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喷油泵和喷油器故障分析
回油孔调节式喷油泵结构特点是拉动齿条可通过齿圈使柱塞转动,它的工作原理是柱塞在套筒内由凸轮顶动上下往复运动。
回油阀调节式喷油泵的结构特点是进.回阀由柱塞通过摆杆驱动,它的工作原理是回.进油阀分列在偏心轴左右两侧,由柱塞通过摆杆和顶杆顶动。
喷油器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是针阀由弹簧预紧,当作用在喷油器针阀承压锥面上的油压低于启阀压力时,针阀关闭。
喷油泵柱塞偶件的主要故障有:过度磨损.拉毛.卡紧.咬死,以及穴蚀等。
喷油器针阀偶件的故障主要有密封面磨损及针阀卡紧咬死等。
(摘要)
喷油泵,喷油器,燃油,油阀,供油(关键词)
一.回油孔调节式喷油泵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二.回油阀调节式喷油泵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三.喷油器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四.喷油泵的柱塞偶件的故障分析
五.喷油器的针阀偶件的故障分析
六.总结(正文)
一.回油孔调节式喷油泵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回油孔式喷油泵按各缸喷油泵单元组合方式可分为单体式和组合式两种,两者的基本结构相同,它的主要部件是柱塞与套筒.调节机构.出油阀及出油阀弹簧。
柱塞头部有直槽.斜槽.环形槽,柱塞下方横销,套筒上方有回油孔,拉动齿条可通过齿圈使柱塞转动。
柱塞与套筒组成一对偶件,柱塞在套筒内由凸轮顶动上下往复运动,当柱塞位于凸轮基圆的位置最低,此时套筒上部进油孔开启,燃油进入泵腔。
柱塞由凸轮顶动上行,在柱塞顶端未关闭回油孔时,泵腔内燃油经回油孔流回进油
空间直到柱塞上部端面刚好关闭回油孔时,泵腔燃油开始受压缩,此即为几何
供油始点。
柱塞继续上行,当柱塞头部的斜槽打开回油孔时,柱塞上方的高压
燃油经柱塞头部的直槽和环形槽与回油孔相通而流回进油空间,此即为几何供
油终点。
从供油始点到供油终点柱塞上行的供油行程称为柱塞的有效行程。
此
后柱塞继续上行至最高位置,燃油一直流回进油空间。
柱塞下行时泵腔经回油
孔充油。
若在柱塞的往复运动中通过调节机构逆时针转动柱塞,则供油始点不变,而供油终点延后,即柱塞有效行程增大,供油量增加,称为终点调节式。
反之,顺时针转动柱塞,则柱塞有效行程减小。
当柱塞头部的直槽对准回油孔时,泵腔中的燃油在柱塞的全部上行行程中都经回油孔流回进油空间,此即为
停油位置,即停车位置。
二.回油阀调节式喷油泵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回油阀调节式喷油泵的柱塞上下部设直槽.斜槽与环形槽,在泵体中设有进,回油阀以调节柱塞的有效行程。
进.回油阀由柱塞通过摆杆驱动。
回油阀调节式喷油泵的回.进油阀分列在偏心轴左右两侧,由柱塞通过摆杆和顶杆顶动。
柱塞位于凸轮的基圆时,右侧进油阀被顶杆顶开,而左侧回油阀
关闭,泵腔经进油阀进油。
柱塞上行初期泵腔内燃油经开启的进油阀回油,出
油阀不开,无供油排出。
当柱塞上行到进油阀落座时刻即为泵油始点,出油阀
开启对外供油。
当柱塞上行至回油阀开启时刻,泵腔内燃油经回油阀回油,为
泵油终点。
此期间内柱塞上行的行程为柱塞的有效泵油行程。
此后,柱塞上行
至最高位置,泵腔内燃油经回油阀回油。
柱塞下行,泵腔经进.回油阀充油直至柱塞最底位置。
转动偏心轴可同时改变进油阀关闭时刻与回油阀开启时刻,即
同时改变了供油始点与终点,故此种喷油泵为始终点调节式。
若去掉偏心轴左
侧的回油阀,保留右侧的进油阀,则当转动偏心轴时供油始点变化而终点不变,即为始点调节式。
同理,若保留回油阀而去掉右侧的进油阀,则为终点调节式。
若把各泵的偏心轴用以拉杆与油门手柄连接,则拉动油门手柄可同时调节各缸
的供油量,此为总调;在油门手柄固定不动的情况下,调整调节螺钉的高度即
改变顶杆与进.回阀之间的间隙可改变供油始点或终点,即改变单缸供油量,此为单调。
若转动偏心轴使进.回油阀在柱塞的上行行程中均不能同时关闭,则为停车位置。
三.喷油器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喷油器的结构和参数觉得这喷雾的质量。
喷雾油束要与燃烧室形成匹配以
利于形成可燃混合气。
喷油器头部与高温燃气接触,工作条件极为苛刻。
对喷
油器的要求主要有:保证良好的雾化质量和合理的油束形状;喷油开始和结束
应利落.无滴漏和二次喷射等异常喷射现象。
喷油器中的主要部件是针阀偶件,它由针阀和针阀体组成,针阀由弹簧预紧。
当作用在喷油器针阀承压锥面上的
油压超过喷油器弹簧预紧力时,针阀开启,高压燃油从喷孔中喷入气缸雾化,
此燃油压力称为启阀压力。
当作用在喷油器针阀承压锥面上的油压低于启阀压
力时,针阀关闭。
喷油器针阀密封座面一下的体积称之为压力室容积。
喷油结
束时,针阀座关闭,但压力室中存有燃油,且此部分燃油靠高温蒸发在无喷射
状态下进入燃烧室内燃烧,燃烧不完全,使经济性.排放指标恶化。
因此,压力室容积应尽量小。
对于强化程度较高的中.低速柴油机,大多使用冷却式喷油嘴。
这种喷油嘴在针阀体内部布置有冷却液通道用以冷却,这种冷却方式称为内部冷却。
冷却
液通常采用淡水或燃油。
淡水导热系数大,冷却效果好。
用燃油冷却无需专门
密封,系统较为简单。
四.喷油泵的柱塞偶件的故障分析
柱塞与套筒是一对精密偶件。
柱塞应在套筒中自由往复运动并在高压下保
持良好的密封性,但允许有微量漏油以润滑其配合面。
在工作中柱塞偶件受到
燃油的腐蚀作用及燃油中所含杂质的擦伤,所以要求制造柱塞偶件的材料硬度高.耐磨。
耐腐蚀.加工尺寸稳定性高。
这些要求可通过正确选用材料,进行热
处理,以及精密的加工工艺等来保证。
此偶件不能互换,如需更换应成对换新。
柱塞偶件的主要故障有:过度磨损.拉毛.卡紧.咬死,以及穴蚀等。
过度磨损使偶件密封性下降,造成偶件漏油.喷油压力下降.雾化不良,以
致使各缸供油不均,转速不稳等。
过度磨损除与偶件材料及加工有关外,主要
取决于燃油质量,如粘度.硫分和机械杂质含量等。
当硬质杂质进入偶件配合面时,容易造成偶件拉毛。
过度磨损及拉毛多发生在柱塞头斜槽上部配油部位及
套筒进.回油孔附近。
卡紧和咬死会引起该喷油泵停止供油而使该缸停止燃烧。
卡紧和咬死的主要原因是使用使用劣质燃油时燃油中所含杂质太多或燃油温度
突变。
穴蚀使柱塞表面的金属受到破坏,外形改变,使柴油机性能下降,甚至
柱塞损坏。
柱塞穴蚀多发生在斜槽的上方,而且以在常用负荷时与回油孔相对
的柱塞表面处最严重。
发生穴蚀的机理与前述的缸套外表面穴蚀相同。
在柱塞
的斜槽打开回油孔的瞬时,柱塞上方的高压燃油与回油孔外的低压燃油相通,
此时燃油以极高流速冲入回油孔,过大的压力降使燃油汽化形成气泡。
此气泡
在随后的压力升高时发生破裂而在柱塞表面和套筒表面产生穴蚀。
该穴蚀现象
还可能发生在出油阀偶件,高压油管内表面,以及喷油器针阀偶件表面。
为防
止喷油设备穴蚀应选择具有合适形成于参数的出油阀,并合理控制卸载速度。
五.喷油器的针阀偶件的故障分析
针阀偶件是喷油器中的精密偶件。
其工作条件除与喷油泵的柱塞偶件相同外,还受燃烧室高温及针阀落座时的撞击。
针阀针阀偶件中应能自由上下运动,并有可靠的密封性,允许针阀与针阀体之间有微量漏油以进行润滑。
针阀偶件
一般采用耐磨性好.韧性好.疲劳强度高以及高温下有足够硬度的材料制成。
其
加工工艺要求高,以保证精确的配合间隙。
另外,针阀与针阀座之间也应有良
好的密封性,其密封锥面上的密封环带宽度不宜太宽或太窄,通常以
0.3~0.5MM为最佳,而且此环带应位于针阀锥面的上边缘,以保证针阀升起时
有足够大的燃油流通面积,避免节流损失。
针阀偶件的故障主要有密封面磨损及针阀卡紧咬死等。
针阀偶件的密封面有四个,即针阀与针阀体圆柱面.针阀与针阀座锥面.针
阀体与喷油器本体端平面,以及针阀体与喷油嘴配合平面等。
针阀圆柱面磨损
引起喷油压力降低,雾化不良,各缸喷油不均,转速不稳等。
主要由燃油质量
部佳引起。
针阀在针阀体中卡紧或咬死时,针阀不能及时启闭或不能启闭,此
时该缸发火不正常,甚至单缸熄火,转速下降。
针阀卡紧或咬死的主要原因有:燃油中含有机械杂质.油温突变.喷油器冷却不良而过热以及安装不良等。
六.总结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喷油泵的柱塞偶件的主要故障有:过度磨损.拉毛.卡紧.咬死,以及穴蚀等,主要原因是使用劣质燃油时,燃油中所含杂质太多或燃油
温度突变。
喷油器针阀偶件的故障主要有密封面磨损及针阀卡紧咬死等。
主要
原因是燃油中含有机械杂质.油温突变.喷油器冷却不良而过热以及安装不良等。
在船用柴油机中,喷油设备的工作对燃油的燃烧过程具有重要作用,因而对喷
油设备的主要组成部件喷油泵和喷油器进行正确的故障分析,以便能更正确的
维修和保养,使之在最佳状态下工作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