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药品广告的法律监管

论药品广告的法律监管

论药品广告的法律监管
摘要: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药品广告的问题关系人们的安全用药、合理用药。

药品广告具有鲜明的特点,我国规范药品广告的法律法规很多,但没有统一的药品广告法,因此,为了适用社会发展的需要,规范有序的药品广告市场,建立药品广告法,转变药品广告监管模式势在必行。

关键词:法律监管;市场监管;药品广告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6-00-01
一、违法广告的主要表现形式
现行的药品广告管理体制,加强了审批部门与监管部门的协调、合作,赋予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一定的检查处罚权力,对防止和杜绝违法药品广告,促进药品广告事业的健康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违法广告的表现形式主要有:(1)擅自篡改广告审批内容、夸大药品功能主治和适应症;(2)未经审查擅自发布广告;(3)处方药在大众媒体发布广告;(4)使用过期失效文号、伪造、冒用批准文号发布广告;(5)禁止进行广告宣传的品种,如治疗肿瘤、调节和增强性功能等药品广告的违法发布;(6)食品广告做药品疗效宣传;(7)利用专题报道、人物专访、健康专题讲座等名义进行药品宣传。

二、违法药品广告泛滥的原因
(一)监管责任不明,法规存在漏洞。

《药品管理法》、《药品管
理法实施条例》等法律对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规定的比较详细。

但是在法律责任方而,却没有规定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药品广告不检查,对违法药品广告不移交的法律后果。

这就造成了药监部门有进行检查的职责,却没有不作为的责任。

(二)监管体制不顺,行政效能低下。

对于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药品广告,作为广告管理机关的缺乏专业识别能力,对违法药品广告不能及时辨别发现,无法及时制止,同时又缺乏有力的处罚手段。

(三)处罚力度不够,缺乏威慑力量。

依照现行法律法规,政府监管部门对违法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只能处以广告费5倍的罚款,药监部门也仅能对违法药品广告主处以“撤销广告批准文号”和“一年内不受理该品种的广告审批申请”的处罚,没有使违法企业“触犯即死”、“触犯即被驱出市场”。

三、我国药品广告监管制度的缺陷
(一)处罚力度不够。

根据现行法律,对于虚假广告处罚力度较轻,与做虚假广告所获得巨额利益相比违法成本很低。

(二)对个人做虚假广告行为缺乏处罚法律依据。

最近部分名人、明星滥用其知名度,频繁出现在虚假药品广告中误导消费者。

《广告法》规定了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商品或者服务,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责任。

对个人做虚假广告的法律责任却没有提及。

(三)法律法规缺乏统一协调性。

《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广告
法》规定相冲突。

《药品广告审查标准》规定治疗肿瘤的药品不得发布广告,但《广告法》、《药品管理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并没有此项禁止性规定。

四、我国药品广告监管制度的完善
(一)建立我国药品广告市场监管模式的思考
1、从主管型监管向监管型转变
(1)各监管者之间的规则制定过程常常演化为利益争夺过程,使很多联合制定的规则成为利益划分和势力妥协的产物。

符合市场监管原则的规则制定主体不应是各监管部门,而应由相对超脱他们的机构,从而改变在主管思想指导下所制定不具有客观性质的规则的局而。

(2)一些监管部门的负责人,摇身一变,成了监管对象的董事长、经理,这种人事上藕断丝连的情况,严重影响了监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造成监管部门监管不力,甚至与监管对象同流合污。

(3)目前某些监管部门分工不明,权责不清,造成了这些监管部门之间为了各自的权益而争权夺利,甚至相互拆台,这种管得越多,权力越大的现象,是由于市场监管主体定位上的偏差造成的,它严重干扰了监管目标的实现。

(4)作为自律组织的各行业协会本应成为监管部门与行业经营者之间的纽带,但事实上却成为监管对象头上的“二政府”,增加了监管对象接受监管的成本。

2、政府监管从行政取向向市场取向转变
我国市场监管机构事实上是政府的一个具有行政级别的官僚部门,而不是一个专司市场监管功能的独立或相对独立于政府的机构。

因此,监管者追求的是政治上地位的升迁,而不是市场效率和专业水准;其目标和动机是满足上级领导的偏好,而不是满足市场发展的内在需求。

(二)完善我国药品广告监管的几点建议
1、制定统一的中国药品广告法
我国为了规范药品广告市场,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特殊广告的行为规范,主要有:《广告法》、《药品管理法》、《药品广告管理办法》、《药品广告审查办法》、《药品广告审查标准》等,这些种类繁多的法规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相关法律法规之间的重复规定和矛盾冲突。

但是,这些法律法规的存在为药品广告的进一步立法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因此,在《广告法》中有关药品广告法律的规定的基础上,将各项单项药品广告法规及实施细则进行整合,制定统一的药品广告法存在法律基础。

药品广告法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要能适应当前及今后相当一个时期的药品广告行业的运行情况。

2、转变现有药品广告的监管模式
我国的药品广告实行严格的药品广告审批和药品广告批准文号制度,但是这种严格的制度却没有有效的遏制虚假违法药品广告的蔓延之势。

在美国不实行严格的药品广告审批和药品广告批准文号制度,而是根据严密的广告法规进行广告的监督管理,美国利用这
一有效的监管模式,成功地遏制了虚假违法广告。

我国虚假药品广告的存在原因在于:中国的药品广告主和广告组织送审的不是药品广告作品,而是经国家药监部门批准的说明书内容。

经批准后,发布的药品广告内容与说明书内容大相径庭,因此给虚假违法药品广告可趁之机。

但是在美国,人们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药品广告主和广告组织虽无审批的约束,却能主动的将药品广告作品送交美国联邦药品管理局进行咨询和审查。

因此,我国药品广告的监管模式应该借鉴美国有效的做法,转变过去重审批轻监管的管理模式,确立以监管为主的管理模式。

这样,不仅有利于有效遏制虚假药品广告,而且更有利于中国的药品进入国际市场,实现与国际药品市场的接轨。

参考文献:
[1]方流芳.过度管制导致的挫折[n].经济观察报,2001,(12).
[2]姜民安.行政的现代化与行政程序制度[j].法制与社会发展,199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