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康复护理学 第7讲 神经源性肠道评定及护理
康复护理学 第7讲 神经源性肠道评定及护理
记录80%标志物排出体外
所需时间(72h以内)
80%标志物排出体外或第5
天停止试验
勿使用影响胃肠运动的药物
25
四、专科辅助检查
1. 便秘得分(量表)
2. 肛门自制功能试验(大便失禁)
3. 自我观察日记(饮食、大便、活动、药物) 4. 肛肠测压(肛管-直肠近端-直肠远端) 5. 结肠传输试验(便秘) 6. 盆底肌电图检查
神经源性肠道 评定及护理
主讲人
1
目录
1
概述 神经源性肠道的评定
2
3
神经源性肠道的护理技术
2
神经源性肠道(neurogenic bowel)
支配肠道的中枢和周围神经受损或功能紊乱
而引起的排便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大便失禁和(或)大便排空困难 常见于:脊髓损伤、脑卒中、颅脑损伤、脑 肿瘤、多发性硬化、糖尿病等患者。
22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肛肠测压
23
四、专科辅助检查
1. 便秘得分(量表) 2. 肛门自制功能试验(大便失禁) 3. 自我观察日记(饮食、大便、活动、药物) 4. 肛肠测压(肛管-直肠近端-直肠远端)
5. 结肠传输试验(便秘)
24
结肠传输试验
20粒标志物胶囊 每24h摄腹部平片一张
适当运动,增强身体耐力
29
康复护理学
2. 定时排便及排便体位
定时:按病人以往排便习惯,或固定于
饭后(早餐或晚餐) 30min 内排便
体位:蹲位或坐位,身体前倾,使肛门 直肠角增大;左侧卧位
30
康复护理学
3. 手指直肠刺激(便秘型)
目的:诱发直肠肛门反射,促进结肠蠕动
方法:
① 左侧卧位
排便反射消失,无便意,肠道兴奋性
降低,肛门括约肌松弛,失禁或便秘)
6
神经源性肠道的分类
(2)根据临床表现分类
大便失禁 便秘 腹泻
7
目录
1
概述 神经源性肠道的评定
2
3
神经源性肠道的护理技术
8
神经源性肠道评定的目的
确定引起排便障碍的原因
确定排便障碍的类型 了解排便障碍对患者的影响及并发症 制订科学的康复护理计划
18
四、专科辅助检查
1. 便秘得分(量表)
项目 得分
2 3 4 5 6 (<1次/ 周)
1.你多久解1次 1 (>1次/天) 大便?
2. 你经常有排 便不尽的感觉 吗?
1 2 (偶尔或从不) 2
3
4 (非常常见) 4 (非常困难) 4 (几乎总是)
3. 排便困难吗? 1
(不困难)
3 3
4. 你用力排便 时痛吗?
26
目录
1
概述 神经源性肠道的评定
2
3
神经源性肠道的护理技术 P157
27
康复护理学
肠道护理的目的
降低便秘、大便失禁的发生率 降低对药物的依赖性 使大部分患者在厕所、便器上利用重力和自 然排便的机制独立完成排便 在社会活动时间内能控制排便
28
康复护理学
1. 饮食与运动
多进食水果、蔬菜及粗粮等高纤维素食物(便秘型) 清淡、规律饮食,禁烟、酒,避免导致大便松散的 食物,如辛辣食品等(失禁型) 多饮水(>2000ml)
12
一、病史采集
3. 心理-精神-社会状况 排便功能异常对其日常生活、心理、社交的 影响 病人生活环境 有无照顾者 医疗经济条件
13
神经源性肠道评定
病史采集 体格检查 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
专科辅助检查
14
二、体格检查
1. 腹部检查(视诊、触诊、听诊) 2. 肛门直肠检查 视诊:肛周皮肤、黏膜 指诊:粪便嵌塞、肛门张力、肛门自主收缩 反射:肛门反射、球海绵体反射、提睾反射
患病前的排便和饮食习惯
11
一、病史采集
2. 目前病情与一般状况
排便习惯:排便方式、地点、独立程度
排便情况:次数、每次排便量、粪便性状
便秘:持续时间、排便耗时、失败次数等
失禁:失禁频率、粪便性质、排便控制能力
排便感觉:有无便意、排便不尽感、肛周疼痛
相关症状: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
19
1 2 (偶尔或从不)
四、专科辅助检查
1. 便秘得分(量表) 2. 肛门自制功能试验(大便失禁)
20
肛门自制功能试验
自肛门灌入生理盐水
(1500ml)
60ml/min(25min)
观察括约肌失控情况
(时间和量,500ml)
21
四、专科辅助检查
1. 便秘得分(量表) 2. 肛门自制功能试验(大便失禁) 3. 自我观察日记(饮食、大便、活动、药物) 4. 肛肠测压(肛管-直肠近端-直肠远端)
② 食指插入肛门,沿直肠壁顺时针转动,牵伸肛管
③ 持续刺激1分钟,休息2分钟 ④ 直至感到肠壁放松、排气、排便
31
康复护理学
4. 手指协助排便
示指或中指带指套,涂润滑油
缓慢插入肛门 由外向内挖出粪团
32
康复护理学
5. 腹部按摩(便秘型)
目的:促进肠蠕动
方法:自右向左沿着患者的结
肠解剖位置(升结肠、横结肠、
15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球海绵体反射
提睾反射
16
二、体格检查
1. 腹部检查(视诊、触诊、听诊) 2. 肛门直肠检查 3. 运动感觉功能检查(肌力、肌张力、感觉、脊 髓受损平面)4. 精神Fra bibliotek态17
三、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
1. 粪便分析(物理性质、大便常规) 2. 排粪造影(钡糊、X线) 3. 纤维结肠镜(排除器质性疾病)
降结肠、乙状结肠)方向,做顺
时针环状按摩。每次 5~10 分钟。
33
康复护理学
6. 肠道功能训练(便秘、失禁型)
盆底肌训练 腹肌训练
34
康复护理学
盆底肌训练
双 膝 屈 曲 稍 分开 , 轻 抬臀 部 , 缩 肛 、 提 肛 10~20次,每天练习4~6组。
3
大脑皮质 (产生便意) 内容移动
感受器 (直肠壁)
效应器1 结肠 直肠 粪便
骶髓 S2~S4
传入神经
(低级排便中枢) (盆N、腹下N)
传出神经(盆N、阴部N) 效应器2 肛门内括约肌 肛门外括约肌
4
5
神经源性肠道的分类
(1)根据神经损伤部位分类 反射性直肠(S2以上中枢受损——便意 减弱消失,肛门张力高,易便秘) 弛缓性直肠(S2-S4 或 周围神经受损——
9
神经源性肠道评定
病史采集 体格检查
患病及治疗经过
目前病情与一般状况
心理-精神-社会状况
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
专科辅助检查
10
一、病史采集
1. 患病及治疗经过 既往史:是否有神经系统疾病、胃肠道疾病 用药史:是否服用影响肠道功能及辅助排便的药物 家族史:便秘史、精神疾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