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业标准《镍基高温合金粉末夹杂物含量检测方法》-编制说明(送审稿)

行业标准《镍基高温合金粉末夹杂物含量检测方法》-编制说明(送审稿)

行业标准《镍基高温合金粉末夹杂物含量检测方法》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一、工作简况1.1任务来源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8年第四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工信厅科[2018]73号)的文件要求,西安欧中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定行业标准《镍基高温合金粉末夹杂物含量检测方法》,该项目计划编号为:2018-2050T-YS。

按计划要求,本标准应在2020年完成。

1.2 方法简介首先,利用金属和非金属夹杂物在介电常数的差异,通过电晕放电现象对金属粉末和非金属夹杂物进行分离处理;然后,通过颜色和形貌上的差异,采用体视显微镜统计非金属夹杂物的个数,即可获得金属粉末中的非金属夹杂物含量。

1.3承担单位情况西安欧中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欧中科技)是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集团)下属的专业从事金属球形粉末及制件生产与服务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于2013年12月,现位于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城二路45号,注册资本壹亿元。

欧中科技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组建了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超高转速(30000rpm)等离子旋转电极雾化(SS-PREP®)金属球形粉末工业化生产线和高温合金粉末盘“超高转速PREP粉末+热等静压HIP” (SS-PREP Disk®)短流程生产线,主要致力于钛合金、高温合金及其他金属球形粉末制备,发动机叶片的精深加工服务,粉末冶金制件、增材制造金属丝材的研发、生产及货物的进出口贸易等。

产品涵括TC4、TC11、TC18、TC21、TA15、Ti2AlNb、Ti-48Al-2Cr-2Nb、Ti17、Ti1023、Ti6242、Ti80、EP741NP、Inconel718(GH4169)、Inconel625、GH3536、316L、Co-28Cr-6Mo、AF1410、18Ni300等100多种牌号的金属粉末和丝材以及高温合金粉末盘等,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增材制造(3D打印)、生物医疗等领域。

欧中科技在高端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方面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依托西安市院士专家工作站、特种金属球形粉末工程研究中心和西安市3D打印用金属粉末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研发平台,先后承担国家省市级各类科研项目60余项,其中牵头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专项)金属球形粉末材料研发课题和工信部“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能力和行业质量共性技术推广项目”《增材制造(3D打印)金属粉末质量控制和评价体系应用推广》项目。

欧中科技先后被认定为西安市科技小巨人企业、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等,取得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三类)、通过了国际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国际宇航质量管理体系(AS9100)、国际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ISO13485)体系认证。

欧中科技主导及参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1项,主导及参与正在起草的国家及行业标准13项,拥有丰富的标准制修订经验。

1.4 参与单位情况北矿新材科技有限公司是由中央直属大型科技企业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以其所属北京钨钼材料厂和金属材料研究所为基础与北京市科委共同出资设立的集研究、开发、生产、经营四位于一体的现代材料科技公司。

公司于2011年11月2日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注册资本10000万元。

近年来承担了3D 打印用材料方向省部级项目4项,在3D打印用难熔金属、高温合金粉末和不锈钢粉末领域,经过多年项目研发和市场培育,积累了丰富的研制与生产经验,针对超细、低氧含量合金粉末,已突破了精确控制合金粉末成分、球形度等关键参数的工艺技术。

此外在钨、钼粉及预合金粉末冶金方面研究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在球形钼粉、绿色环保稀土钨/钼电极、高温钼制品、钨钼异型件等材料的研制和开发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公司拥有先进的Tekna生产的80KW和15KW 两台等离子等生产设备,以及系列粉末检测设备。

而且,近年来公司主持和起草了国家、行业标准20余项,拥有丰富的标准制修订经验。

国合通用测试评价认证股份公司于2017年8月17日在北京市怀柔区工商局注册设立,注册资金5亿元,其实际控制人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国资委直属的中央企业,是我国有色金属行业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研究开发机构。

公司主营业务为:技术检测、技术开发、分析检测技术培训;销售仪器仪表、金属制品;经济信息咨询;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代理进出口;认证服务。

科技服务体系方面,公司建设检测和校准实验室ISO17025管理体系。

建设产品、过程和服务认证机构ISO17065管理体系。

建设能力验证提供者ISO17043管理体系等。

作为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项目批复的唯一的主中心,公司自成立以来,积极整合完善现有测试评价、设计应用、大数据等平台资源,已与山东、江苏、广东、四川、安徽、贵州等地达成了重要合作意向,逐步形成立足北京、布点全国、服务全行业的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

在标准工作方面,公司牵头起草ISO稀土检测国际标准,社会意义重大。

2018年5月21日-27日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ISO/TC298稀土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3次全体会议,各成员国讨论认为中国可就此立项,并形成大会决议(第7条和第9条)。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是我国重要的稀有金属材料研究基地和行业技术开发中心、是稀有金属材料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金属多孔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超导材料制备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北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层状金属复合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的依托单位,地处西安、宝鸡两地五区。

研究院现有资产总值104亿元,仪器设备5000多台套,占地3500亩,正式职工3797人,其中科技人员千余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高工430人,博士、硕士902人,2018年全院综合收入114.5亿元。

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一个由具有较强综合科技实力的国家级重点研究院、工程研究中心和若干产业化公司组成的大型科技集团,形成了基础研究、工程化和产业化"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

已经建成了一批在国际上有相当影响的材料研究领域,组建了14个研究所及中心,建设了39个国家和省级研究中心及平台,共获得1100余项科研成果奖和1500项专有与专利技术。

同时,研究院加强成果转化及工程化工作,积极推进科技产业化进程,开发试制新产品10000多项,发起组建37个控股参股的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国内最大的稀有金属新材料科研、生产基地。

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国家工程中心重大成就奖"等殊荣。

广东省材料与加工研究所是隶属广东省科学院的省属事业单位,由原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粉末冶金研究所等单位重新组建而成,是广东省工业领域集技术研究开发、成果集成转化、新兴产业孵化为一体的综合性科研生产单位。

依托我所组建有“国家钛及稀有金属粉末冶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金属粉体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我所长期从事金属合金粉的技术开发和生产应用工作,拥有水气联合雾化、真空雾化、射频等离子球化、等离子旋转电极雾化等金属粉末生产设备,在增材制造金属粉的制备方面拥有多项专利技术并实现了产业化,是金属及合金粉体制备技术重要的产业研发基地,已形成50吨/年3D打印用粉末的中试生产能力,在增材制造用球形钴铬合金粉体制备研究方面具有扎实的基础和成熟的经验。

目前我所制备的金属粉末的技术水平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国内外多家知名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金属粉末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良好的口碑,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迄今我所取得专利授权一百多件,累计有近40项科技成果获得了国家、省、市等政府部门的奖励,制修订国家、行业及企业标准20余项。

广东省科学院工业分析检测中心是我国南方从事矿产品、金属材料、冶金产品、化工产品、再生资源产品、欧盟环保(RoHS)指令的有害物质等综合利用检测与技术咨询、评价以及分析测试技术研究的专业研究机构。

中心目前拥有国家矿物及再生金属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工业(有色金属及再生有色金属)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实验室、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华南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省质量监督有色金属产品检验站、广东省金属材料综合利用检测与评价中心、广东省科技成果鉴定检验监督机构、中国方圆标志认证产品检验实验室、中国质量认证产品检验实验室等评价资质。

拥有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离子质谱仪、疲劳试验机、摩擦磨损试验机等300余台套仪器设备,总资产4000余万元,近十年来,中心承担了国家、省、市各级科研项目50余项,获得省部级(含行业协会)科技进步奖34项,主持和参与国家、行业标准300余项,发表专著7部,发表论文300余篇。

宁波众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哈尔滨工业大学真空气雾化制粉技术团队为核心,团队成员有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3人,公司与中国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大学等科研院所有着紧密的协作关系。

公司瞄准全球高端金属粉体材料市场,现阶段产品包括镍基高温合金粉、钛合金粉、铝合金粉、模具钢粉、非晶高熵合金粉等,应用于增材制造、航空航天、热喷涂、智能制造、核工业等领域。

宁波众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民族品牌。

西安瑞鑫科金属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3年,注册资金3000万元人民币,注册地址位于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泾渭新城新材料产业园泾高西路中段,是由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发起并控股的科技型企业。

公司致力于稀贵金属环保新材料、稀贵金属综合利用、稀贵功能金属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工作。

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航海、核工业、兵器、电子、电器、汽车、石油化工、煤化工等领域。

2016年,公司取得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三级保密资格证书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证书;2017年公司取得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验收证书;2019年,取得了中国船级社认证公司“三体系”(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认证证书。

公司拥有一支优秀的高层次、多学科结合的科技和管理人才队伍,其中教授5人、高级工程师11人,博士1人、硕士8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50%以上。

公司成立以来先后参与国家“863”项目、国防“973”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各1项,独立承担省级项目4项、市级项目1项、区级项目5项;申请专利35项,授权12项;参与制定国标1项,行标2项。

1.4 参编单位及主要起草人工作情况参编单位及分工见表1。

标准主要起草人以及分工见表2。

1.5 主要工作过程1.5.1 起草阶段在2019年5月的有色标委会会议上,对本项目进行了任务落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