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康德的实践哲学

康德的实践哲学

康德的实践哲学晏阳初班郝盼盼一、整体框架康德:实践哲学1:概念解释(何为实践哲学)2:实践哲学的背景3:实践哲学的内容(问题)4:实践哲学的意义(评价)二、具体内容1:何为实践哲学(道德哲学)在哲学史上,提到实践这个概念的有四位著名的哲学家1、亚里士多德2、康德3、黑格尔4、马克思我们对黑格尔和马克思所说的实践比较熟悉,在黑格尔和马克思的概念里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康德这里基本采用亚里士多德对实践的定义:所谓实践,就是以善为目的与导向的行为。

实践哲学有两个主要的分支:研究个人之善的伦理学和研究国家之善的政治学。

所以康德的实践哲学就是其伦理学,也即道德哲学。

2、实践哲学的背景(1)事例引出向同学们讲述哈佛大学政府系讲座教授、美国哲学家迈克尔·桑德尔在网易公开课《公正》中所讲的事例:假想你是一位动车司机,你所驾驶的“和谐号”正以每小时350公里的时速行驶,你发现,在铁轨的尽头有5位工人在那里干活,你想尽办法停下了,但是已经停不住了,你的刹车不灵了,你感到十分绝望,因为你知道,如果你撞向这5位工人,他们必死无疑。

你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直到你发现,在铁轨的尽头,刚好有一条分叉,而在那条分叉的路上,只有1位工人,你的方向盘还没有失灵,所以你可以选择把电车拐向那条分叉路。

撞向1位工人,但救活了另外的5个。

你会咋么做?请同学站起来回答,并说明理由。

(2)理论分析第一种情况:同意牺牲1个人,救活另外的5个人赞同这种观点的同学你和爱尔维修的伦理观相同。

爱尔维修的功利主义伦理观:人类社会的根本动力是人的利益,道德就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

休谟和爱尔维修包括其他的经验论者和启蒙学者把感觉或情感当作道德实践的基础。

针对这种情况,康德认为:道德实践的基础是纯粹理性。

也就是人们在思考什么是应该做的时候,会考虑到那个行为的本身,而不只是行为的后果。

第二种情况:坚持动车按原路线行进,即死5个,救活一个。

康德的伦理观正是持这种观点,动车转向带来的结果是好的,可行动的本身是错误的,所以康德坚持不应伤害无辜,康德的这种伦理观被称作绝对主义。

绝对主义正是针对爱尔维修的功利主义(结果主义)而提出的,这就是康德的道德观、伦理观。

补充一点小知识在哲学史发展的进程中,无数的哲学家对人性的问题进行过探讨。

在亚里士多德、休谟、爱尔维修那里,伦理活动的目的是人的幸福。

而在康德这里,伦理活动的目的是人的义务。

(3)哲学探讨从哲学对象发展的历程来看:古代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自然界,即本体论;近代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人,即认识论;现代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为主客体的关系,即辩证法。

而康德所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正属于近代哲学的范围。

所以康德的实践哲学更加关注人。

在康德的理论哲学中,康德提出了区别于传统观点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为自然界立法”。

在古希腊的哲学中曾出现过类似的观点,普罗泰格拉曾说:“人是万物的尺度”,结果没有了衡量好坏的标准,每个人都以自己为万物的尺度,结果导致道德的下降。

后来苏格拉底修正了普罗泰格拉的这一说法,人为“有道德的人才是万物的尺度”并且“知识就是美德”。

康德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什么样的人才可以为自然界立法?康德也人为是有道德的人,但康德的道德不同于苏格拉底的知识美德。

所以,康德提出来自己的道德哲学。

康德的道德哲学是从自由的概念开始的。

3、康德哲学的内容(1):自由概念(2):善良意志(3):绝对命令(4):道德公设(5):理性宗教下面分别从这五个方面进行讲述(1) 自由概念自由与爱情裴多菲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b、思考1:何为自由?2:何为自由的二律背反?3:实践理性、自由、自律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C、我来回答1:纯粹理性即自由。

用类比推理的方式为同学们解释自由的概念2:自由的二律背反。

正题:世界上有出于自由的原因;反题:没有自由,一切都是依自然法则。

结合阿奎那·托马斯的终极动力因向同学讲解自由的二律背反(说明:因为是以在黑班上画图的方式为同学进行讲解的,所以文档上无法得到很好的体现,其他类似的情况同样。

)3:实践理性即自由,自由即自律,三者是相通的。

d、自由的伦理意义1:人是自由的!2:自由了去做什么?3:什么才是自由....(2):善良意志1、自由的无条件性的一个意义是无外在的目的,否则的话,自由便成了追求目的的手段,不得不为目的服务,为目的所制约,这样也就不成其为自由了.2、问:什么真正的自由呢?答:自由就是以自身为目的的活动再问:人的那些活动符合自由的这种特征呢?答案:善良意志3、请问陈光标向贫苦地区捐钱叫善良意志吗4、何为善良意志?所谓善良意志,就是以善良自身为目的的意志。

5、善良意志何以可能?一:事实论证(西方伦理学说的历史)(1):古希腊哲学无人有意要作恶——苏格拉底(2):中世纪哲学幸福有四等之善:物理之善,伦理之善,时宜之善,终极之善——阿奎那(3):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哪里有德行哪里就有高尚——但丁(4): 16世纪末到18世纪初的西欧各国哲学:道德的本质在于产生快乐,恶的本质在于给人痛苦——休谟(5): 18世纪法国启蒙哲学:良心,良心,你是神圣的本能,不朽的的天堂呼声——卢梭结论:人有趋善避恶的意志二:说理论证(1):人具有“自由意志”!即自由选择的意志(2):疑问:意志的自由选择为什么具有趋善避恶的倾向(3):解惑:康德认为自由的意志是以善良为目的的,如果不以善良为目的,那么,即使它做出了趋善避恶的选择,那也不是自由的选择。

6、自由、善和道德三者之间的关系(1):自由是道德活动的先决条件(2):惟有自由的人才能自主自觉地、而不是被迫地行善(3):惟有自主自觉的行为,才有道德价值(4):被迫做出的事情,既不是善,也不是恶(5):举例说明:譬如,一个慷慨济贫的人,如果是为了沽名钓誉而这样做,那么。

他的行为就算不上道德行为,而是追求个人名誉的非道德(既不善,也不恶)行为。

7、善良意志的自由与自律(3):绝对命令1、何为绝对命令(1):善良意志是绝对自由的(2):服从规则与自由是不矛盾的(3):善良意志所服从的是运用自身的力量、为了自身的目的而定制的规则,这样的规则叫自律(4):善良意志的自律被康德称为绝对命令2、假言命令(1):假言命令以“如果......那么"的句式表达,条件分句表示目的,结论分句表手段例:如果要有好名声,那么就得慷慨施舍(2):假言命令是以经验为基础的.一: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和因果关系一样,是通过经验而被发现的;二:条件分句表达的内容是感性的要求或欲望,结论分句则指出满足这些欲望和要求所必须采取的行为3、绝对命令绝对命令以直言句式表达,它没有条件句,只是命令“应该如此如此做”或“不应该如此如此做”例:“不要撒谎”,“不要杀人”4、绝对命令的三条性质(1):合理性(2):普遍性(3):自足性5、伦理学的“黄金规则”(1)西方基督教:你要别人怎样对你,你也要这样对人。

(2)中国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康德:绝对命令。

康德使用抽象的哲学语言表达了伦理学的“黄金规则”。

6、绝对命令的当时意义绝对命令有两条推论一:始终把人当作目的,而不能把人当作工具。

二:每一个理性存在者的意志都是颁布普遍规律的意志。

当时的意义:把启蒙时代提倡的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要求提高到形而上学的高度,是人道主义的时代精神的高度哲学概括(4):道德公设康德认为虽然反对以幸福作为道德基础,但是由于人有感性和情感,所以现实的道德行为不总是依据理性的绝对命令的,总有以经验知识为基础的价值取向。

为了使对幸福的追求也能纳入到道德的行为中,康德提出了“至善”为指导人们行为的道德理想,而“至善”的追求仅仅靠绝对命令是不够的,还需要辅以道德公设。

道德公设的作用在于使人确信能够达到至善,从而激励道德勇气和信心,培养向善的道德情感和习惯。

康德的道德公设有三条:1、假设意志自由。

它能保证人们确信可以自己努力实现至善的目的。

2、假设灵魂不朽。

它能使人不懈地努力。

3、假设上帝存在。

它能保持人们道德的信心。

(5):理性宗教1:康德通过第三次道德公设,恢复了关于上帝存在的伦理学证明2康德反对历史和现实中形形色色的宗教蒙昧主义和宗教狂热等不理性的做法。

3康德提出了理性宗教,即理性第一,信仰第二;道德第一,宗教第二。

回顾康德实践哲学的内容:(1):自由概念(2):善良意志(3):绝对命令(4):道德公设(5):理性宗教4:实践哲学的意义(评价)(1)为德国的统一奠定民族精神德国的历史——确切地说,是民族国家建立、国家统一问题——一直是德国人忧心的话题。

在德国的古典哲学家的中,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统一是其政治思想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他们看来,德意志民族的统一和复兴的根源和力量在于发扬“民族精神”。

一个民族之所以作为一个民族而存在,根本在于它的文化、宗教、道德和风尚等精神力量。

在德意志当时四分五裂的状况下,康德的实践哲学对德意志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对我国目前实现两岸的和平统一仍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2)解决科学技术发展与信仰缺失的问题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信仰缺失的问题,也即马克思·韦伯所说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关系。

当时正值工业革命的大力推进,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可人们在当时推翻了上帝在信仰中的地位后,还未找到可以地替代的信仰,所以就容易造成思想的混乱。

康德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人重拾信仰,希望人们拥有道德。

这对我们今天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也有现实意义。

寄语同学有两种事物,我们越思索它,就越感到敬畏,那是天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愿大家都成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