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病理学-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病理学-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大脑萎缩
早老性痴呆症病人的大脑萎缩图: 脑回变窄而且脑沟变宽一直到额叶。
肌肉萎缩
由于失去了神经支配,导致图中央的肌纤维体积缩小。 但肌纤维的数量无改变。这种肌纤维的萎缩是对机体 的一种保护。(Masson三色染色)
肝 细 胞 萎 缩
由于缺氧导致肝细胞体积缩小,甚至消失。黄褐色色素 为脂褐素,是由于细胞的自噬作用生成的。
组织、细胞损 伤形态学改变
生化检测—代谢变化 组织化学—细胞化学成分的改变 电镜观察—细胞器的改变 光镜观察—细胞组织结构改变(病理变化)
病变 类型
可逆性病变:称亚致死性细胞损伤(sublethal cell injury) 或变性(degeneration)
不可逆性病变:称细胞死亡(cell death)
图象分析技术—属于定量病理学,利用计算机技 术对病变组织和细胞进行客观的精确的定量,以弥补 形态学观察(定性)的不足。
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子杂交、PCR、DNA 重组、 测序等。
病理学的发展
一、液体病理学:古希腊医学家 Hippcrates 人体四种基 本液体:血液、黏液、黄胆汁、黑胆汁 失去平衡 疾 病
增 生 期 子 宫 内 膜
子 宫 内 膜 增 生 形 成 明 显 的 褶 皱。
前 列 腺 增 生
正常的前列腺直径3-4cm。由于激素的 作用导致前列腺增生,表面呈结节状。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增生
化生 ------ 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因素作 用转 化为另一种性质相似的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
适 细胞数目的变化 萎缩(atrophy)
应
增生(hyperplasia)
细胞类型的变化 — 化生(metaplasia)
萎缩—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
体积缩小,可以伴发细胞数目的减少。
萎缩与发育不全及不发育(hypoplesia and agenesis)
— 器官先天性地部分性或完全性未发育所致体积小。
病理学的观察方法及新技术
大体观察—主要运用肉眼或辅以放大镜、量尺和磅秤
等工具,对大体标本及其病变性状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检测。
组织和细胞学观察— 将病变组织制成切片染色,或
脱落、穿刺细胞涂片染色,显微镜观察。
组织和细胞化学— 俗称特殊染色,通过应用某些组
织化学成分特异性结合的显色试剂,显示病变组织细胞的 化学成分的改变,从而加深对形态结构和代谢改变的认识, 弄清形态改变与代谢改变的关系。
化学物质和药 物损伤的途径
直接的细胞毒作用 代谢产物对靶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诱发DNA损伤 诱发免疫性损伤
遗传变异
化学物质、病毒、射线 细胞内 DNA损伤
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
①结构蛋白合成低下:细胞因缺少生命必须蛋白质而死亡。 ②核分裂受阻:正常时核分裂活跃的(骨髓造血干细胞、 肠粘膜上皮、睾丸精母细胞)的生理性增生低下。 ③合成异常生长调节蛋白:进而形成肿瘤。 ④酶合成障碍:引发先天性代谢病和后天性酶缺陷,细胞 可因缺乏生命必需的代谢机制发生死亡。
细胞水肿
好发部位—肝、心、肾 主要原因—缺氧、感染、中毒 发生机制—线粒体受损、ATP减少、Na-K泵功能障碍 病理变化—肉眼观,混浊肿胀。镜下观:细胞体积增大, 胞浆呈红染颗粒状。胞浆疏松、气球样变。
结局—是细胞轻微损伤的早期表现,病因祛除,恢复正常
淀粉样变(amyloidosis)
粘液样变性(mucoid degeneration)
病理性色素性沉积(patholigic pigmentation)
凝固性坏死 、液化性坏死、
细 胞
坏死(necrosis) 纤维素样坏死
死 亡
凋亡(apoptosis)
与基因调节有关,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 (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
病理学
Path学是一门研究疾病的病 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包括代谢、机能和 形态结构的改变)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认识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的规律 研究目的
掌握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的规律
从而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损伤的修复
变性—即较轻的可逆性细胞损伤,消除刺激因 子后,受损细胞可恢复常态,习惯上称为“变性” (degeneration)。
死亡—严重的不可逆性的细胞损伤。
细胞的变化
正常细胞、适应细胞、损伤细胞和死亡细胞相互间的关系 适应细胞
正常细胞
死亡细胞
变性细胞
损伤的形态学改变
细胞体积的变化
萎缩(atrophy) 肥大(hypertrophy)
肥大图
心肌的肥大与萎缩
增生 —— 实质细胞的增多。增生可导致组织器官增 大。细胞增生时常伴发细胞肥大。
增生的类 型和原因
内分泌性—— 如病理性或生理性的乳 腺及子宫内膜增生。
代偿性—— 如低血钙所致的甲状旁腺 增生,低血碘时的甲状腺增生。
再生性—— 如修复过程的细胞增生, 慢性炎症时的组织增生。
病
普通病理学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理
炎症
为各种不同疾病
学
肿瘤
共同病变基础,是
内
疾病发生的共同规律
容 系统病理学 —在总论的基础上研究和阐述各器官
系统每种疾病的特殊规律,根据各器官系统本身在
功能、代谢上和形态结构上的不同,其病因、发病
机制、病变特点、转归及有关的临床表现和采取的
防治措施也有所不同。
病理学任务
利用障碍。 单纯性缺氧— 空气中氧分压低或气道(外呼吸)障碍。 血液缺氧性— 血红蛋白的质、量异常。
循环性缺氧— 局部性缺血或心、肺功能衰竭。
细胞中毒性缺氧— 直接中毒所致线粒体内呼吸(生物 氧化、主要是氧化磷酸化)
细胞 浆内
细胞浆内高游离钙的作用
磷脂 蛋白质 AT P
DNA
磷脂酶、核酸内切酶 游离钙
缺氧、中毒
功
胞浆内钙转运蛋白,
能
ATP下降
胞膜上的钙泵、钙离子通道
障 碍
细胞损伤
磷脂酶内切 核酸酶活化
胞浆内游离钙↑↑↑
胞浆游离钙所引发的酶活化是多种致病因 素导致细胞损伤发生机制的终末环节。
化学性损伤
化学性损伤的表现 —— 全身性 、局部性、器官特异性
影响化学损 伤的因素
剂量 吸收、蓄积、代谢或排出的部位 代谢速度的个体差异
化生的机理— 可能与干细胞(如上皮组织的储备 细胞,间叶组织的原始间叶细胞)调控分化 的基因重新编程有关,属于细胞的转型性分化。
化生的类型— 上皮细胞之间的化生(鳞状上皮化生, 肠上皮化生),间叶组织之间的化生(骨及软 骨组织化生 )。
鳞状上皮 化生
柱状上皮
化生的鳞状上皮
基底膜
储备细胞
胃 黏 膜 鳞 形 上 皮 化 生
二、器官病理学:18世纪末 意大利 莫尔加尼 700余尸检 《疾病的部位和原因》描述病理情况下器官所发生的形态 变化,并对疾病的原因作出了推测。19世纪初 德国 罗 基坦斯基 3万余尸检 丰富了病理学 《病理解剖学》肉 眼观察对疾病的揭示原始而肤浅。
病理学的发展
三、细胞病理学:17世纪末显微镜问世 19 世纪中叶 德国 威尔啸(Virchow) 《细 胞病理学》提出了“细胞来自细胞”、“细 胞改变和功能 障碍是一切疾病的基 础”“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间的关系”。 缺点: 过分强调局部细胞病变,忽视整个 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反应性。
病理学的发展
四、分子病理学(亚细胞):20世纪30年代 电 镜发现、50年代生物组织切片技术的发展 组化、 分子杂交等技术----形态和功能变化研究紧密结 合。
患者男,37岁,以“规律性上腹痛二年,加重一周”为主诉入院。查体:上 腹部剑突下偏左有压痛。胃镜检查提示“胃窦部溃疡”。经给予甲氰咪胍等制酸 剂、氢氧化铝凝胶等胃粘膜保护剂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症状逐渐缓解,6周 后复查胃镜见溃疡已愈合。
变性 — 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因代谢发生障 碍所致的某些可逆行形态学变化。
细胞水肿(cellullar swelling)或水变性(hydropic ~)
变
脂肪变性(fatty ~)或脂变 (fatty change)
玻璃样变(hyaline change)或透明变性(hyaline ~)
性
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反应
来检测组织中未知的抗原或抗体。其实用范围包括病因诊 断、免疫疾病诊断、肿瘤诊断。
病理学的观察方法及新技术
超微结构观察— 观察病变组织的亚细胞结构。
流式细胞术—快速定量细胞内DNA、测定DNA倍 体类型及肿瘤细胞的生长分数(S+G2/M的比例), 用于淋巴细胞的分型。
缺氧、活性氧
细
补体、感染、药物损伤
胞
膜
的
细胞膜屏障作 用 被破坏
破
坏
信息传递、物质交换、免疫应答
等功能障碍,从而导致细胞损伤。
活性氧类物质的损伤作用
AOS
Activated oxygen species, AOS or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
自由基状态的氧
超氧自由基(O2) 羟自由基(OH•)
人体病理学
病 外科病理学 理 诊断病理学 学 研 究 方 法
B(biopsy)—用局部切取、钳取、 搔刮、摘取等手术方法从患者活体 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C(cytology)—针吸病变组织或采 集病变处脱落细胞涂片染色进行病 理学检查。
动物实验 实验病理学 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
胃 黏 膜 鳞 形 上 皮 化 生
1.该患者为何在胃窦部出现缺损? 2.经过治疗后,局部缺损是如何修复的?哪些组织参与了修复? 3.溃疡愈合后,胃的功能是不是完全修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