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PICC临床应用与护理

PICC临床应用与护理

注意:体外的测量不能十分准确地显示体内静脉的解剖位置。
通过X线拍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
★新生儿PICC的护理
一、新生儿picc维护 特点 二、观察与评估 三、冲管与封管 四、更换敷贴
应用时机—— 早产儿<32孕周 <1.5公斤 生命体征基本稳定 无明显出凝血功能障碍 需要长期间歇治疗(如化疗) 输注高渗或粘稠的药物
1.9Fr:全长50cm,外径0.64mm、内径0.28mm
PICC的优点
• 避免多次外周静脉穿刺的痛苦和不适 • 保护外周静脉,预防化学性静脉炎和药物渗漏性损伤。 • 建立中长期安全静脉通道 • 减少了插管时的创伤,不需要手术操作与其他 • 经皮插入的中心静脉导管相比,PICC导管可以 • 降低导管感染的发生率 • 非手术置管,可由护士操作 • 安全方便,维护简便 • 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使患者更为舒适和满意
(或可疑污染)、潮湿、松脱随时更换。
– 如需用纱布,这样的贴膜应每48小时更换一次。
– 更换后须注明日期时间,外露长度,操作者姓名。
– 同时测量臂围并记录。
– 肝素帽每周更换1--2次,污染或帽内有血液残留立即更换.
– 注意:连接前须预冲肝素帽,排尽空 气,防止空气栓塞;

肝素帽与导管连接须紧密,防止回 血引起的堵管
一、观察与评估
• 第一个24小时观察有无渗血渗液等 • 观察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有无红肿或渗出等 • 敷料有无潮湿、脱落、污染和是否到期 • 查看导管刻度.(有无脱出或进入体内) • 每班观察穿刺侧的上臂及肩胛处.头皮静脉置管时检查同侧颈部.下肢静脉置管时检查肢端的
血液循环.
脉冲
二、冲管与封管
三向瓣膜阀
更换敷贴—方法
➢ 更换前:则打开无菌巾,戴无菌手套,确定无菌区用酒精棉签松解贴

在透明贴膜上的固定胶带
➢ 撕敷贴方法:一手固定圆盘,另一手由下向上(向心性)撕贴.(避

免牵动导管、严禁回送导管、不要用手碰触贴膜覆盖

区域内的皮肤,以免污染无菌区)
➢ 消毒范围:应>敷贴的尺寸.
➢ 消毒剂:标准碘伏溶液应含1.0%有效碘.
PICC静脉选择
• 正确的静脉评价是成功置管的决定性因素 • 贵要静脉----首选 • 肘正中----次选 • 头静脉----第三选择
头静脉
肘正中静脉
贵要静脉
导管尖端 位置体表定位
导管尖端两个可供选择位置 ※ 上腔静脉:从预穿刺点沿静脉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至第三肋间(理想位置为右側第6—8后肋水
平) ※ 锁骨下静脉:由于其高血流量和高流速,使进入血管中的药物 迅速被稀释 ※下腔静脉: ※ 警惕:导管进入右心房引起心率失常、心肌损伤、心包 填塞
PICC适应症
• 静脉治疗超过7天者 • 肿瘤化疗 • 全胃肠外营养 • 血管刺激性药物输注 • 高渗溶液输注 • 外周静脉血管条件差或缺乏外周静脉通路,难以维持静脉输液者。 • 长期需要间歇治疗者,早产儿或危重患者抢救时。
PICC的禁忌症
• 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 • 穿刺部位有感染或损伤 • 乳癌手术后病人的患侧手臂 • 严重的凝血机制障碍 • 高热 • 患者神志不清、躁动等
7
三向瓣膜式PICC
※ 三向瓣膜PICC为蓝色硅胶材质导管。其尖端结构为三向阀设计,可防止血液反流入导管,不 易堵管。
耐高压注射型PICC ※ 为聚氨酯材质导管,耐高压管腔可进行造影剂的静脉推注,可监测中心静脉压。
导管的选择
• 较粗的导管可增加静脉炎或血管阻塞的可能。 • 在输液流速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最小型号最少管腔的PICC导管穿刺为佳。
➢ 消毒方法: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螺旋式消毒三遍,(顺—逆—

顺)待干.
➢ 固定方法:先固定圆盘,再贴敷贴(完全覆盖以穿刺点为中心到圆盘

下部范围)在交叉固定导管尾整片透明敷贴,使皮肤、导管、贴膜、三

者合一.
➢ 换贴时测量臂围:有异常情况每班记录
型号 1.9Fr 3Fr 4Fr 5Fr
导管规格与选择
自然流率
最大流率
容积
临床应用
0ml/h
125ml/h
0.23ml
新生儿,禁输血
22ml/h 287ml/h
400ml/h 750ml/h
0.25ml 0.33ml
幼儿或儿童,禁 输血
≥14y,可输血
350ml/h
>750ml/h
0.44ml
成人,可输血
脉冲:产生正、 负压形成涡流, 可有力地将粘在 导管壁上的内容 物冲洗干净。
直冲
三向瓣膜阀
直推:水注只能 在导管中心流动, 无法冲洗导管壁, 容易造成导管腔 狭窄而堵塞导管。
封管
• PICC用肝素液封管,新生儿浓度:1u/ml予2ml;儿童浓度:10u/ml,予5-10ml • 1.9Fr导管禁止抽血 输血和血制品 • 输液完毕或外出检查,给予先冲管再封管。 • SASH程序: •S—生理盐水 •A—药物注射 •S—生理盐水 •H—肝素溶液
脉冲会产生负压 ,血液返流进 导管。
若干个脉冲后必 需在剩余时要 边推边退针
撤离针头时针头 是出水状态。 维持导管内正 压效果。
脉冲冲管+正压封管
三、更换敷贴—原则
– 更换敷料必须严格无菌操作技术。
– 使用无菌透明贴膜固定。
– 第一个24小时须更换敷贴去除纱布;以后每周更换1次(因新生儿皮肤较脆弱,频繁更 换损害皮肤角质层,换膜时间长,导管在外暴露时间长,也易感染); 或贴膜被污染
PICC的分类
※ 目前国内使用的PICC一般为硅胶或聚氨酯材质。 ※ 按导管型号可分为1.9Fr、3Fr、4Fr、5Fr及6Fr; ※ 按导管结构分为前端开口式、三向瓣膜式; ※ 按导管功能分为耐高压注射型及非耐高压 注射型。另外还有单腔,双腔,多腔之分。
前端开口PICC ※ 前端开口PICC尖端为平口设计,特点是送管前需要修剪导管尖端。
PICC临床应用与护理
PICC概念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是指经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新生儿还可以通过下肢大 隐静脉、头部颞静脉、耳后静脉等)穿刺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血管系统-新生儿
➢ 更换后:须在贴膜注明日期时间,外露长度,操作者姓名。维护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