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 疾病预后

第七章 疾病预后


22
1. 纵向研究(longitudinal study)
描述性研究。 对某期间确定的某组病人经过一定时期随访,
观察其各种率,如:生存率、病死率、致残率、
复发率等及预后过程。 上海医大附属肿瘤医院1965年总结了1955~
1964年该院乳腺癌切除术后随访的607例患者,
经10年随访,其 1年 存活率为89.15%,3年存活 率为59.09%,5年存活率为38.68%,10年存活率 为8.33%。生存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
25
30
随访周数
图7-2 急性白血病A疗法7周生存率
38
二、生存率的比较(Log-rank test) 临床常对比不同病情,不同治疗方法对 疾病预后的影响,以及对比不同时期预后的 差别等,均需进行生存率的比较研究。 1. 最常用的方法 Log-Rank检验,又称时序检验。 用来比较两个或多个生存率。 2. 不宜直接用率的χ2检验 该法虽简明,但不能反映有用的信息。
17
例:急性心肌梗塞的危险因素和预后因素之间的差别 健康 急性心梗发作 危险因素 ↑年龄 男性 高血压 吸烟 ↑胆固醇 结局:死亡、恢复、心绞痛等。 预后因素
一致
相反 相反 一致
↑年龄 女性 低血压 吸烟 梗塞部位
糖尿病
充血性心衰 室性心律不齐
18
三、疾病自然史(natural history) 指在没有医学干预情况下,疾病自然发生、 发展直至最终结局的过程。 包括:易感期、症状出现前期、临床表现期 与结局发生期。 不同疾病的疾病自然史演变过程不尽相同。 有的:简单、阶段清楚、变化小、结局不复杂, 如:背部脂肪瘤、急性感染性疾病的预后; 有的:较复杂,甚至不清楚,如:恶性肿瘤、 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自然史较长,某一阶段 不完全清楚,临床变化多,结局复杂。
2
医生的问题:
疾病的进程?
什么样结局? 结局?
各种结局概率?
什么时候发生? 危险因素? 保护因素?
影响因素?
3
§1 疾病预后研究的基本概念
一、疾病的预后 治愈
1. 好转、缓解、无变化、迁延等
复发、合并症、残疾、恶化等
概念
死亡
医生对患者所患疾病未来结局的 事先估计。常以概率表示,如:生存率、 治愈率、复发率等。
37
3. 生存曲线法(Kaplan-Meier curve ) 以时间 t 为横轴,生存率P(X>t)为纵轴, 表示时间与生存率关系的曲线,可直观地对 某一病例任意时刻的生存率做出估计。 若两个疗法,可再画一曲线以作比较。
1.0
累 积 生 存 率
0.8 0.6 0.4 0.2 0.0
0
5
10
15
20
§3
疾病预后研究的生存分析方法
解释疾病预后时,某病患者在任一时点
平均发生某种结局的可能性有多大。 “率”作为分析指标无法取得这种信息。 生存分析是将研究对象随访结局和随访 时间两个因素结合起来获得有关某疾病任一
时点平均发生的事件。
36
一、生存率的计算
1. 直接法(Direct method) 粗生存率(Crud survival rate) 直接法计算生存率简便,在病例较多时 误差不大,但病例数少时,会出现后一年比 前一年生存率高的不合理现象。 2. 寿命表法(Life table) 累积生存率(Cumulative survival) 目的:估计各个观察组在任一特定随访 时期病人的生存率。
(5)选择最优治疗方案,帮助临床医生
对不同疾病采取相应治疗决策 (6)改善疾病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6
二、预后因素
1. 预后因素概念 预后因素(prognostic factor)指影响疾病结局的 一切因素,是强调患者具有某些因素,其病程发 展中可能伴有某种结局的发生
7
2. 预后因素的种类
(1)疾病本身的生物学特性
19
要清楚了解疾病自然史,必须通过对大量 病人的疾病过程全貌的研究才能实现。 预后的判断只有在了解疾病自然史基础上 才能做出可靠而准确的估计。 疾病自然史可通过采取干预措施使其改变, 临床上采取的治疗措施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变 某种疾病的自然规律,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这是清楚了解每种疾病自然史的真正目的所在。
三、预后研究中应用率指标的注意问题
1. 零时规定(zero time)
又称“零点”,是对进入队列的患者被随访 始点的规定,如:以症状出现、诊断时间或以
治疗开始时间为始点。
不同“零点”计算率,结果差异很大。如: 乳腺癌胸部x线+乳腺触诊→乳腺癌病死率
低于一般自然发现的病人。
原因:“零时”早(领先时间),早治疗。 (症状出现前与症状后的比较)
《临床医学研究方法》
第七章
疾病预后研究 的设计与评价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临床流行病学教研室
病人及其家属的问题:
有无危险性?
治疗方法? 需治疗多长时间?
是否传染?
治疗中有无痛苦? 需要花多少钱?
有无并发症?
能否复发? 能存活多长时间?
有无后遗症?
影响工作和生活? 能不能死于该病?
如何提高生存质量? ……
要尽可能科学、明确、客观。
28
1. 生存率(survival rate) (1)概念
指接受某种治疗的病人或患某病的人中
经过一段时间随访(通常为1、3、5年)后, 尚存活的病例数占观察病例的百分比。 (2)适用于 病程长,病情较重,致死性较强疾病的 远期疗效观察,如: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 结核病等。
26
所选用研究设计方案不同,研究
注 意 ︕
结果可以相差很大。如:
泌尿系结石的复发率20%~100%;
溃疡性结肠炎癌变的机会3%~10%。 相差数倍!
偏倚!
27
二、疾病预后研究与评价的常用指标
生存数量 预后 评价 生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量 生存 死亡 症状改善 病理变化
生理、生化变化
生活自理情况 工作能力等
∴预后评价的指标较多,选择时
转移方式
10
(2)患者的机体状况
1)年龄
3)营养状态 5)内分泌、
2)性别
4)行为状态分级 6)心理状况
免疫状况
8)治疗史
7)既往史
9)家族史
11
(3)医疗干预 指临床医生为了改善患者疾病的预后所 采取的一切方法,包括治疗方法、用药种类、 药物剂量水平、药物副作用有无等。 单一治疗 1)治疗时机、措施得当与否 综合治疗 近期疗效 2)首次治疗的单位剂量效应 3)治疗中的不良反应 4)医院内感染
20
四、疾病预后研究的现状 正确估计预后的意义: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案。 对个体预后的判定一般要建立在对该病群体 预后研究的基础上,否则,难以准确判断预后。 目前,我国临床预后研究所占比例不大。 80年代中期,中华内科杂志预后研究比例仅 为8.0%。近年来,随着预后研究方法学的进展,
内科、儿科、妇科等也采用了相应生存分析方法
对观察时间较短的疾病进行了预后分析,扩大了 研究内容,特别多因素分析方法,如:Cox模型、
Logistic回归模型,在临床研究中得以广泛应用。
21
§2 疾病预后研究的常用方法及指标
一、疾病预后研究常用的设计方案或方法
根据不同研究目的采用不同研究设计方案。
研究 设计 方案
纵向研究 队列研究 随机对照试验 病例对照研究
29
2. 病死率(fatality rate) 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 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 用于短时期内可见到结局的疾病,如: 各种急性传染病、脑卒中、心肌梗死及迅速 致死的癌症(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等。 3. 治愈率(cure rate) 指患某病治愈者人数占患该病总患者数 的比例。 多用于病程短不易引起死亡的疾病并且 疗效较为明显的疾病。
4
△ 实际上,临床研究主要集中在预后因素
和疗效评价上。如:
相同疾病的不同病人,同时入院, 同样治疗,为什么会有不同结局?
患同一恶性肿瘤,为什么生存年限
差别很大? 同一种外科疾病有多种术式,如何 选择术式? ……
5
2. 预后研究的目的 为病人选择更合理的康复策略: (1)了解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 (2)判断各种不同结局发生的概率 (3)研究影响结局发生的各种因素 (4)评价不同治疗方案对预后的影响
14
(6)患者的一般情况
1)经济状况 3)种族、民族 5)行为因素 6)居住条件 2)文化水平 4)婚姻状况
15
除上述因素外,社会因素 对预后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如: 医疗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等。
16
3.预后因素与危险因素的区别 (1)危险因素
指能增加患某病危险的条件。即指
健康人群中可使患病危险性增加的条件。 (2)二者区别 危险因素:健康 预后因素:患病 患病 结局
30
4. 缓解率(remission rate) 指某病患者经过某种治疗后,病情得到 缓解的患者占治疗总人数的比例。 临床分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自身缓解。 多用于表示病程长、病情重、死亡 少见,但不易治愈的疾病,在整个患病 期间,疾病的临床过程比较复杂。 5. 复发率(recurrence rate) 指某病患者中在缓解或病愈后的 一段时期内又复发者所占的比例。 多用于病程长、反复发作、不易 治愈的疾病。
1)病期 2)病程 嗜好:吸烟、饮酒 饮食习惯:高盐等 临床类型
3)类型
4)部位
病理类型 无 5)转移情况 淋巴转移 有 血行转移
8
如:感染性疾病
侵入机体的病原体 数量 质量 定位 入侵门户 毒力大小 侵袭能力 种类 繁殖能力 ……
9
又如:非感染性疾病 △癌症 癌瘤大小 倍增时间 生长部位 生长方式 浸润深度 △脑出血 出血部位 出血量 出血后 就诊时间 △心肌梗塞 梗塞部位 梗塞范围 有无休克 心律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