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域海洋经济发展

区域海洋经济发展

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经济研究动态一、海洋经济的定义2003年5月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国发〔2003〕13号)中,将“海洋经济”定义为“海洋经济是开发利用海洋的各类产业相关经济活动的总和”,并指出海洋经济涉及的主要海洋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石油天然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船舶业、海盐及海洋化工业、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业和海洋生物医药业。

二、全国海洋经济发展总体状况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海洋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局面,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海洋产业结构优化,海洋基础设施明显加强,海洋经济的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

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显著提高,对沿海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2008年,海洋生产总值达到29662亿元,同比增长11.0%,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9.87%,海洋经济增长速度比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高出近2个百分点,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日益提高。

我国的部分海洋产业在国际上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海洋渔业和海盐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海洋船舶工业造船完工量在2008年跃居世界第二位,港口货物吞吐量已连续6年居世界第一,沿海12个港口的吞吐量超过亿吨,其中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连续4年位居世界第一。

(二)海洋产业结构发生积极变化在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海洋产业结构也得到不断优化。

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由2001年的7∶44∶49,调整为2008年的5∶47∶48,海洋经济呈现出“三二一”的结构。

通过海洋科技创新,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拓展,海洋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以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能利用和其他海洋高新技术产业为代表的一批新兴海洋产业迅速崛起,部分新兴海洋产业逐步形成规模。

同时,海洋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如海水增养殖业、海洋水产品深加工业、海盐精细加工业等。

(三)海洋经济区域布局基本形成区域海洋经济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以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代表的区域海洋经济发展迅速,2008年三大海洋经济区海洋生产总值之和约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88%。

已经开发和正在开发建设的沿海各类经济区鳞次栉比,由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深圳经济特区、海峡西岸经济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辽宁沿海经济带构成的沿海经济区域布局已经基本形成。

三、海洋经济研究的急迫性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制约海洋经济健康发展的因素和问题日趋突出。

从总体上看,海洋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等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很大,影响海洋经济发展的不稳定、不协调的因素仍然较多。

主要问题如下:(一)海洋经济发展缺乏宏观调控和统筹协调一是海洋产业同构、趋同现象严重。

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都以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为海洋支柱产业,其他产业所占比重仍然较低。

海洋生产总值比较高的省份,除了渔业、旅游和交通运输外,其他产业如电力、石油、化工、船舶等逐渐成为支柱产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而产值比较小的其他省份主要依赖渔业、旅游和交通运输的发展。

二是沿海各地临港产业布局相似,如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的重点是交通运输业、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加工、重化工、电力工业等;河北省优先发展临港工业,包括钢铁、石化、重化、能源;天津同样发展重化、石化、海水综合利用等;山东则大力发展造船、钢铁、石油化工、海洋能源等临港工业,环渤海区域产业趋于同构。

如此发展,将会带来新一轮的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问题。

(二)近岸开发过度,资源环境压力巨大目前绝大部分的海洋产业活动和开发利用活动发生在近岸海域,近岸开发呈现明显的过度状态。

可利用的滩涂和浅海已经饱和,岸线开发混乱,70%的沙质海岸侵蚀严重,50%以上的滩涂湿地丧失,近海大部分经济鱼类已不成汛,过度捕捞、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等造成了海洋生物资源日益匮乏。

另外,近岸海域污染加重,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缓解,大部分海湾、河口、滨海湿地等生态系统仍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

2008年,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13.7万平方公里,88.4%的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污染物,部分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污染严重,河流携带入海的污染物总量继续增高。

(三)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一是涉海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弱,产品竞争力不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形成缓慢。

二是主要海洋产业多以资源开发型和劳动密集型为主,海洋产业所形成的产品还主要集中在初级产品阶段,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在海洋产业中的国际知名品牌不多。

三是缺少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难以提高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海洋高技术产业在海洋经济中的比重较低,2008年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等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增加值占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0.54%。

四、研究状况我国海洋经济研究已多年,海洋经济理论和实践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理论体系也日渐完善,本文从经济、战略和环境三个方面综合考虑,探讨海洋经济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从区域、产业和资源的角度来为把握海洋经济未来研究的大方向,提供新的视角。

在海洋经济理论的实际应用方面,力求把握住目前海洋经济发展的几个热点,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以点带面,进行归纳和概括。

沿海区域经济部分,以海岸带管理为轴心,对长三角、珠三角和黄渤海地区几个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区域进行了横向比较、特征分析和路径分析;在产业部分重点介绍了渔业、造船业、港口运输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产业,系统的分析了各产业的现状结构、历史演变、未来趋势,并进行了实证研究;环境保护部分介绍了目前我国海洋环境污染与保护现状,重点介绍了在海洋经济中研究比较热的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等研究课题。

五、研究热点介绍(一)海洋经济学科理论研究1、学科内涵研究海洋经济理论研究的核心组成部分无疑是海洋经济学。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已将海洋经济学专业设置代码为020116,冠名以“海洋经济学”或类似称谓的著作也已出现,这说明海洋经济学在我国已经初步成长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

不同学科对应着不同的研究对象。

我国的海洋经济学被界定为“以整个海洋经济活动及整体的运行作为研究对象,以合理控制、科学协调和维护国家海洋经济整体利益为目标的经济理论”,或者“研究海洋开发和保护中各种经济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微观层面研究海洋经济微观层面,旨在揭示某区域某海洋产业背景下具有一般性的微观主体经济行为及其交互特征。

国内陈可文较早对海洋微观经济理论问题进行了系统描述。

他将海洋市场分为产品和要素两类,对各类市场分别按照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四种结构进行归纳,并且初步描述了在海洋水产品市场、海洋油气、海盐及矿产品市场、海洋运输服务市场、海域使用市场、海洋资本市场、海洋劳务市场、海洋经营者市场等的具体结构特点和价格决定机制。

此外,尚有部分学者对技术市场和科技旅游市场进行过探讨。

不过,总体来看,国内目前在海洋微观层面的研究相对薄弱,如对海洋经济微观经济主体的供求行为缺乏更深入的提炼和公理化说明,体现不同海洋经济产品和海洋公共物品特质的数理模型尚未建立等。

3、中观层面研究海洋经济中观层面作为联系海洋宏微观经济的中间形态,从产业角度看主要研讨不同海洋产业的总量特征、各产业细类间之关联和产业经济管理及政策基本模式,从区域角度看主要研讨反映一国涉海区域的总量特征、各区域单元之关联和涉海区域经济管理与政策基本模式。

国内学者在考察我国海洋产业现状时,在一般性的理论描述之外,还提出了一些海洋产业优化方法(见表1)。

表1总体来看,目前国内学界对海洋中观经济层面的研究集中在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和区域经济管理两个主题。

两主题研究分别借鉴了产业组织理论和区域经济理论较为成熟的研究成果,个中总结性、描述性工作也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提供了现实背景和重要议题。

4、宏观层面研究海洋宏观层面旨在从整体角度考察一国海洋经济的聚合特征与政策模式,它侧重从总量(而非结构)角度研讨一国海洋经济总体增长与发展议题,其内在的局部性产业结构与区域结构机制可在中观层次得到解释,其个体行为机理可由微观部分予以说明。

总体来看,国内学界对海洋经济宏观统计、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均做出了一些有益探索。

何广顺、王晓惠、周洪军、郭越、徐聪春系统研究了海洋生产总值(GOP)的核算方法,提出了匡算海洋生产总值的剥离法与扩展法;并且认为在两法之外,还可根据既有海洋经济统计数据建立模型,然后验证或修正基于剥离法和扩展法匡算的海洋生产总值。

目前海洋经济宏观层面研究总体上仍处于简单描述阶段,富有海洋特色的精练化的数理模型(体系)还未建立。

随着更多经济学者对海洋经济问题的关注,海洋经济宏观层面研究或许会更趋深刻且系统。

(二)循环海洋经济研究1、定义循环海洋经济发展是指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就是把清洁生产和废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循环经济系统是由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等要素构成的大系统。

这个循环系统需要我们与生态资源和谐相处、合理配置、有效利用才能为我们人类提供不断的财富而不至于枯竭。

2、相关研究介绍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发展海洋循环经济进行了探讨和论述(见表2)。

表23、以大连为例的简要介绍以上述关于海洋经济发展研究为基础,通过课题组成员对大连周边沿海地区以及宾海旅游地区的实地走访与观测,了解海滨、沿海各种不同环境区域的不同海岸区域的现实特征,也就是生态经济角度的可持续利用方面研究,对大连海洋经济建设产业网体系的粗略调查和分析;从经济层面和教育宣传层面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和提示,强调人的因素是做好环境保护的关键所在,人海关系即人类与海洋之间的关系是人地关系的一种类型,其主要反映在人类对海洋的依赖性和人类的能动性两方面,相互关联,两者缺一不可。

4、发展海洋循环经济的措施(1)加强海洋管理,贯彻循环经济发展理念。

在海洋规划管理方面,提高海洋资源配置水平,调整结合海洋经济结构与海洋生态环境相协调统一。

引进、实施和控制循环经济新模式,对一定时期经济增长幅度、能源消费指数、废弃物排放标准、利用资源效率差值、资源循环利用再生比等指标进行预测、检测和监测,才能提高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效率。

(2)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加强调整海洋产业结构,构建海洋循环经济的产业链网络体系。

首先,优化和改善大连的产业结构,形成以海洋运输业为主体,海洋造船业、旅游业、油气业、水产业、海洋药业等重点发展的布局,培育经济增长的新的支柱性产业。

其次,改造传统海洋产业,促进传统海洋产业的现代化发展,提高海洋高技术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