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苏轼诗词中自然意象的隐喻研究
苏轼诗词中自然意象的隐喻研究
Vo 1 . 2 6 No . 1 0
0c t . 2 01 3
苏轼诗词 中 自然意象的隐喻研究
洪 敏 ,唐 承 贤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江苏南京 ,2 1 0 0 0 0 ) [ 摘 要] 认 知语 言学派认为 ,隐喻是语 言和 思维所 固有 的、人类普遍 的思维方式和基本 的认知工具。运用这 一认知 隐喻
理论 审视 中国宋代 著名 诗人苏轼 的诗 词,根据其 自然意象中源域 的特 点进行分 类,概括 出植 物隐喻 、动物 隐喻 、山水 隐喻 和月亮隐喻四类 隐喻。通过分析这 些隐喻来解读诗 人的思想感情和从 中折射出的苏轼 的 自然观 和人 生观。 [ 关键 词】 苏轼 ;诗词 ;隐喻 ; 自然意象 [ 中图分类号] H 3 1 5 [ 文献标 识码 ] A [ 作者简介] 洪敏 ( 1 9 8 8 一) ,女 ,硕士 ,研究方 向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 言学。 隐喻是人类认 知和思维 的基础 。隐喻思维过程 就是人 实体( 尤其是人体本身 ) 去认知世界 , 去理解或表达抽象或模 糊的思想或概念 。当这些抽象概念被看 做是 实体 时 , 我们就
喻意义 。
一
最宽泛 的身体感知经验 , 相同的客观环境使人们 的认 知模式 大体相 同。L a k o f f 和 J o h n s o n 认 为人类最基本 的上一 下 、 前
一
后、 里一 外等空 间意象图式 , 被人们无 意识 地投射 到其 他
( 三) 概念隐喻的运行机制 L a k o f I 的概念隐喻理论认 为 , 在源域 和 目标 域间有一系
是指将 对某种事 物 的情感 向其他域 转移 。以 L a k o f为代 表 的认 知语言学派认 为 , 隐喻是一种认 知手段 , 是我们用来 理
v e h i c l e ” 和“ f o c u s ” 这样一 些容易 与单个词语 联 系起 来的概
念, 采用 “ d o ma i n ” ( 域) 这一术语 , 隐含 着单个 隐喻后 面所涉
意象都是主体情意与客体物象的和谐统一。林语堂在《 苏 东 坡传 》 序言 中说 : “ 他 的诗词文 章都是 自然流 露 , 顺 乎天 性 。 从他的笔端 , 我们能听到人类情感 之弦的振 动 , 有喜悦 , 有 愉 快, 有梦幻 的觉醒 , 有顺从 的忍受 。 ” 口 苏轼 的这些对于 自然和 人生 的情感态度 大多都是通过 诗词 中的各 种意象来表达 和 体现 的。他 的诗词 中的 自然意象尤其丰 富, 这些意象富含隐
体现 。因此 , L a k o f 将其称为概念隐喻 。
( 二) 概 念 隐 喻 的 分 类
的本体对应 。一旦那些 固定 的对应被激活 , 映射可以把 源域
一
芳在《 隐喻学研究 》 一 书中描述 : 隐喻是诗 歌的生命原则 , 是
诗人 的主要 文本 和荣耀 ; 诗 人 的大 脑完 全是 一套隐 喻的句 法; 隐喻是 自然的揭示者 ……是诗歌的实质 。可见 , 隐喻是 诗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苏轼是宋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 ,
他一生 留下 了2 7 0 0 多首诗 , 3 0 0 多首词 。诗词 中完美 的 自然
“
人 们对 隐喻 的研 究 已有两千多年 的历史 。传 统的隐喻 学 理论 由亚里士多德提 出 , 他认 为隐喻是一 种修辞手段 , 用 来增强语 言的表达效 果 。自2 0 世纪 8 0 年 代中后期 , 认知语 言学产 生并 得到发 展 , 对 于隐 喻的研究 也有 了实质 性 的进 展 。认 知语言学认 为 , 隐喻是不 同域 之间的投射 , 这种投 射
领域 。
、
隐喻理 论
( 一) L a k o  ̄的概 念 隐喻 本 质
列存在的或认识 的对应关 系Ⅲ 。L a k o f和J o ns h o n 后来对隐 喻 的意 义阐释明确揭示 了隐喻所涉及 的这两个领域 之间的 互 动 。首 先 , 从 术语 的选 用上 , L a k o f等 人避 免 了“ t e n o r ” 、
种概念 。例如 , 人们普遍用 金钱去认知 时间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为时间像
金钱一样 宝贵 , 因此出现 了“ 花时间” 、 “ 浪 费时间” 、 “ 节省时
间” 等类似 的表达 。这 里都包含 了“ T i m e i s m o n e y ” 这一 隐
喻 。
方位 隐喻 指参 照空 间方位 而组建 的一 系列隐 喻概念 。 空 间隐喻是一种意象 图式隐喻 , 对 于概 念的形成过程 和范 畴 化 过程 是不可或缺 的 。这是 因为空 间概念是人类 最基本 、
可以对其进行指称 、 范畴化和量化。
们借助一个 领域 的概念结 构去理解 另外一个不 同领 域的概
念结 构。前者 被称 为“ 源域” , 后者被称为“ 目标 域” 。隐喻就 是通过源域来 理解和说 明 目标域 的一种认知方式 。柬定
结构隐 喻是 指将谈论 一种概念 的各方面词语用 于谈另
第2 6 卷第 l 0 期
2 0 1 3 年l O 月
长春理工大 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C h a n g e h u n Umv e r s i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 d i i t o n )
及 的巨大意义 网络 , 同时他们把两个领域之 间的这种带方 向
性 的互动称为“ ma p p i n g ” ( 映射 ) 。 隐 喻是 跨概念域 的映射 , 这种映射是不 对称 的, 是部分
的。每一种 映射 都是源域 和 目标域 的实体 之间一系列 固定
解抽象概念 , 进行抽象推理的主要机制。隐喻从根本上讲是 概 念性 的, 不是语 言层 面 的, 隐喻性语 言是概念 隐喻的表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