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套细胞淋巴瘤指南解读2014年套细胞淋巴瘤仍然强调其确切的肿瘤组织病理是该病的确诊依据,因客观原因无法取得确切的肿瘤组织时可通过细针穿刺组织结合免疫组化、流式检测免疫学标志及相关基因重排等检测可为诊断提供充分信息。
CD20、CD3、CD5、CD10、CD21、CD23、CD19、细胞周期蛋白D1、BCL2、BCL6、Ki-67套细胞淋巴瘤呈阳性表达。
CCDN1基因重排、t(11;14)、t(11;18)在套细胞淋巴瘤细胞中也易出现。
患者基本项目检测无新的要求,治疗过程中患者病情评估应进行浅表淋巴结及肝脾检查,并可通过患者血清β2-MG、LDH检测及PET-CT 检查对患者病情评估更具体化。
利妥昔单抗仍是该类患者治疗首选,但治疗前必须进行HBV-DNA的检测、蒽环类药物应用前进行心脏功能的检测、疑有神经系统浸润者应进行腰穿脑脊液的检查。
患者治疗前应进行评估分期,其临床分期的标准仍以临床实验检查为依据,包括血清β2-MG、LDH检测及影像学检查。
由于PET-CT能反应出组织有代谢活性,应用于淋巴瘤的检查更具有准确性。
患者分期明确后可根据患者的不同分期及患者的体质状况选择相应的诱导治疗方案,Ⅰ、Ⅱ期患者仍以CALGB、HyperCVAD、NORDIC 等高强度方案化疗为主,低强度化疗可选择苯达莫司汀(Bendamustine) +利妥昔单抗( rituximab)或CHOP +利妥昔单抗、克拉屈滨(Cladribine)联合利妥昔单抗。
65岁以上老年患者可选用改良的利妥昔单抗-HyperCVAD并以利妥昔单抗单药维持。
巩固治疗可选择临床试验或大剂量化疗并自体干细胞移植。
二线治疗方案包括: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硼替佐米±利妥昔单抗;克拉屈滨+ 利妥昔单抗;FC(氟达拉滨、环磷酰胺) ±利妥昔单抗;FCMR (氟达拉滨、环磷酰胺、米托蒽醌、利妥昔单抗) ;FMR (氟达拉滨、米托蒽醌、利妥昔单抗) ;依鲁替尼(ibrutinib)、雷拉度胺(Lenalidomide)±利妥昔单抗;PCR方案:贲司他汀(pentostatin)、环磷酰胺、利妥昔单抗;PEPC方案:强的松、依托泊苷、丙卡巴肼、环磷酰胺±利妥昔单抗或DLBCL的二线治疗方案。
依鲁替尼是一种名为Bruton’s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的首创新药。
BTK是细胞生理活动中的一个重要蛋白,参与介导调控B细胞成熟和生存的胞内信号通路。
在恶性B细胞中,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过度活跃,该信号通路即包括BTK。
依鲁替尼能够与BTK形成强有力的共价键,从而抑制恶性B细胞中过度活跃的细胞生存信号的传输,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效果。
2013年11月13日,依鲁替尼的先期开发者Pharmacyclics公司在其网站主页宣布,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USFDA)已批准依鲁替尼(商标名 IMBRUVICA)作为套细胞淋巴癌的单个治疗药物,适用于之前用其他手段治疗过的套细胞淋巴癌患者。
巩固治疗可选择清髓或非清髓的异体干细胞移植。
完全缓解者每3-6个月评估一次,连续5 年,以后每次年评估一次随访。
复发者、未缓解或病情进展的患者可行诱导治疗并结合放疗或选择放疗,如临床治疗效果不佳可选用二线治疗方案或进行临床试验。
对Ⅱ(巨块型)、Ⅲ、Ⅳ期患者可按MANT-A推荐的化疗方案治疗,也可进行临床试验,严格选择的病例可进行观察。
完全反应者有适合HDT/ASCR可行大剂量化疗并自体干细胞移植,不适合HDT/ASCR者可予RCHOP方案化疗并以利妥昔单抗维持,每3-6月进行评估,连续5 年,以后每年评估并进行临床跟踪。
部分反应者可选择二线化疗方案进一步治疗,如患者CR或PR可视为完全反应者。
对于无反应者、进展或复发的患者可选择临床试验、放疗、或MANT-A推荐的二线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不同分期的MANT在治疗途径与往年无变化。
但新指南要求Ⅰ、Ⅱ期患者缓解后要3-6月评估一次并随访5年,5年后每次年随访一次。
在化疗方案的选择上有所不同,包括多方案综合治疗的CALGB 方案为首选,其第 1、 2、2.5疗程: 利妥昔单抗+甲氨蝶呤联合CHOP 方案(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和地塞米松);疗程3: VP 16、阿糖胞苷、利妥昔单抗;疗程4: 卡氮芥、VP 16、环磷酰胺/ 自体干细胞移植解救;疗程5: 利妥昔单抗维持。
(疗程 2.5为:在疗程3前如骨髓有淋巴瘤细胞浸润,淋巴瘤细胞>15% 追加一疗程)。
该方案对套细胞淋巴瘤患者有较好的疗效,有资料显示CALGB强化治疗后,MANT患者分子生物学缓解率达 46% 至 74%,三年随访结果显示患者MRD(minimal residual disease)阳性率从57%降至22%。
另有资料显示:CALGB治疗的套细胞淋巴瘤患者CR率达 15%, PR率达25%,一年PFS、 EFS 和 OS 分别是 40%, 25% 和 68%。
另外,Hyper-CVAD方案 (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和地塞米松与大剂量甲氨蝶呤和阿糖胞苷交替) 加用利妥昔单抗、NORD方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 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强的松)、maxi-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及大剂量阿糖胞苷)、RCHOP/RDHAP交替 (利妥昔单抗, 环磷酰胺, 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强的松)/( 利妥昔单抗、地塞米松、顺铂, 阿糖胞苷)、RCHOP/RICE序贯方案 (利妥昔单抗, 环磷酰胺, 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强的松)/( 利妥昔单抗、异环磷酰胺、卡铂, VP16)仍为推荐的化疗方案。
依鲁替尼作为套细胞淋巴癌的单个治疗药物,适用于之前用其他手段治疗过的套细胞淋巴瘤患者。
套细胞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MCL)是一种异质性很强的恶性淋巴瘤,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依据患者年龄、危险度进行分层治疗的模式初显雏形。
NCCN指南推荐MCL年轻患者的一线治疗为CALGB 方案及R-HyperCVAD/MA方案或北欧淋巴瘤组的R-mix-CHOP+HD-Ara-C方案,并建议行巩固治疗;对于老年MCL患者,R-CHOP诱导治疗,获得治疗反应者予以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是目前疗效最好的治疗方案,值得推荐。
同时,鉴于一线方案的治疗对复发/难治MCL疗效不足,对于部分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还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无条件患者奥沙利泊联合吉西他滨等二线治疗方案对控制患者的病情也有一定效果。
特别指出,对于合并症严重或老年患者,R单药或联合苯丁酸氮芥可作为一种姑息治疗选择。
新药依鲁替尼在国内的临床应用有可能会为MCL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参考文献:1.Liu H1, Johnson JL, Koval G, et al. Detection of 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following induction immunochemotherapy predicts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in mantle cell lymphoma:final results of CALGB 59909. Haematologica. 2012 Apr;97(4):579-85.2.Malnassy G, Sher D, Damon LE, Hsi ED, Bucci DM, Linker CA, Cheson BD, Stock W.Morrison VA1, Jung SH, Johnson J, et al.Therapy with bortezomib plus lenalidomide for relapsed/refractory mantle cell lymphoma: final results of a phase II trial (CALGB 50501). Leuk Lymphoma. 2015 Apr;56(4):958-64.3.Damon LE, Johnson JL, Niedzwiecki D, et al. Immunochemotherapy and autologous stem-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untreated patients with mantle-cell lymphoma: CALGB 59909. J Clin Oncol 2009;27:6101-6108.4. Merli F, Luminari S, Ilariucci F, et al. Rituximab plus hyperC VAD alternating with high dose cytarabine and methotrexate for the initi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mantle cell lymphoma, a multicentre trial from Gruppo Italiano Studio Linfomi. Br J Haematol 2012;156:346-353.5. Delarue R, Haioun C, Ribrag V, et al. CHOP and DHAP plus rituximab followed by 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SCT) in mantle cell lymphoma (MCL): a phase II study from the GELA. Blood 2013;121:48-53.6. Baiocchi RA, Alinari L, Lustberg ME, et al. Phase 2 trialof rituximab and bortezomib in patients with relapsed or refractory mantle cell and follicular lymphoma. Cancer 2011;117:2442-2451.7. Wang ML, Rule S, Martin P, et al. Targeting BTK with ibrutinib in relapsed or refractory mantle-cell lymphoma. N Eng J Med 2013;369:507-516.8. Wang M, Fayad L, Wagner-Bartak N, et al. Lenalidomide in combination with rituximab for patients with relapsed or refractory mantle-cell lymphoma: a phase 1/2 clinical trial. Lancet Oncol 2012;13:716-723.9. Bernstein SH, Epner E, Unger JM, et al. A phase II multicenter trial of hyperCVAD MTX/Ara-C and rituximab in patients with previously untreated mantle cell lymphoma; SWOG 0213. Ann Oncol 2013;24:1587–1593.10. Kahl BS1, Gordon LI, Dreyling M,et al.Advances and issues in mantle cell lymphoma research: report of the 2014 Mantle Cell Lymphoma Consortium Workshop. Leuk Lymphoma. 2015 May 2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