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修订版云南省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_v1.1.0

修订版云南省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_v1.1.0

云南省城镇地籍数据库建库技术标准前言本标准内容仅包括涉及云南省城镇地籍数据库的建库标准。

本标准在编写过程中,参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等相关标准和规程,将GB/T 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以及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土地登记规则》、《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作为本标准的基础标准,并沿用了相关的概念。

本标准适用于云南省城镇地籍数据库的建库以及相关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本标准由云南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起草,并负责解释。

标准起草人:赵乔贵、钟西林、苏远利、张岭、王志宏、李志宏、赵俊三、李佳明、张述清、朱林昊、范胜强、许文胜、谷苗、刘华林。

目录第一章概述 (1)1.1范围 (1)1.2引用标准 (1)1.3术语 (2)1.4说明 (4)第二章空间矢量数据基础说明 (5)2.1数学基础 (5)2.2单位说明 (6)2.3业务常收件内容及要求 (7)第三章地籍编码规则 (16)3.1地籍编号 (16)3.2编号方式 (18)第四章地籍要素分类体系 (20)4.1地籍要素分类编码原则 (20)4.2地籍要素编码方法 (20)4.3要素分类体系 (21)第五章地籍要素分层及属性结构 (23)5.1要素分层与组织 (23)5.1.1 空间要素属性结构 (24)5.1.1.1 测量控制点属性结构 (24)5.1.1.2 行政区属性结构 (25)5.1.1.3 街坊属性结构 (25)5.1.1.4 行政区界线属性结构 (25)5.1.1.5 等高线属性结构 (26)5.1.1.6 高程注记点属性结构 (26)5.1.1.7 房屋属性结构 (26)5.1.1.8 宗地属性结构 (27)5.1.1.9 块地属性结构 (28)5.1.1.10 界址线属性结构 (28)5.1.1.11 界址点属性结构 (29)5.1.1.12 地类图斑属性结构 (29)5.1.1.13 线状地物属性结构 (31)5.1.1.14 地类界线属性结构 (32)5.1.1.15 注记属性结构 (32)5.1.1.16 栅格数据属性结构 (33)5.1.1.17 点状要素属性表结构 (33)5.1.1.18线状要素属性表结构 (34)5.1.2.1房屋权利人扩展属性结构 (34)5.1.2.2 宗地权利人属性结构 (35)5.1.2.3 权属来源证明扩展属性结构 (36)5.1.2.4申请登记扩展属性结构 (36)5.1.2.5 权属调查扩展属性结构 (36)5.1.2.6 权属审批扩展属性结构 (37)5.1.2.7 注册登记扩展属性结构 (38)5.1.2.8 他项权利登记扩展属性结构 (38)5.1.3 城镇地籍数据库属性值代码 (39)5.1.3.1 控制点类型代码 (39)5.1.3.2 标石类型代码 (40)5.1.3.3 标志类型代码 (40)5.1.3.4 界线类型代码 (40)5.1.3.5 界线性质代码 (41)5.1.3.6 权属性质代码 (41)5.1.3.7 土地使用权类型代码 (41)5.1.3.8 证件类型代码 (42)5.1.3.9 土地级别代码 (42)5.1.3.10 界址线类别代码 (43)5.1.3.11 界址线位置代码 (44)5.1.3.12 界标类型代码 (44)5.1.3.13 界址点类型代码 (44)5.1.3.14 地类界线型代码 (44)5.1.3.15 等高线类型代码表 (45)5.1.3.16 房屋结构代码表 (45)5.1.3.17 单位性质代码 (45)5.1.3.18 土地登记类型代码 (46)5.1.3.19 土地用途代码 (47)5.1.3.20 土地等级代码 (51)5.1.4 城镇地籍数据库业务表结构 (52)5.1.4.1 地籍调查表属性结构 (52)5.1.4.2 个人已购住房土地登记地籍调查表属性结构 (54)5.1.4.3 个人已购住房土地调查分户明细表 (55)5.1.4.4 土地登记申请书属性结构 (56)5.1.4.5 土地登记审批表属性结构 (58)5.1.4.6 土地登记卡属性结构 (61)5.1.4.7 土地登记卡续卡属性结构 (62)5.1.4.8 共用宗登记卡表属性结构 (63)5.1.4.9 国有土地使用权证表属性结构 (63)5.1.4.10 集体土地使用权证表属性结构 (64)5.1.4.11 集体土地所有权证表属性结构 (65)5.1.4.12 土地他项权利证表属性结构 (66)5.1.4.13 土地证书记事表属性结构 (66)5.2空间数据处理要求 (67)5.2.1 地形地物完整性处理 (67)5.2.2 复杂线型地物 (67)5.2.3 地物对象类型要求 (68)5.2.4 数据编辑处理原则 (68)5.2.5 其他要求 (68)第六章元数据格式 (69)6.1元数据的层次结构 (69)6.2元数据性质 (69)6.3元数据分级 (70)6.4元数据内容 (70)6.5元数据扩展原则 (71)6.5.1 扩展的类型 (71)6.5.2 扩展的原则 (71)6.5.3 扩展方法 (72)第七章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72)7.1空间数据交换格式说明 (72)7.1.1 数据交换内容 (72)7.1.2 矢量数据交换格式 (73)7.1.3 影象数据交换格式 (79)7.1.4 格网数据交换格式 (81)7.1.5 元数据交换格式 (83)7.2数据交换文件命名规则 (83)第一章概述1.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云南省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涉及的空间矢量数据要素的平面坐标系、要素的分类代码、几何特征、数据分层、属性数据结构、数据交换格式、数据文件命名等内容。

适用于云南省城镇地籍数据库的建设。

各要素符号化标准参见其相应制图标准(地形测量规范以及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

1.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内容,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组成部分。

本标准发布时,所有引用标准的版本均为有效。

当引用标准发生变化时,由本标准发布单位决定修订和更新。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国土资源部令40号土地登记办法GB/T 13989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TD/T 1016-2003 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GB/T 4880.3-2009 语种名称代码第3部分GB/T 20257.1-2007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 17798-2007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GB/T 16820-2009 地图学术语GB/T 19231-2003 土地基本术语GB/T 13923-2006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21010-2007 城镇地籍现状分类TD/T 1014-2007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5-2007 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CH/T 1007-2001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元数据CH/T 1008-2001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1:50000数字高程模型CH/T 1010-2001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1:50000数字栅格地图2008.1 云南省地籍调查实施细则1.3 术语本标准采用或使用了以下定义。

●地理信息术语现象城镇地籍所描述的事实或存在。

要素城镇地籍所描述的现象。

目标对一个要素的全部或部分的数字表示。

类具有共同特性和关系的一组要素的集合。

属性要素的特性描述。

矢量数据以x,y,z坐标表示的点、线、面(或包含体) 等空间图形数据及与其相联系的属性数据的总称。

图像数据用数值表示各像素(pixel)的灰度值的集合。

标识码对某一要素进行唯一标识的代码。

元数据对数据的内容、质量、状况及其它特征的描述。

空间数据用来表示空间实体的位置、形状、大小和分布特征等方面信息的数据,适用于描述所有呈二维、三维和多维分布的关于区域的现象。

空间数据的特点是不仅具有实体本身的空间位置及形态信息,而且还具有实体属性和空间关系(如拓扑关系)等信息。

数据类型定义数据项所表现的数据属性,如:字符型C、数值型N、日期型D。

分层按照一定的规则,对地图数据进行分组的过程。

图元图面上表示空间信息特征的基本单位,分为点、弧段、多边形三种类型。

图层由一类图元组成的空间数据集合,以及用于描述这些图元特征的属性数据构成一个图层。

国土信息术语境界指各级行政区划界。

包括已确定、未确定、有争议的国界、省界(自治区、直辖市)、市(自治州、盟)界、县(自治县、旗)界、乡(镇)界。

行政区域由行政区界线组成的封闭区域,通过目标标识码与属性表连接。

街道/街区由街道(或街区)界线组成的封闭区域,通过目标标识码与属性表连接。

街坊由街坊界线组成的封闭区域,通过目标标识码与属性表连接。

界址点记录权属界线变化点的空间位置、编号及其相关属性。

界址线记录界址线的空间位置、走向与属性。

宗地在城镇地籍管理中,被权属界线封闭的、有明确权属主和利用类别的地块。

宗地是地籍调查的基本单元。

地物地球表面上的各种固定性物体,可分为自然地物和人工地物。

线状地物用单线形式所表示的河流、铁路、林带、固定的沟、渠、路等。

地类界线不同地类之间的分界线。

地类根据不同的城镇地籍类型所划分的土地种类。

图斑由地类界线、线状地物、权属界线所构成的多边形。

零星地类某种地类的图斑中所含有的,不能用最小图斑所表示的异种地类。

1.4 说明本次云南省城镇地籍空间矢量数据的采集,是按照1:500全野外数字测量成图方式进行作业的,因此,在本标准中所提比例尺除有说明外均为1:500。

第二章空间矢量数据基础说明2.1 数学基础坐标系统是描述空间矢量数据最基础的地理信息要素,是确定地理目标平面位置和高程的平面坐标系与高程坐标系的统称,也是描述整个空间矢量数据的核心内容。

根据二次调查技术规程,城镇地籍所有成果的空间数学基础如下:平面坐标系: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

1)当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cm/km时,采用高斯正形投影统一3°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2)当长度变形值大于2.5cm/km时,可采用投影于抵偿高程面上的高斯正形投影3°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3)当上述方法不能满足对长度变形值的要求时,可采用高斯正形投影任意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投影面采用城市平均高程面;4)采用独立(地方)坐标系建库的单位,所使用坐标系必须经相关部门批准,提交国家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和独立(地方)坐标系成果各一套,并提供相应的转换参数以及所采用的转换数学模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