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管理
全球视野下的我国公共卫生危机管理
摘要:本文主要说明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危机管理概况,特别是这方面做得非常突出的美国的情况,来和中国的公共卫生危机管理进行对比,找到中国在该方面的优势和不足,并从中汲取经验,将其完善和健康,以在今后能够更好的应对公共卫生危机,为人民提供安全保障。
关键字:公共卫生;危机管理;中国;经验
1 引言
国际上一般把危机定义为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产生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因素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
公共卫生危机管理,是指为避免或减少危机所造成的损害而采取的危机预防,事件识别,紧急反应,应急决策,处理以及应对评估危机等的管理行为,目的在于提高对危机发生的预见能力,危机发生后的救助能力以及事后的恢复能力,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管理,具有显而易见的不可逆转性,要求能在相当有限的时间里做出重大的决策和反应;这类危机是指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2 国外
2.1 美国
9.11事件后,美国的军队在废墟中援助被埋葬的人们,然而,当时的军队并没有采取对自己的强有力的保护措施,导致后来出现一大批军人患上了矽肺这种病。
矽肺是因为吸入了太多的尘土,尘土里含的Si变成硅酸使肺细胞受到损伤,而导致呼吸困难的一种疾病。
如果当时士兵都戴上了口罩,那么他们就能很好的保护自己了。
这说明美国政府在公共卫生危机管理方面也有疏忽的一面。
后来,美国民间兴起了为得矽肺的士兵的募捐活动,筹钱为他们治病。
这说明美国人民的危机意识很强。
关于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评测方法,各国也不尽相同。
其中,美国联邦应急管理局开发了一种网络在线应急考试。
它有相应的应急培训课程,覆盖的内容特别广。
考试后,考生会收到e-mail的成绩单,使参与者对自己的应急能力有正确的判断。
而且这个考试时全民都可以参与的。
美国一直很重视应急演练,各个领域都开展了各种类型的应急演练,其中在公共卫生领域有著名的美国高级官员演练(Top Official Exercise。
这是2000年由美国国会发起,针对恐怖袭击导致的鼠疫疫情及放射性事件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的全面的演练。
美国的联邦反应计(FRP ,Federal Response Plan) 规定:处于高危险地区的居民和个人应对灾害有所准备,并保证至少72 小时内能自给自足。
地方志愿者机构应尽可能提供最大限度的食品、住所和灾害急救服务,制定在灾后72 小时无外援的情况下照常提供上述服务的计划。
2.2 和英国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从1992 年开始就通过参与当地每年的应急演练来检测其设计的应急反应计划和程序的效果,并且从1997 年起参与当地的应急计划指导委员会附属的应急演练设计委员会,不断的改进、发展应急演练,对应急演练做了大量研究,同时收集整理了每年的应急演练报告,为应急演练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英国公平免费的医疗制度曾“令世界都羡慕”。
2.3总结
在国外的一些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其政府和人民的公共危机意识是很强的,一旦遇到危机事件就能快速采取措施进行防护。
像对人民应急能力的考核,对高官应急能力的培训和演练,都使得整个国家的公共卫生危机管理不断巩固和健康。
因为,使人要面对种种卫生危机的袭击,只有人的意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解决问题才不会是一件难事,所以说,人
是主体,人必须有危机意识和防护意识,危机管理才能真正完善。
其次,许多国家起步较早,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等国家在这方面,通过实践,取得了不少的经验和成绩,值得借鉴。
当然,不能否认,经济因素占了很大地位。
像一些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根本无法应对简单的危机事件,主要因为没有足够的储备,没有很好的应急系统,更别谈应急预案了。
3 中国
3.1 不足
在中国,由于人口过多、经济发展不均衡等诸多原因,人民在公共卫生危机事件方面的忧患意识并不强,而且,许多应急知识和能力都没听说过,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公共卫生危机管理。
2003 年,中国卫生总费用占GDP 的比重仅为5.3 % ,不仅低于发达国家8.5 %的比重,而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5.7 %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5.6 % ,只略高于最不发达国家的水平
4.4 %。
中国政府的投入还应该更大一点。
国家也没有大力研究应急能力测试方法,如问卷;也没有相应的课程对人们进行培训。
所以国民这方面的素质着实不如某些西方国家。
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实在非典、禽流感等发生后,才开始发展起来的。
目前主要的应急演练有:针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医院等的应急能力检测演练;针对食物中毒、核辐射事件、职业中毒的应急演。
国外在兼顾全面性和针对性上做得较好,而我国的应急能力测评多时针对很窄的机构、部门测评。
SARS的爆发,是人们始料不及的。
最开始,由于卫生局的疏忽、国家没有任何的应急机制,导致了SARS的扩大和加剧。
3.2 发展
中国的公共卫生危机管理也在发展之中。
像应对甲流,比应对SARS采取了更快速有力的措施。
从对外公开消息到教育全民防护方法,从物资储备到疫苗研究,行动果断明确,有效地控制了疫情。
再如,汶川地震。
没有预测到是一个遗憾,但是震后的措施很到位。
援兵很及时,疾病控制的比较好,物资储备运送快,民心也得到了安抚。
从SARS事件中,我们看到了应急管理的空白。
温家宝总理和王汉章都认识到了这个空白需要马上填补;现在,应急机制也在逐步完善中。
目前我国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包括《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25 件专项预案、80 件部门预案,共计106 件,基本覆盖了我国经常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的主要方面。
3.3 经验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从许多卫生危机事件中,我们可以总结经验。
3.3.1 人民的危机意识
国民有一定的危机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只有有了这种意识,才能正确地对待突发的卫生事件,不慌不乱的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
如果不具备任何常识,只等着国家和政府救援,会失去最佳时期,造成恶果。
3.3.2 政府的主导作用
在公共卫生危机事件中,政府将发挥主导作用。
政府需要有危机事件的预案,需要指挥和配备急救人员及时赶到现场,需要协调不同部门采取紧急措施,需要准备各种物资,需要采取措施保护其他人员……这时,政府的命令要果断快速。
在这之前,政府需建立一套危机管理制度,进行人员培训、研究理论、设计方案等。
3.3.3 强烈的时间观念
突发事件爆发后,应该抓紧时间果断行事,在危害扩大之前就控制住危机,阻止它继续蔓延。
在许多传染病的控制上,时间就是生命。
3.3.4 各种机制的建立
首先是消息的传播。
一旦爆发了突发事件,就应该立即通知全国人民,让大家都参与其中,积极对抗危机,保护自己。
同时,消息的公开,会让大家更加相信政府,更好的配合政府,这样可以很好的帮助政府应对危机。
其次是保障机制,包括立法保障、信息保障、工程保障、物资保障、资金保障、队伍保障、医疗救护保障和治安保障。
其中任何一个保障都对危机的处理有着重大的作用,所以必须得建立和健康。
制定应急预案能以最快的地速度发挥最大的作用,有序地实施救援,尽快控制事态发展,减轻事件造成的巨大危难。
4 总结
以全球的眼光来看待公共卫生危机管理,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制度称得上是完善的。
大部分国家都处于一种摸索和实践的状态,只有极少数的发达国家具备比较好的机制。
中国也在不断的完善自己的制度,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其欠缺和不足依旧需要补充,根据目前的形势,中国也必然在这个领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建立一个健康的管理机制,让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 Global . security org/security/ops/index top off/html
[2]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3] 张议丹,郝艳华,吴群红,刘艳瑞,高姝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测评方法及应用现状研究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年第4期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