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完整版)3. 时间的脚印(课文)
(完整版)3. 时间的脚印(课文)
三叶虫化石——寒武纪——海洋宽广 大树木化石——石炭纪——温暖潮湿 长毛兽化石——第四纪——气候寒冷
答案
第 6 课 时间的脚印
三、总结、扩展
•
同学们,这篇科普文章以记录时间的方式为切入点,向我们介绍了有关
岩石的丰富而有趣的科学知识,你由此对科普类文章有了怎样的认识呢?
大家对科普类文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识: 1.科普类文章是传播科学知识、启迪青少年智慧的优秀读物,
第3课
时间的脚印
课文朗读
你觉得时间是什么?
我们为什么 会变老?
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客观形式,无处不在,与每个人 的生活生命密切相关,但它却并不像空间那样具 体得可以看到可以触及;
铜壶滴漏
• 还有什么记录了时间的更替?
第 36 课 时间的脚印
自主学习,互助解疑
掌握下列词语,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山头几分钟就被炸掉的例子;在讲到泥沙沉淀的后果时,举了我国洞庭
湖面积逐渐缩小,黄河下游的水面比地面还高两个例子。这些例子都很
简洁,有力地说明了问题。
•
②用比喻。如课文中在说明风对岩石的破坏作用时,把刮风沙比作
“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在说明海水对岩石的破坏作用时把冰河缓慢
岩石
小石子Biblioteka 沙砾、泥土研读文本重压
沉积 胶结
新岩石 答案
第 6 课 时间的脚印
人们怎样根据岩石来判断时间的? 提示1:读第20—22自然段 提示2:可从岩层厚度、排列顺序、地壳运动等方面去思考。
岩层厚度:1米厚 排列顺序:岩石像书页一样平卧 着,一层一层叠在一起,最早形 成的“躺”在最下面。根据层与 层的顺序,我们就可以知道过去 的年月。 地壳运动:平卧的变得歪斜直立
石层与层之间的顺序记录了时间的踪迹。
•
第二部分又可分为四个层次:
•
第一层( 6 ):总说自然界各种物质的运动。
•
第二层(7 一 16 ):分说岩石“烂掉”的原因和过程。
•
第三层(17 - 20 ):分说岩石生成的过程和历时的漫长
•
第四层( 21 ):总说岩石的岩层与岩层之间的顺序记录时间的踪迹
•
第三部分( 22 一 29 )说明岩石为我们记录下的历史痕迹
•
知识性、科学性和说明性是说明文的主要特点。
第 6 课 时间的脚印
二、列举常见的说明方法:
举例子 分类别
列数字 下定义
打比方 引资料
作比较 列图表
答案
第 6 课 时间的脚印
本文的说明方法:
• 本文抓住事物的特征,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阐释事理。
•
①举例子。在讲到人对岩石的破坏时,举了建筑兰州铁路时,一个
第 6 课 时间的脚印
研读文本
第4问:分组讨论并阅读第22~29自然段,然后回答问题:岩石保存 了哪些历史的痕迹?
① 地壳的活动; ② 气候的变化; ③ 古代生物的状况; ④ 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⑤ 自然界转瞬即逝的活动。
答案
第第 66 课课 时时间间的的脚脚印印 研读文本
第3问: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认 识地球的发展历史的?? 读第28——30段
理趣、情趣兼备。 2.多读科普作品,了解神奇的世界,也了解人类伟大的创造
和成就。 3.读科普作品,增强求知欲,激发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
的热情。
第 6 课 时间的脚印
• 推荐《时间简史》史蒂芬·霍金撰写的一本 有关宇宙学的著作,是一部将高深的理论 物理通俗化的科普范本。
• 终极理论之梦——s·温伯格 宇宙的琴弦——B.格林 生命是什么——薛定谔 超越时空——加来道雄,里面的文章还被 选入过语文教科书
第 6 课 时间的脚印
• 如果你觉得科普看不懂,那么推荐看科幻作品: • 《流浪地球》、 《吞食着》、《三体》三部曲(又名“
地球往事“三部曲)是一部非常典型的硬科幻作品,堪称 目前为止中国当代最杰出的科幻小说。刘慈欣 《天生我材》何夕 《新安魂曲》王晋康 《山海间》 《伤心者》何夕 《归者无路》 《最后的游戏》 《归宿》(一光年的家) 《山》 《冰上海》
•
第四部分(30-31 )启发人们探索自然奥秘,说明读懂岩石记录的重
大意义。
第 6 课 时间的脚印
寻读,说过渡: 课文中有些段落只有一句话,如:
第5自然段“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是过渡段,它表 明下面将要介绍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请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说 说它们各自承启了哪些内容。
腐蚀
shí
浑 浊 zhuó
山麓
lù
粗 糙 cāo
龟 jūn
裂
刨 bào
刮
楔 xiē
形文字
共31个自然段,带着问题,快速默读课文
第 6 课 时间的脚印
一、规定目标——概括全文内容。
• 文章的主要内容: • 本文是一篇科普作品,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
,说明认识岩石这一奇异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 文章根据大量的事实和科学原理,对为什么岩石能记
第5:岩石是怎样记录下时间的呢? 第7: 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 11,18,22,24,27等,
答案
第 6 课 时间的脚印
研读文本
第1问:岩石的运动规律是什么? 被破坏——被搬运、被堆积——重新生成岩石。
答案
第6课
时间的脚印
第2问:你能根据书上的有关内容概述石烂到新 生的过程吗? 提示1:读8——19自然段 提示2:岩石经历阳光、霜雪、风沙、空气、水流、 生物和人类的攻击。
第 6 课 时间的脚印
• 第二部分
明确目标 1.理清本文的说明方法,知其作用。 2.分析本文的写作方法。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第 6 课 时间的脚印
一、什么是说明文?
•
•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的一种文章体裁。
•
它要求对事物的性质、特点、成因、功能等特征以及
事理作客观的、科学的解释,从而给人以知识。
• 本文按说明内容的自身的内在联系,可分为四部分:
•
第一部分(1 - 5 )由人类记录时间踪迹的方式联想到大自然记录时
间的方式,进而提出“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疑问,引人思索和探寻。
•
第二部分( 6 一 21 ):从“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
着”这一规律入手,详尽说明岩石“烂”与“生成”的变迁,旨在说明岩
录时间, 岩石怎样记录时间,岩石记录时间的意义 等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说明 •
第 6 课 时间的脚印
•二、结构——说明的层次
贴小标题: “时间漫谈”
“石头的毁灭与新生” “石头上的故事” “读懂记录,造福人类”
这些小标题可以归纳一些段落的内容,请将它们写到相 应段落的开头。
第 6 课 时间的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