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吉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吉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吉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一、国民经济经济总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①2302.8亿元,比上年增长2.6%。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29.4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824.3亿元,增长0.7%;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249.1亿元,增长4.5%。

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关系由上年的9.8:43:47.2调整为10:35.8:54.2,第三产业比重提升7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4969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为8448.9美元。

财政收支全年全市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94.6亿元,下降8.4%;一般预算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105.0亿元,下降22.6%;一般预算财政支出401.2亿元,增长5.5%。

民营经济全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766.2亿元,比上年增长8.6%;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1093.8亿元,占GDP比重为47.5%;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119.8万人,同比下降2.9%。

民营经济单位迅速增加,截至2017年末,民营企业户数达4.1万户,同比增长23.2%;工商注册登记个体工商户19.1万户,同比增长13.3%;民营“四上”企业达到2897户,同比增长2.4%,其中,新增民营规上工业企业66户。

市场价格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3%。

其中,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8.7%,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上涨3.2%,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上涨2.0%,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1.7%,衣着类价格上涨1.5%,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价格上涨1.3%,居住类价格上涨0.2%,食品烟酒类价格下降1.4%。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1.7%。

表2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5.7%。

其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上涨8.2%;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下降1.3%。

生产资料三大构成中,加工类价格上涨9.3%;原料类价格上涨7.6%;采掘类价格上涨5.6%。

农业全年全市粮食总产量为428.9万吨,比上年增长1.3%。

其中,水稻总产量达到103.0万吨,下降1.9%;大豆总产量10.2万吨,增长31.2%;玉米总产量311.5万吨,增长1.5%。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53.3亿元,可比价增长3.7%。

其中,完成农业产值203.2亿元,下降3.9%;完成林业产值13.5亿元,下降1.1%;完成牧业产值207.6亿元,增长13.8%;完成渔业产值8.8亿元,增长2.3%;完成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0.2亿元,增长0.7%。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5.2万公顷,下降0.7%。

其中:大豆播种面积3.4万公顷,增长34.8%;水稻播种面积13.8万公顷,增长0.1%;玉米播种面积47.1万公顷,下降2.8%。

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381万千瓦,同比增长7.3%。

工业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74户,完成产值3138.7亿元,增长6.7%;完成增加值662.9亿元,可比增长1.0%。

十大行业七升三降,其中:石化行业完成产值838.2亿元,增长16.7%;冶金行业完成产值346.3亿元,增长29.4%;医药健康行业完成产值165.6亿元,增长2.6%;电子行业完成产值30.2亿元,下降4.0%;农副食品加工行业完成产值587.5亿元,增长1.1%;轻纺行业完成产值280.7亿元,增长5.3%;机械加工与制造行业完成产值286.6亿元,下降13.2%;能源行业完成产值85.6亿元,下降1.7%;汽车及配件制造行业完成产值209.9亿元,增长8.9%;建材行业完成产值231.8亿元,增长4.2%。

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8.7%,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规模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33.9亿元,增长7.8%;实现利润总额135.4亿元,同比增长34.9%。

工业结构持续优化。

全市以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增加值99.9亿元,可比增长7.2%,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②实现增加值42.9亿元,可比增长2.5%,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个百分点。

30种重点产品中,乙烯、粗钢、汽车、石墨及碳素制品等产品产量增长,原油加工量、原煤、铁合金、水泥等产品产量下降。

表3吉林市主要工业产品生产量③建筑业全年全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64.3亿元,比上年下降3.0%。

有资质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62.1亿元,下降0.2%。

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11.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563.6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18.2亿元,同比下降13.2%。

其中,房地产开发累计完成投资64.2亿元。

在九个投资方向中,工业投资占主导地位。

2017年,全市工业完成投资1142.9亿元,占全部投资比重为56.6%;房地产完成投资64.2亿元,占全部投资比重为3.2%;城乡基础设施完成投资157.3亿元,占全部投资比重为7.8%;商贸完成投资226.9亿元,占全部投资比重为11.2%;教育完成投资36.9亿元,占全部投资比重为1.8%;文化、体育完成投资9.1亿元,占全部投资比重为0.5%;医疗、卫生完成投资12亿元,占全部投资比重为0.6%;农林水利完成投资55.6亿元,占全部投资比重为2.8%;其它完成投资313.3亿元,占全部投资比重为15.5%。

全年施工项目4202项,其中,计划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点在建项目有松花江水力发电有限公司丰满大坝重建工程计划总投资90.8亿元,累计完成投资49.3亿元,本年完成12.4亿元;舒兰市交通运输局珲春至乌兰浩特高速公路吉林至黑河联络线吉林至荒岗段工程建设项目,路基、路面、桥梁工程计划总投资54.6亿元,累计完成投资47.7亿元,本年完成投资16.2亿元。

竣工的重点项目有吉林市城市建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西广场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2.1亿元;吉林吉尔吉药业有限公司吉尔吉药业医药健康产业园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1亿元。

国内贸易全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34.8亿元,增长6.1%。

分地域看,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398.4亿元,增长5.7%;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36.4亿元,增长10.7%。

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292.0亿元,增长9.3%;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077.0亿元,增长5.1%;住宿业实现零售额16.0亿元,增长9.6%;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49.8亿元,增长6.9%。

招商引资全年全市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377亿元,新开工5000万元以上招商项目202个;实际利用外资12.5亿美元,其中直接利用外资2.9亿美元。

对外经济贸易全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65.6亿元,比上年增长27.0%。

其中出口44.8亿元,增长55.6%;进口20.8亿元,下降9.0%。

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实现1.06亿美元,增长1.0%。

全市有进出口业绩企业达到202家,进出口商品达到761种,与112个国家(地区)有经贸往来。

开发区建设全年吉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8.2亿元,不变价增长0.1%;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61.7亿元,可比下降0.5%;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21.6亿元,同比下降7.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9.8亿元,可比下降3.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3亿元,同比增长6%;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51.6亿元,增长12.6%;外资到位资金1.28亿美元,增长2.4%。

全年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9.0亿元,不变价增长7.5%;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64.9亿元,增长7.0%;完成地方级财政收入4.6亿元,同比增长-22.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178.8亿元,同比增长-24.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亿元,同比增长3.1%;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5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22亿美元,同比增长8%。

交通运输和邮电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

全年货物运输量④5975万吨,下降11.0%;货物周转量170.8亿吨公里(不含铁路运输),增长6.2%;全年旅客发送量3559万人次,下降32.7%;旅客发送周转量21.7亿人公里(不含铁路运输),下降4.0%,其中公路21.6亿人公里,下降4.0%;水运1160.7万人公里,下降21.5%。

年末全市民用机动车拥有量达到74.5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9.0%。

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48.9万辆,增长8.9%;民用轿车拥有量29.7万辆,增长9.2%,其中私人轿车27.9万辆,增长9.8%。

新增和更新公交车辆150台。

市区共有公共汽车线路96条,运营线路网长1465.4(单程)公里,在册车辆1186台,营运车辆总数1027台,客运总量2.62亿人次。

年末实有出租汽车数8676辆。

邮电通信业健康发展。

全年邮政业务总量8.3亿元,增长31.7%;邮政业务收入8.6亿元,增长19.4%。

旅游业全年全市接待旅游者突破5083万人次,同比增长13.5%,占全省26%;实现旅游收入801亿元,同比增长18.1%,占全省22%。

《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17年)》中,吉林市荣获中国十佳冰雪旅游城市第二名,雾凇冰雪节入选中国十大冰雪节事活动第二名,北大壶、万科松花湖入选中国十大冰雪休闲度假区。

“百度2017年最具影响力旅游城市”吉林市位居榜首。

金融保险业全年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676.1亿元,比年初减少19.8亿元。

其中:本外币境内存款余额2673.9亿元,比年初减少19.9亿元;本外币境外存款余额2.2亿元,比年初增加0.06亿元。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2188.9亿元,比年初增加74.1亿元。

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2183.7亿元,比年初增加75.1亿元,其中:境内贷款余额2183.6亿元,境外贷款余额0.1亿元。

全年全市共有财、寿险公司28家,其中财产险公司12家,寿险公司16家。

全年保费收入102.58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9.19亿元,寿险保费收入83.39亿元;财险赔款金额11.19亿元,寿险给付及赔款支出金额25.84亿元。

二、社会发展科技全年全市新认定科技“小巨人”企业34户,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240户,又优中选优,组织实施科技“小巨人”企业“育成”计划,确定120户高成长性创新型企业。

获得吉林省科学技术奖46项,其中自然科学奖4项、技术发明奖1项、科技进步奖41项。

技术交易额达到33612.87万元,高新技术企业77户,吉林省科技企业149户。

市级专利申请量2124件,授权量1155件。

教育全年全市城区建立大学区34个,覆盖学校126所、学生9万余名。

共有独立幼儿园755所、幼儿教师9180名、在园儿童8.2万名;小学553所、小学教师1.6万名、小学生17.2万名;初中143所、初中教师1.2万名、初中生8.6万名;普通高中37所、高中教师6442名、高中生5.9万名;中等职业学校35所(含职高、成人中专、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进修学校)、职校教师3425名、职校生2.9万名;特教学校10所、特教教师368名、特教学生958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