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市场监管法律制度
– 一元基本法体例:韩国的《限制垄断和公平交易法》 – 二元基本法体例:德国的反不和反限、日本的防不和禁 – 单行法体例:如美国的谢尔曼法和克莱顿法及其他单行法 – 我国1993年《反不正当竞争法》,2007年8月30日的《反垄
断法》,二元基本法体例。
– 垄断的查处与法律责任
• 反垄断部门
– 国家设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反垄断工作 – 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
» 掠夺性定价(低于成本倾销;鲜活、积压、季节、偿债) » 不正当有奖销售(欺骗性、巨额、以有奖推销质次价高) » 诋毁竞争对手商业信誉(商业诽谤,捏造、散布虚假的) » 侵犯商业秘密(不被公众知悉,具经济价值,保密措施)
– 不正当竞争查处与法律责任
• 不正当竞争由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法律、行政法规 规定由其他部门查处的,依其规定(反不正当竞争与反垄断执法 局:调查权、强制措施权、行政处罚权)
– 反垄断的适用除外
• 某些特定领域或特定行业不适用反垄断法规定。一是国有经济 占控制地位的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行业;二是依法 实行专营专卖的某些行业、产品或服务,应以国家社会整体利 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为主导目标,但不得滥用垄断地位损害消费 者利益。范围如下:
• 特定部门和行业:如新闻、广电、出版、教育、能源、邮政、 烟草、军工等;
– 垄断的形式
• 经济垄断:经营者单独或联合或合谋或采取其他方法,在市场中 限制、排斥以及阻碍竞争的行为。表现为1、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 (与其它经营者或交易相对人);2、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市场支配地位指经营者在相关市场内具有能够控制商品价格、 数量或者其他交易条件,或者能够阻碍、影响其他经营者进入相 关市场能力的市场地位);3、具有或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 果的经营者集中(合并,以股权或资产转让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 者的控制权,以合同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或能够对其 他经营者施加决定性影响)。
• 竞争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实力的提升、消费者的实惠有利。 但也会带来一些消极后果:1、盲目性、自发性造成行业 社会成本增大;2、逐利性、排他性破坏现存秩序;3、相 对性、矛盾性形成垄断。
• 竞争的原则:自主;三公(公平、公正、公开);合理( 诚实信用);合法。
• 竞争手段:降低成本(价廉),提高质量(物美)
» 政府机构的限制竞争行为(地方或部门保护) » 搭售或附加不合理条件 » 串通投标(招标者与投标者串通;投标者间串通) – 不正当竞争行为 » 假冒名牌行为(名称、商标、标志标识、包装等) » 商业贿赂行为(回扣、佣金应明示入帐) » 虚假广告(对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等引人误解的虚
假宣传;广告经营者明知或应知而发布)
第七章 市场监管法律制度
• 第一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
– 竞争
• 并逐曰竞,对辩曰争,竞争是一种普遍的自然和社会现象;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是竞争的自然法则。怀念 狼
• 经济法意义上的竞争指的是市场竞争,且主要是经营者间 的竞争,而非消费者间的竞争(拍卖、招投标属何种), 即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的经营者,为争得市场中的有利地 位,针对生产或提供相同或相近商品或服务的其他经营者, 在价格和质量方面采取的争夺市场的行为。
– 不正当竞争
• 不正当竞争的概念与特征
– 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损 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反不 正当竞争法第二条)。
– 特征: » 由经营者所为(法人、非法人经济组织或个人) » 在市场交易中发生(存在于商业关系中)
» 以竞争为目的(违法者与受害者存在竞争关系,它不是一 般的侵权行为,而是与竞争有关的侵权行为)
» 违反商业道德(自愿、平等、公平和诚实信用) » 损害竞争对手合法权益 – 《反不正当竞争法》采用列举式共列举形形色色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应列举式概括式并举。
•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种类 – 限制竞争行为(垄断性质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 公用企业或其他依法享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强制交易行为 (指定或限定用户购买或接受服务)
• 第二节 反垄断法
– 垄断
• 垄断是一种市场结构形式,是竞争的必然结果。它主要指一个或 几个经营者独占市场或操纵市场,最终凭借此获取高额利润的行 为。
• 垄断的后果可以是事实性的损害,也可以是潜在性的威胁,垄断 现象本身的存在即是对市场的一种损害,因此,市场经济国家国 家干预经济的主要活动就是反垄断。(微软分拆:市场份额,捆绑 销售)
• 法律责任 – 民事责任:
» 赔偿责任:不正当竞争赔偿额难以计算的,以侵权人在侵 权期间所获得的利润为准,并应承担受害人调查不正当竞 争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不具惩罚性质)。
» 宣告合同无效(针对合谋投标,但与合同法相背) – 行政责任:
» 行政强制措施:查封、扣留、暂停支付,进入场所检查 » 行政处罚:责令停止侵害、罚款、没收、吊销、消除 – 刑事责任(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 侵犯商标专用权、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商业贿赂 » 执法人员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泄露商业秘密
• 知识产权领域: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但不得滥用(55 • 农业生产者及农村经济组织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运输
、存储等经营活动中实施的联合或协同行为;
– 竞争法
• 地位:美国称自由企业大宪章;德国称经济宪法;日本称经济 法的核心。
• 范围:包括反不正当竞争法,反限制竞争法或反垄断法; • 立法模式:
• 行政垄断: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 组织滥用行政权力限制或干涉合法竞争的行为。1、限定或变相限 定单位或个人经营、购买、使用其指定的经营者提供的商品;2、 妨碍商品在地区之间的自由流通;3、排斥或限制外地经营者参与 本地的招投标;4、与本地经营者不平等待遇排斥或限制外地经营 者在本地投资或设分支机构;5、强迫或规定垄断。
» 商务部(反垄断局):依法对经营者集中行为进行反垄断审查;指导我国企 业在国外的反垄断应诉工作;开展多双边竞争政策国际交流与合作;除由 反垄断局负责审查经营者集中垄断行为外,商务部还将承担《反垄断法》 规定的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的具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