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肌部室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48页PPT
肌部室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48页PPT
于5mm
• 外科手术后残余分流 • 急性心肌梗死或外伤引起的肌部室间隔缺损
MVSD介入治疗禁忌症
• 活动性心内膜炎,心内有赘生物,或引起菌血症 的其他感染
• 封堵器安置处有血栓存在,导管插入处有静脉血 栓形成
• 缺损解剖位置不良,封堵器放置后影响主动脉瓣 或房室瓣功能
• 重度肺动脉高压伴双向分流者
体外循环、心脏停跳情况下,小MVSD不易被发现 右心室面肌小梁粗大,缺损多在肌小梁的低凹处,不 易发现缺损的具体位置及数目 粗大的肌小梁造成缺损孔边凸凹不平,补片很难将 MVSD修复严密,术后残余漏发生率高
VSD的介入治疗史
1988年
20世纪 90年代
2019年
2019年
2019年
Lock用 Rashkind 装置封堵 MVSD
• 膜部VSD占78%,漏斗部VSD占20%,
肌部VSD占2%
1
概述
2
解剖与分型
3
病理生理
4
临床表现与诊断
5
治疗
室 间 隔 的 结 构
肌部室间隔缺损 解剖示意图
VSD分型
VSD
漏斗部
膜部
肌部
干下型 嵴内型 膜周型 单纯膜部型 隔瓣下型 单发 多发
MVSD的病理解剖分类
• 前 部 隔束前方或隔缘束前上支
• 根据缺口的位置、形态和室间隔的厚度可选择双
盘状肌部室间隔封堵器或动脉导管封堵器
• 较小肌部室间隔缺损,在超声所测舒张期缺损口
径基础上大3-4mm,如缺损较大,可能加的更多
MVSD封堵器
• 进口封堵器:腰呈圆柱形,长7mm,左盘面直径比
圆柱大4mm,右盘面直径比圆柱大3mm。
• 国产封堵器:
心肌梗死后MVSD封堵器腰长10mm,盘面直径 比圆柱直径大10mm;
缺损直径较大的MVSD:肌部室间隔有回声中断可确定
诊断;其次CDFI 可显示过肌部室间隔左向右五彩镶嵌分 流束血流信号
缺损直径较小的MVSD:CDFI先发现过肌部室间隔左
向右五彩镶嵌分流束血流信号
常用切面
左心室长轴
五腔心切面
左心室短轴
超声心动图诊断MVSD时漏诊率高
MVSD位置低,直径小,易被忽视 左室增大,MVSD分流束与声束近似垂直,多普勒
AMI致肌部室缺分型
• 简单型:穿孔两侧处于同一水平,多见于前壁
AMI,位于心尖部
• 复合型:通道不规则,出口可能远离心梗部位,
多见于下壁AMI,位于室间隔后部
AMI致肌部室缺介入治疗
• 破口大小:破口太大,不宜封堵;国外资料提出
大于24mm不宜封堵
• 破口是否靠近重要结构:下壁AMI通常靠后,可
MVSD介入治疗特点
• 与膜部室缺相比,肌部VSD远离瓣膜、传导束,
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
• 缺损边缘为肌肉,常多发,大小随心肌舒缩而变
动
• 不同部位MVSD介入路径不同,如心尖部MVSD
需建立颈内静脉-VSD-股动脉轨道
MVSD封堵器的选择
• 封堵术前检查,重点了解心腔结构,VSD部位、数
目、大小形态、与周围瓣膜及腱索等结构关系, 有无AV脱垂及返流
4
临床表现与诊断
5
治疗
MVSD的临床表现
• 症状
分流量小:可无症状 分流量大:发育受限,活动后心悸、气喘、乏力;严重时 可心力衰竭
• 体征
心界扩大 胸骨左缘3、4肋间有SM3/6级以上杂音,可伴震颤 ,晚期可闻及Graham Steel杂音
诊断仪器—超声心动图
诊断MVSD的主要手段
2DE诊断MVSD:
肌部室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
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 潘家华 刘新峰
1
概述
2
解剖与分型
3
病理生理
4
临床表现与诊断
5
治疗
VSD流行病学
• 最常见的先心病之一 • 占先心病的20~30% • 占存活新生儿的0.3% • 占成人的发病率的0.05%左右
• 发病率与海拔高度呈正相关
• 我国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 中 部 位于调节束附近
•后 部 • 心尖部
位于室间隔流入道,常被三尖瓣 遮盖 位于调节束下方近心尖处
MVSD病因分类
原发型 (先天性)
继发型 (外伤、AMI)
1
概述
2
解剖与分型
3
病理生理
4
临床表现与诊断
5
治疗
VSD病理生理(1)
室缺导致左向右分流, 其血流动力学效应为:
a)肺循环血量增多 b)左室容量负荷增大 c)体循环血量下降
普通MVSD封堵器腰长8mm,两盘面直径比圆柱 大4mm;
AV环的建立
• 靠近膜部的MVSD建立股动脉-VSD-股静脉轨道
• 靠近心尖部的MVSD建立股动脉-VSD-颈内静脉轨
道
AMI合并肌部室缺的治疗
AMI合并室缺的危险因素
• AMI一周内 • 初发透壁心梗 • 无心衰、心绞痛或冠心病史 • 高血压或心梗期间持续血压较高 • 年龄大于60岁
VSD病理生理(2)
肺循环血量↑ 艾森曼格综合征
右向左分流
肺动脉压力↑
肺血管阻力 功能性↑
肺血管 组织改变
右心压>左心压
肺血管 梗阻性改变
MVSD病理生理(3)
MVSD由于解剖结构的 特点,大部分可以自然 闭合,而且早于膜部 VSD,只有较大的缺损 不容易形成自然闭合。
1
概述
2
解剖与分型
3
病理生理
Rashkind Cadioseal 双面伞封堵 器封堵
MVSD
Sideris 纽扣式补 片闭合 MVSD
Thanopoulos 改良
用Amplatzer Amplatzer
封堵器封闭 堵器用于
MVSD
膜部VSD
MVSD介入治疗适应症
• 年龄 • 缺损大小: MVSD直径>3mm,不大于14mm • 位置:距离右室的前,后联合处及心尖至少要大
信号不易显示
MVSD两侧心室的肌束、腱索可以影响分流方向 合并膜部VSD时,易忽视对MVSD的探查
诊断仪器—X线
小或中等VSD
大VSD
诊断仪器—心电图
• 小 缺 损 正常或左室高电压 • 中等缺损 左心室肥厚,随肺血管阻力增加,由
左心室肥厚转变为双心室肥厚
• 大缺损者 右心室肥厚 右束支传导阻滞
妨碍二、三尖瓣的运动
• 破口位置:靠近心尖或游离壁者封堵器盘面不易
展开
• 介入时机:最好心梗后2周
AMI致
解剖与分型
3
病理生理
4
临床表现与诊断
5
治疗
MVSD内科治疗
• 小的MVSDs自然闭合率高—随访 • 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 • 有反复感染和心衰—抗感染、纠正心衰 • 无效—尽早关闭MVSD
MVSD外科治疗
• 自1954年首例VSD修补成功,外科治疗先心病有了
长足发展
• 但MVSDs手术治疗难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