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地理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地理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第二学段模块考试高二地理试题(人文)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命题人:肖忠审题人:赵陆军第Ⅰ卷:选择题(63分)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答案题号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1.5分)读图,据此完成下列1-2题。

1.下列关于①、②山脉的正确叙述是A.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B. 地势阶梯的分界线C.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D. 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分界线2.右图中M区域不易发生的问题是A. 干旱B. 洪灾C. 土地盐碱化D. 沙尘暴下图是“我国某地气温、降水和地下水水位年内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列3-4题3.该地可能位于A. 华北平原B. 江南丘陵C. 云贵高原D. 青藏地区4.造成图中M时期地下水位与前、后时期不同的原因是A. 受副高影响B. 受离岸风影响C. 受台风影响D. 受冬季风影响“北方那消失的一抹黄色,就是荒凉的黄土高原,面积要占全省版图的百分之四十五。

”“展现在眼前的这几百里绿色平原,当然是全省的‘白菜心’了。

”“南边云雾缭绕的蔚蓝色山峦,是亚细亚两个庞大水系的分水岭。

”这是《平凡的世界》中描述的某内陆省三种截然不同的地貌。

据此回答下列5-6题。

5.该内陆省(简称)为A. 陇B. 晋C. 冀D. 秦6.有关“亚细亚两个庞大水系”水文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 都以雨水补给为主,径流的季节变化大B. 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都很大C. 都有结冰期,北方的长,南方的短D. 由于上中游用水量大,下游都曾出现过断流现象读我国四个地区的简图,回答下面7-8题。

7.图中甲、乙、丙、丁四条河流纬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A. 甲乙丙丁B. 甲丙乙丁C. 丙甲乙丁D. 丁乙丙甲8.有关图中四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甲河含沙量较小B. 乙河流含沙量最大C. 丙河7月进入汛期D. 四条河流中丙河流水量最丰富下图表示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

据此回答下列9-10题。

9.对图中省份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甲、乙两省以山脉为界B. 丙、丁两省以河流为界C. 甲、乙两省均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D. 丙、丁两省均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10.对在丙、丁两省旅行常见地貌景观叙述正确的是A. 远看成山,近看成川B. 地表崎岖,谷深坡陡C. 沟壑纵横,支离破碎D. 平原为主,丘陵间杂2016年1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该政策对我国未来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将产生重大影响。

图为“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规模的未来走势预测图”。

读图,回答11-12题。

11.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将使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降至8亿人到来的时间延迟约A. 8年B. 12年C. 19年D. 22年12.我国未来10年劳动人口数量的变化将导致A. 老龄人口增加B. 人才外流严重C. 用工成本上升D. 环境承载力降低下图为我国某种主要农作物不同地区的农时图,其中时间为该农作物最迟的播种和收获时间。

读图,回答13-14题。

13.该农作物最有可能是A. 棉花B. 水稻C. 玉米D. 小麦14.据图分析,与相近纬度相比,M省区该农作物生长时间长短及影响因素正确的是A. 短,热量B. 长,热量C. 短,光照D. 长,光照图中的甲、乙图分别为我国两个省级行政单位河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15-16题。

15.甲、乙两地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气候资源分别是A. 光照、水源B. 热量、光照C. 降水、热量D. 热量、水源16.下列关于甲乙两地地形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地四周高、中间低B. 乙地西高东低C. 甲地西南高、东北低D. 乙地“三山夹两盆”读我国东部季风区、东北地区、西北内陆地区、南部沿海地区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完成下列17-19题。

17.上图四幅图中表示西北内陆地区河流流量过程曲线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18.③图中河流1—2月断流的原因是A. 降水少B. 气温低C. 用水量大D. 地下水补给少19.②图中河流春季出现汛期的原因是A. 雨季开始B. 积雪融化C. 梅雨季节D. 水库调节下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范围图,读图回答20-21题。

20.甲、乙、丙三大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是A. 甲区纬度高,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B. 乙区海拔高,太阳辐射强、气温高C. 乙区不临海,故不受夏季风的影响D. 丙区背陆面海,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21.图中三大自然区的区域特征组合正确的是A. 甲区草场广布,河网密布B. 乙区高寒缺氧、冻土广布C. 丙区一马平川,终年温湿D. 甲乙两区均受冬季风影响明显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一月等温线图。

读图,回答22-24题。

22.甲地区植被为( )A. 草原B. 森林C. 荒漠D. 高山草甸23.乙地区等温线向南凸出的原因是( )A. 太阳辐射影响B. 大气环流影响C. 地形影响D. 人类活动影响24.甲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具体措施,正确的是( )A. 大力发展水利建设,扩大耕地的灌溉面积B. 合理调整农业结构,适当发展农产品加工C. 积极开展生态退耕工作,大力增加单位面积草场载畜量D. 大量外迁人口,减轻当地的人口压力2016年11月10日,中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三江源国家公园形象标识正式诞生。

三江源国家公园形象标识的绿色主色调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的核心命题。

左下图为“三江源国家公园形象标识图”,右下图为“三江源湿地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25-26题。

25.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是A. 地势高亢,气候寒凉B. 冰川众多,湿地广大C. 地表崎岖,交通不便D.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26.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其具有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①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②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③调蓄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洪水④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⑤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⑥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A. ①③⑤B. ②③④C. ②④⑥D. ④⑤⑥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的问题之一。

读我国某地区地理要素关联图,回答下列27-29题。

27.图中所示地区主要表现的环境问题是A. 环境污染B. 资源短缺C. 生态破坏D. 扩大耕地28.该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 人口多,增长快B. 不合理利用资源C. 片面追求经济效益D. 工业化快速发展29.下列地区与其环境问题相对应的是A. 黄土高原——石漠化B. 云贵高原——沙漠化C. 华北平原——土壤盐渍化D. 内蒙古高原——水土流失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30题。

30.图中①②③④⑤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A. 酸雨问题、荒漠化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B. 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荒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C. 荒漠化问题、酸雨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D. 荒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墨西哥城位于19°N,在海拔约2250米的盆地中,如下图,该市有2000余万人口,3.5万家工厂,约有300万辆汽车。

回答下列31-32题。

31.墨西哥城每年11月至次年4、5月多发生严重光化学烟雾污染,主要原因有A. 受温室效应影响B. 该期间天气晴朗,光照强;且盆地地形,多逆温C. 汽车尾气和生产、生活废气排放量小D. 该期间多气旋活动,影响污染气体的扩散32.下列有关解决该城市光化学烟雾危害的措施合理的是A. 禁止使用私家车B. 注意对同一季节不同排放标准的控制C. 控制人口,限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治理工厂废气D. 大力发展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提高汽车通行能力人工生态浮岛是人工设计建造、漂浮于水面上、供动植物和微生物繁衍栖息的生态设施,它针对富营养化的水质,利用生态学原理,降解水中的COD、氮和磷。

它主要以塑料泡沫等材料为附着物,其上种植水生植物(或陆生植物),根系深入水中,如图。

据此完成33-34题。

33.下列能体现人工生态浮岛生态环境作用的是①为鱼类提供生活繁殖场所②根系吸附悬浮物质,改善水质③富集的微生物降解污染物④生产农产品,提高经济效益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34.人工生态浮岛能抑制水中藻类过度生长,其原因是①浮岛生物的根系吸收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②浮岛占据了藻类的生存空间③浮岛微生物吃掉藻类④浮岛遮蔽阳光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下图为我国现有主要盐碱地占耕地面积比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35-36题。

35.A,B两地耕地中盐碱地所占的比重大,其共同原因主要是()①灌溉措施不当,蒸发旺盛,盐分易在地表聚集②土壤贫瘠,化肥使用量大③降水量少,盐分随季节变化小④人口密度小,开发程度低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36.C地盐碱地占耕地比重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A. 人类不合理灌溉B. 降水集中,盐分随季节变化小C. 地势低平,沿海地区海水浸渍D. 夏季风强劲读图回答下列37-38题。

37.关于图中所反映信息表述正确的是A. 图中河流的流向为从东北流向西南后再向南B. 丙丁两地一年四季都能看到海上日出C. ①地位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比②地多D. 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为183米38.为发展旅游业,打算修建直达山顶(492m处)的观光索道,最合适的选线是A. 从甲处到山顶B. 从乙处到山顶C. 从丙处到山顶D. 从丁处到山顶读图,N为北极点,大圆为经线圈,ACB为赤道,据此完成下列39-40题。

39.假如一架飞机从A飞到B,实际最短的飞行线路是A. B. C. D.40.按最短飞行路线飞行,该飞机从A到B的飞行方向是A. 由西向东B. 由南向北再向南C. 由东南向东再向东北D. 由东北向东再向东南下图为我国东北某地区等坡度线(地表坡度值相等的点连成的线)图,图中数字代表坡度(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读图,完成41-42题。

41.图中甲乙丙丁四河段描述正确的是A. 甲处河流最不易结冰B. 乙处坡度最陡C. 丙处多峡谷D. 丁处河流含沙量最大42.图示区域A. 河流从东南流向西北B. 坡度可能相差40°C. 多涝洼盐碱地D. 茶叶产量大,品质高第Ⅱ卷:选择题(37分)二、综合题43.读某区域图,回答问题。

(12分)(1)图示铁路沿线地区被誉为“新能源走廊”。

请说出其中一种可开发的新能源,并阐述其成因。

(3分)(2)简析图示地区成为“古丝绸之路”和兰新铁路重要通道的区位条件。

(3分)(3)高原夏菜是利用西北高原独特的气候资源优势,在高海拔地区生产的优质蔬菜。

你认为图示地区能否大规模发展高原夏菜?试说明理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