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
《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的基本规律第四节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编写:荣乾
2019年6月15日
[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共有十章节。
教材内容简洁、清晰、明了,内容全面,涵盖教育学科主要知识点,适合作为师范专业的入门课程教材学习。
本节内容选自《教育学》第一章教育的基本规律第四节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容。
该节结构清晰,可读性强,易于理解。
在学习了上一节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内容之后,更有助于了解本节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发展的含义、理解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各因素在人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掌握并运用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解释教育中的一些现象和理解教育如何与之相适应;
情感态度与与价值观:初步形成批判精神,能辨别错误教育观点。
[教学重点]
1、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教育如何与之相适应;
[教学难点]
对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的批判。
[本节主要内容]
1、人的发展的含义
2、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
3、教育如何适应并促进人的发展
[教学方法] 启发式学习方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1.身心发展的概念
新课引入:
从飞屋环游记的感人片段说起——何为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是指一个人从生命诞生到死亡在身心两方面所发生的有规律的
变化。
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身体的发展是指机体的各种组织系统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是人的生理方面的发展。
心理的发展是指认知、个性和社会性等的发展,是人精神方面的发展。
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心理的发展也影响着生理的发展。
2.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在了解这些规律之前,通过图文材料让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
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是复杂多变的,又是有规律可循的,青少年身体发展表现
为生理上的新陈代谢,心理的发展表现为新的需要与已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斗争。
其中有一些主要规律:
(一)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
首先,身心发展是有顺序的:人从出生到成人,其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
其次,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人的一生,都要经历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和成年期等几个阶段。
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的不同特征。
(二)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速度和成熟水平是不相同的,具有不均衡性。
表现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相同。
(三)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同一年龄阶段的青少年,由于遗传素质不同,环境影响和教育不同,他们的身心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可能因人而异,表现出个别差异性。
3.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观看电视节目,分析为什么重点高校农村在校生比例偏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有哪些?
(一) 遗传因素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
遗传的生物特征,或称遗传素质,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方面的特征,如有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外貌、身高、体重、某些行为反应等方面的特征,遗传在人的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生理、心理学家研究结果表明,人的低级生理、心理机能(如眨眼、电反射等)受遗传影响程度强;而高级生理、心理机能(如人的认知高级神经系统的活动等)受遗传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弱。
这里的强弱是与环境的作用相对而言的。
(二) 环境
环境是指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
它包括个体接触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以及自身所接触到的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以及家庭生活,并包括同邻居、亲戚、朋友、父母的交往等,在这些因素中凡是不以培养人为目的的外界自发产生的对个体发展的影响,都属于环境。
(三) 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
学校教育作为一种包含特殊个体与特殊环境的特殊活动因素,既不与环境、遗传并列,也不把它作为特殊环境来对待,而是把学校环境看作是三因素的一种特殊的综合。
与环境中的自发因素相比,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四)个体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只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外因,它们只有通过学生身心的活动才起作用。
就教育来说,教育是使学生掌握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过程,是把人类社会的精神财富转化为他自己的财富的过程,这种转化要求学生必须有自身的能动性。
从直接意义上来说,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要求,厌恶学习,懒于思考,心不在焉,缺乏学习动力,教师所讲的东西是不会变成学生的精神财富的。
在同样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每个学生发展的特点和成就,主要取决于他自身的态度,取决于他在学习、劳动和科研活动中所付出的精力。
4.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的一些错误观点
如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这些理论从某侧面提出和论证了某一因素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但是又过分而片面地夸大某因素的单独作用,忽视影响个体发展的其他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一)、遗传决定论
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国的高尔登和美国心理学家霍尔等。
高尔登是英国的人类学家,在1869年出版的《遗传的天才》一书中说:一个人的能力,乃由遗传得来,其受遗传决定的程序,如同一切有机体的形态及躯体组织之受遗传决定的一样。
高尔登选出977个著名人物,包括政治家、法官、军官、文学家和艺术家等,调查他们的亲属,在他们的父子兄弟中有330人具有名声。
另外,他又调查了977个他们所认为的普通人,结果这些人的亲属中只有一个人具有名声。
由此,他得出结论:非凡的才能主要是由遗传决定的。
(二)、环境决定论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华生是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他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12个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自由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抚育他们,不论他们祖宗的才干、爱好、倾向、能力和种族如何,我保证能把其中任何一个训练成为一种人物——医生、律师、美术家、商人或乞丐、盗贼”。
(三)、遗传决定论
教育万能论是指17、18 世纪理性主义者把教育的作用夸大到可以决定社会,否定遗传素质差异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的教育观点。
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人之所以成为人,完全靠教育。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也曾说,如果给他以教育的全权,不需要一百年,就可以使欧洲改观。
法国唯物主义者爱尔维修是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
物。
他在《论人的理智能力和教育》中,反对天赋观念,认为人的天赋是平等的,遗传素质不存在差别,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人的性格、气质和精神都是教育的结果。
[课后思考]
1.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哪些规律?
2.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3.结合自身或身边的事例,谈谈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发展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