治疗

脑卒中预防与治疗

脑卒中预防与治疗
联勤保障部队第909医院 神经内科 李清金
脑中风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 在我国,每12秒钟就有1位中风新发患者,每21秒钟就有1人死于中风。 • 中风已成为我国第一大致残和致死疾病。 • 脑卒中已成为成人中最常见的致残原因
大多数脑中风患者能够幸存 ✓ 10%有严重的残疾需要长期护理 ✓ 30%需要有人照顾他们的起居一整年 ✓ 60%的患者社交活动或户外活动受限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治疗
• 1.溶栓治疗:缺血性卒中发病6小时无禁忌证者优先选择。 • 2.血管内介入治疗:发病6小时以上24小时以内者且无明显禁忌症患
者可选择。
• 3,抗血小板聚集或者抗凝治疗:阿司匹林是急性期抗血小板治
疗的基本用药,如果有房颤病史的患者优先选择低分子肝素抗凝。如果阿 司匹林使用有禁忌证或疗效欠佳,可考虑使用氯吡格雷、奥扎格雷等。
不良生活方式增加脑卒中风险
太油! 太咸!
吸烟、酗酒
缺乏运动
脑卒中发病率
不健康饮食
不健康饮食的调整建议
全面的健康食谱:
• 控制饮食,使能量的摄入和需要和胆固醇的摄入 • 食盐< 8g/d(高血压者<6g/d)
抗血小板药物 二级预防的基础药物
• 4.卒中单元:脑卒中常规治疗。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治疗
• 4.抗凝治疗 • 5.降纤治疗 • 6.脑保护治疗 • 7. 其他:神经细胞营养剂 ,中医药治疗 • 8.外科治疗 • 9.一般治疗包括维持生命功能、处理并发等 • 10.康复治疗 • 11.预防性治疗
脑卒中如何预防?
• 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级预防:降低无症状患者的卒 中风险,主要是处理危险因素。
险性为3%~5%
占血栓栓塞性卒中的50%。
50%
50%
健康管理建议
成年人(≥40岁)应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心脏病。 确诊为心脏病的患者,应积极找专科医师治疗。 对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可行华法令或达比加群抗凝治疗。 冠心病高危患者也应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或其他抗血小板聚
集药物。
谢谢聆听
对于非心源性栓塞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 大多数情况均建议给予抗血小板药物预防复发
方案一:阿司匹林 50-150mg QD
方案二:氯吡格雷 75mg QD
方案三: 阿司匹林 50-150mg QD+ 氯吡格雷 75mg QD
各种类型的心脏病都与脑卒中密切相关 房颤是脑卒中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每年发生脑卒中的危
• 本病多为急骤起病,常无前趋症状,几秒、几 分钟内症状达高峰,可出现头痛、半身不遂、 失语和意识障碍以及原发病的表现。
心源性脑栓塞
心源性栓塞的特点: 1.梗死面积往往比较大; 2.常累及前后循环; 3.影像学可见多发梗死; 4.患者常有房颤。
脑卒中如何识别?
症状突然发生 • 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笨拙、沉重或麻木 • 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 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 • 吞咽困难 • 双眼向一侧凝视 • 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 • 视物旋转或平衡障碍 • 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 • 上述症状伴意识障碍或抽搐
脑卒中常用辅助检查
• 一般检查 血液常规、尿便常规、生化检查、凝血功能、心 电图等。
• 影像学检查
• CT、MRI对于鉴别疾病性质、明确病灶部位、判断 病情等有很大帮助。
• 血管情况相关评估
• TCD、动脉彩超、心脏彩超、MRA、CTA、DSA
脑卒中常用治疗方法
•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对症镇静、镇痛等。
如何快速识别脑卒中呢?
及时识别·尽早送医
• 时间就是生命。脑卒中发病后能否及时送到医院 进行救治,是能否达到最好救治效果的关键。缺 血性脑卒中成功救治的时间窗非常短暂(3-6h)
急性发病时该怎么办?
• 切忌慌乱,切勿企图弄醒病人而高声喊叫,更 不能猛烈摇动病人。
•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进入气管导致窒 息,昏迷患者应侧卧位。
脑卒中概述
• 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本病是在脑血管病 变或血流障碍基础上发生的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 障碍,可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
• 缺血性脑卒中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血栓形成、脑梗塞;出血性脑卒中
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栓塞
• 脑栓塞是指身体其他部位病变产生的栓子,如 血栓、癌栓,随血流进入脑血管将其堵塞,导 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而出 现相应的神经症状,其中以心源性栓塞最常见, 而房颤又是心源性栓塞常见病因。
• 当病人神志清醒时,应尽量予以安慰,有条件 者可给病人吸氧,这常能使其减轻紧张、焦虑 和恐惧。
• 保持病人安静绝对卧床休息,不能随意将病人 搀扶起、走动等。
急性发病时该怎么办?
• 在病情不明时,切勿乱服药,尤其不能随意使用 降压药、活血药和安宫牛黄丸等。
• 应尽快拨打“120” 叫救护车,先简要说清病情, 以便调度员安排出诊医生和设施。转送病人时, 应该用担架平卧搬抬,如需下楼时,应将病人保 持头高脚低位。在救护车上,应轻轻抱住病人的 头部或上身以减低因颠簸造成的震动。
• 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降低脑卒中的患者的 复发风险,其中首次卒中后6个月内是卒中复发危 险性最高的阶段,所以在卒中首次发病后必须尽 早开展二级预防工作。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不可干预危险因素 • 年龄 • 性别 • 种族 • 家族遗传性
可干预危险因素 • 吸烟、酗酒 • 其他不良生活方式 • 高血压 • 心脏病 • 糖尿病 • 血脂异常 • 颈动脉狭窄 • 肥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