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穴•悠风心寒•2017.12序名称别名图 例性味使用说明功 效禁 忌产 地简 单 鉴 别1八角大茴香、木茴香、大料性热,味香,微甜祛腥增香治腹痛,平呕吐,理胃宜中,疗疝瘕,祛寒湿,疏肝暖胃,治消化不良和神经衰弱等,但多食会损目发疮。
阴虚火旺的眼病患者和干燥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活动性肺结核、支气管哮喘、痛风、糖尿病、热盛者慎食。
主产于中国广西西部和南部(百色、南宁、钦州、梧州、玉林等地区)。
桂林雁山和江西上饶陡水镇都已引种。
福建南部、广东西部、云南东南部和南部也有种植。
有毒的野八角发育常不规则,常不是八角形,形体与栽培八角不同,果皮外表皱缩,每一蓇葖的顶端尖锐,常有尖头,弯曲,果非八角那样甜香味,或为味淡、麻舌或微酸麻辣,或微苦不适。
2干辣椒辣椒干、筒筒辣角、干海椒性热,味辛增辣提香开胃温中散寒,健胃消食。
用于胃寒疼痛,胃肠胀气,消化不良;外用治冻疮,风湿痛,腰肌痛。
阴虚火旺及患咳嗽,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炎,肺结核,疮疖、牙痛以及痔疮或眼部疾病患者忌用。
四川大部分地区,贵州全境,云南全境,湖南全境,河南等地区。
无3甘草国老、甜草、乌拉尔甘草、甜根子性平,气微,味甜中和辛香,去异压腥,增香回甘,防腐和中,解百毒,补气润肺,止咳,泻火,止一切痛,可治气虚乏力,食少便溏,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疮疡中毒,脘腹及四肢痉挛作痛等症。
有性功能减退、高血压及浮肿的患者不宜。
多食令人呕吐。
野生主要分布于新疆、内蒙古、宁夏、甘肃、山西朔州。
人工种植主产于新疆、内蒙古、甘肃河西走廊,陇西周边,宁夏部分地区。
鉴别甘草要点有四:一是根圆柱形,红棕色或灰棕色;二是具纵沟皱及皮孔;三是质坚实,断面黄白色,形成层环纹明显;四是气微、具特殊甜味。
而类似品光果甘草则皮孔细而不明显,质坚实,断面裂隙较少,味甜;胀果甘草则根及根茎粗壮,灰棕色或褐色,质坚硬、少粉性,味甜或带苦。
至于黄甘草、粗毛甘草则根条较细,甜味略差;刺果甘草、苦甘草则味苦,可资区别。
4桂皮柴桂、肉桂,土桂,月桂,香桂,官桂性温,燥火,味香浓,甘、辛增香开胃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主治肾阳虚衰、心腹冷痛、久泻、腹冷胸满、呕吐噎膈、风湿痹痛、跌损瘀滞、血痢肠风等。
受潮发霉的桂皮不可食用。
用量过重反而会影响菜肴本身的味道。
桂皮含有可致癌的黄樟素,所以食用量越少越好,且不宜长期食用。
夏季应忌食。
有活血的作用,孕妇少食。
中国肉桂之乡:广东省高要市,广东省罗定市,广东郁南县,广西梧州市藤县,广西防城港市等县市。
肉桂的香气浓厚、味甜微辛,其断面近外层处有一乳白色带纹,而桂皮的香气却不同,香气微香、味微甜有的甚至稍带涩味和辛辣味,其断面是断断续续的乳白色带纹或者没有。
另外断面的颜色也有区别,肉桂断面呈红棕色,桂皮呈棕黄色或者棕色。
5香叶月桂叶、香桂叶、桂叶、天竺桂性温,味辛、香增香防腐,香味浓郁,不可多放。
健胃理气、止痛散寒。
主胃脘疼痛、消化不良、风湿痹痛、疝气、阴囊湿疹,疥癣。
1、传染性疾病,皮肤性病患者忌食。
2、气虚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忌食。
广西省是香叶的主产地之一。
桂树之叶,同生桂皮。
6桂丁肉桂子、桂子、桂丁香性温,味辛、甘杀菌防腐增香温里散寒,止痛,止呃。
用于心胸疼痛,胃腹冷痛,恶心,嗳气,呃逆,呕吐;肺寒咳喘。
阴虚火旺者忌服福建、台湾、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均有栽培,其中尤以广西为多。
呈倒圆锥形。
外层的花被呈杯状,长6~ll毫米,顶端膨大,边缘浅裂,表面暗棕色,有皱纹,基部有时带有果柄。
剥去宿萼后可见未成熟的果实,呈扁圆形,直径3~4毫米,厚约2毫米,黄棕色,有光泽。
上面正中有一微凸的花柱残基,下面有放射状皱纹,中有凸起的子房柄。
质松软易压碎。
气芳香,味微甜。
以肉厚、香浓者为佳。
常用植物香料图文汇编(三十六种)7花椒大椒、秦椒、蜀椒、川椒、山椒、香椒、椒目性温,味辛、麻、香祛腥增香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鱼腥毒。
主治积食停饮,心腹冷痛,呕吐噫呃,咳嗽气逆,风寒湿痹,泄泻痢疾,疝痛,齿痛,蛔虫病,蛲虫病,阴痒,疮疥。
阴虚火旺者忌食,孕妇忌食,女性月经期不宜食用。
四川产青椒为最佳,陕西产红花椒次之,山东与内地产再次之。
花椒:呈1~2个相连球形果,或开裂成只基部相连的两瓣状。
直径4~5mm。
果皮表面红色、紫红色或红棕色,极皱缩,有多数突起又凹下的油腺,内果皮光滑,淡黄色,有的残存黑色球形种子。
香气浓厚,味麻辣持久。
青椒:呈1~3个相连的球形果,或每果已开裂成两瓣状,果顶端早短小喙尖。
直径3~4mm。
果皮表面草绿色、黄绿色或棕绿色,有网纹及多数凹下的点状油腺,内果皮灰白色或淡黄色。
味微甜后辣。
8胡椒昧履支、披垒、坡洼热、古月、黑川、白川性热,味辛、香气浓郁增香开胃,抑菌防腐,用时打碎,或研成细粉,忌高温油炸,将出锅时加入。
温中,下气,消痰,解毒。
治寒痰食积,脘腹冷痛,反胃,呕吐清水,泄泻,冷痢。
并解食物毒。
孕妇及凡阴虚有火、内热素盛、干燥综合症、糖尿病以及咳嗽、吐血、咽喉口齿目疾和痔疮患者忌食;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与高血压患者不宜。
中国台湾、福建、广东、广西及云南等省区。
黑胡椒表面暗棕色至灰黑色,具隆起的网状皱纹,顶端有细小的柱头残基,基部有自果柄脱落的疤痕。
质硬,外果皮可剥离,内果皮灰白色或淡黄色,断面黄白色,粉性,中央有小空隙。
气芳香,味辛辣。
以粒大饱满、色黑皮皱、气味强烈者为佳。
白胡椒表面灰白色,平滑,先端与基部间有多数浅色线状脉纹。
以粒大个圆、坚实色白、气味强烈者为佳。
黑胡椒的辣味比白胡椒强烈,香中带辣,祛腥提味;白胡椒的药用价值较大。
9草果草果仁、草果子、老蔻性温,味辛、香,微苦祛腥增香燥湿除寒,祛痰截疟,健脾开胃,利水消肿,主治脘腹胀满,反胃呕吐,食积疟疾等症。
气虚或血虚的体弱者切勿多食,以免耗伤正气。
阴虚火旺者也不可服,防其温燥伤阴。
主产地为云南,主要分布于红河、文山、西双版纳、德宏、保山、思茅、临沧等地州的31个县以及金平县马鞍底乡的原始生态老林中,以金平苗族瑶族自治县(被称为"青果之乡")出产最多。
草果与草豆蔻鉴别要点:1、表面颜色:草果灰棕色至红棕色;草豆蔻灰黄色至灰褐色。
2、种子团瓣间隔膜颜色:草果为黄棕色;草豆蔻为白色。
3、种子团每瓣种子数:草果为8枚~11枚;草豆蔻为22枚~100枚。
4、种子破开气味:草果特异臭气;草豆蔻气香。
10香果川芎、芎藭、胡藭、马衔、芎藭性温,味辛增香提味行气开郁,祛风燥湿,活血止痛,治头痛旋晕、肋痛腹疼、经闭、难产、痈疽疮疡等症。
阴虚火旺,上盛下虚及气弱之人忌服。
主产四川(灌县),在云南、贵州、广西、湖北、江西、浙江、江苏、陕西、甘肃、内蒙古、河北等省区有栽培。
有光泽,比草果更硬,更滑,更圆,表皮纹路不明显。
11公丁香丁子香、支解香、雄丁香、丁香、宫丁性温,味辛、香香味浓郁,忌放太多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主治:治呃逆、呕吐、反胃、痢疾、心腹冷痛、痃癖、疝气、癣症。
无分布较广,北起黑龙江,南到云南,东到辽宁,西至川、藏,而以秦岭地区为其分布中心。
公丁香呈研棒状,长1-2cm。
顶端有4枚三角状的萼片,十字状分开。
表面红棕色或棕褐色,粗糙。
质坚实,富油性。
气芳香浓烈,味辛辣有麻舌感。
桂丁香呈圆锥形,长0.6-1.2cm,顶宿萼浅裂,表暗棕色,有皱纹,质松易碎,油性差,气芳香,微甘辛辣。
桂树叶柄呈扁圆柱形,有的弯曲,长1.1-2.5cm。
表面灰棕色,有纵皱纹,质脆易折断,气芳香,微甘辛辣。
12母丁香鸡舌香、亭炅独生、雌丁香性温,味辛、香与公丁香类同,但公丁香要比母丁香品质好,因含有更多的丁香油,所以甜香气更加浓烈。
温中散寒;理气止痛,主治暴心气痛;胃寒呕逆;风冷齿痛;牙宣;口臭;妇人阴冷;小儿疝气。
热证及阴虚内热者忌服,不宜与郁金同用,一切有火热证者忌之,非属虚寒,概勿施用。
主产于桑给巴尔、马达加斯加、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我国广东、海南省及雷州半岛等地有栽培。
形状上,公丁香的一头是圆的,另一头为花柄;母丁香的一头是尖的,又称鸡舌香。
香味上,公丁香香一些,闻起来公丁香气味明显比母丁香味浓。
13小茴香茴香子、香丝菜、怀香、草茴香性温,味香、辛,微甜袪臭增香散寒止痛,理气和胃。
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痛经,少腹冷痛,脘腹胀痛,食少吐泻。
阴虚火旺者慎用主产于内蒙古、山西干燥的果实,呈小圆柱形,两端稍尖,长5~8毫米,宽约2毫米。
基部有时带小果柄,顶端残留黄褐色的花柱基部。
外表黄绿色。
分果呈长椭圆形,有5条隆起的棱线、横切面呈五边形、背面的四边约等长,结合面平坦。
分果中有种子1粒,横切面微呈肾形。
14孜然枯茗、孜然芹性温,味辛、香增香,祛腥解腻,防腐杀菌醒脑通脉、降火平肝,能祛寒除湿,理气开胃,祛风止痛。
对消化不良、胃寒疼痛、肾虚便频、月经不调均有疗效。
便秘、痔疮患者慎食,阴虚火旺者慎服。
我国新疆、甘肃、台湾有栽培。
辨别真假孜然: 首先看孜然是否有掺杂,颜色、大小是否一致;闻一闻气味是否醇香;用手搓一下,是否有粉末残留,如有则掺杂了东西。
将少量孜然放入水中,真的孜然应漂浮在水面,且水质保持清澈;如出现沉底、水质混浊等现象,则可能是搀假的孜然。
15肉豆寇玉果、迦拘勒、肉果、顶头肉性温,味辛、香气浓郁、微苦祛异增香温中行气、涩肠止泻,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发表解暑。
有抗炎及抗病原微生物作用,还有抗癌作用。
有清热、解毒、祛淤、消肿作用,可治疗白喉、百日咳、痢疾、痔疮、跌打损伤等症。
用量过大可引起中毒,出现神昏、瞳孔散大及惊厥。
湿热泻痢、胃热呕泻不宜。
台湾、广东、云南有引种;主产热带地区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印度、巴西等地。
呈卵圆形或椭圆形,长2~3cm,直径1.5~2.5cm,表面灰棕色或灰黄色。
全体有浅色纵行沟纹及不规则网状沟纹。
种脐位于宽端,呈浅色圆形突起,合点呈暗色凹陷。
种脐呈纵沟状,连接两端。
质坚;断面显棕黄色相间的大理石药纹,类似槟榔断面花纹,习称“槟榔纹”,宽端可见干燥皱缩的胚,富油性。
以个大、体重、坚实,破开后香气浓者为佳。
16草豆蔻草扣、草蔻、草蔻仁、大果砂仁、大红扣、哥架、假麻树、蔻仁、偶子、野姜性热,味辛祛异增香,不单独使用燥湿行气,温中止呕,用于寒湿内阻,脘腹胀满冷痛,嗳气呕逆,不思饮食等证,味性较白豆蔻猛。
阴虚血燥者慎用主产于云南、广西本品为类球形的种子团,直径1.5~67.5px。
表面灰褐色,中间有黄白色的隔膜,将种子团分成3瓣,每瓣有种子多数,粘连紧密,种子团略光滑。
种子为卵圆状多面体,长3~5mm,直径约3mm,外被淡棕色膜质假种皮,种脊为一条纵沟,一端有种脐;质硬,将种子沿种脊纵剖两瓣,纵断面观呈斜心形,种皮沿种脊向内伸人部分约占整个表面积的1/2;胚乳灰白色。
气香,味辛、微苦。
17白豆寇波扣、白叩、白扣仁、紫蔻、波扣、蔻仁、白蔻、圆豆蔻、白蔻仁、十开蔻、东波蔻、多骨、紫油蔻等性热,味辛、苦香祛异增香,香味浓郁,不可多放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开胃消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