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脊髓炎
肌张力 逐渐增高,
腱反射活跃,出现 病理反射,肌力由 远端开始逐渐恢复。
2)感觉障碍: 病变节段以下所有的感觉丧失。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早期为大、小便潴留
无张力性神经原性膀胱
恢复 反射性神经原性膀胱
2. 上升性脊髓炎 3. 脱髓鞘性脊髓炎
五、辅助检查
1. 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增高; 压颈试验通畅,少数病例脊髓水肿严重可有不完全梗阻;
2. MRI检查:见图1示
MRI加权图(左) 示胸髓轻度肿大 增粗。
T2加权图(右) 胸5到10区段脊 髓信号增高。
图2示 MRIT2加权图(A)示 颈髓信号增高。
增强扫描(B)病变 区斑片状钙化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根据急性起病、病前感染史和迅速出现脊 髓横贯性损害结合脑脊液检查即可诊断。
学习目的要求
1. 了解一般病因及有关病理改变。 2. 掌握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及脑脊
液的改变。 3. 了解急性脊髓炎与硬脊膜外脓肿、脊髓压
迫症的鉴别。
一、概念:
急性脊髓炎是脊髓白质脱髓鞘或坏死所致的急性脊 髓横贯性损害。
二、病因:
病因不清,多数患者出现脊髓症状前1~4周有上呼吸 道感染、发热、腹泻等病毒感染症状,但脑脊液未检出 抗体,神经组织亦未分离出病毒,其发生可能为病毒感 染后诱发的异常免疫应答,而不是感染因素的直接作用。
CSF压力正常,外观无色透明,白细胞正常或增高,淋 巴细胞为主;蛋白含量正常或轻度增高,糖、氯化物正 常。 2. 电生理检查: 1)视觉诱发电位(VEP)正常; 2)下肢体感诱发电位(SEP)可为阴性或幅度明显减低; 3)运动诱发电位(MEP)异常; 4)肌电图呈失神经改变。
3. 影像学检查: 1. 脊柱X线正常。
四、临床表现
1.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急性起病,可 发病于任何年龄,青壮年较常见,无性 别差异,散在发病。病前数天或1~2周常 有发热、全身不适或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或有过劳、外伤及受凉等诱因。病变水 平以下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1)运动障碍:脊髓休克期来自2~4 周恢复期
肌张力低、腱反 射消失、病理反 射阴性、腹壁反 射及提睾反射消 失。
三、病理
1. 好发部位:以胸段(T3~5)最为多见,其次为颈段和腰段。
2. 病损范围:为局灶性和横贯性。
3. 肉眼观察:受损节段脊髓肿胀、质地变软、软脊膜充血或 有炎性渗出物。
4. 镜下观察:软脊膜和脊髓内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周围炎 型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灰质内神经细胞 肿胀、碎裂、消失,尼氏体溶解,白质中髓鞘脱失、轴突 变性,病灶中可见胶质细胞增生。
课堂小结
1. 急性脊髓炎的概念 2. 急性脊髓炎的病因及病理 3. 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 4. 急性脊髓炎的辅助检查 5. 急性脊髓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6. 急性脊髓炎的治疗 7. 急性脊髓炎的预后
课后复习题
1. 急性脊髓炎有哪些类型?其临床表现是什么? 2. 急性脊髓炎的定位诊断如何?
(二)鉴别诊断:
1. 急性硬脊膜外脓肿 2. 脊柱结核及转移性肿瘤
3. 脊髓出血
七、治疗
1. 药物治疗: 1)皮质类固醇激素 2)免疫球蛋白 3)抗生素 4)维生素B族 5)a-甲基酪氨酸(AMT)
2. 急性上升性脊髓炎和高颈段脊髓炎的治疗
3. 护理 4.康复治疗
八、预后
病情不同预后的差异较大。若无合并症通常3~6个月可 基本恢复,生活自理;肢体完全性瘫痪者发病6个月后EMG 仍为失神经改变,MRI显示髓内广泛信号改变,病变范围多 于10个节段或下肢MEP无电反应者预后不良;合并褥疮、肺 或泌尿系感染时常影响病情恢复,遗留后遗症,部分病人可 死于合并症。上升性脊髓炎预后较差,可在短期内死于呼吸 循环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