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8年第5~12、Z1、Z2期目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8年第5~12、Z1、Z2期目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8年第5~12、Z1、Z2期目录第5期数学教学方法的现代发展/章建跃//05,1-3+13向量与空间想象能力/王尚志等//05,4-6平衡: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要义——一节省级优质课:“平均变化率”课例及其点评/张健//05,7-12关于新课程必修模块不同顺序教学安排的思考讨论/王尚志;张思明//05,13例谈数学教学目标的多维性设计/郭社会//05,14+21新课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与方法”目标探微/曹凤东//05,15-172007年高教数学陕西卷数列题的解题分析/罗增儒//05,18-21几何角正射影的定性与定量研究(续) /陈云烽//05,22-24例谈算法思想在中学数学中的渗透/赵军//05,25-26一道竞赛题的证法改进和结论推广/胡维欣//05,27-28一个三角形角的不等式的再思考/安振平//05,28回归课本——高考数学复习的公理/裴光亚//05,29-31函数、数列和不等式/孔峰等//05,31-34三角函数、平面向量、排列组合与概率统计/谢志庆等//05,34-37立体几何/陈炯生等//05,37-40解析几何/常晓兵等//05,41-43课本新增内容/丁尔法等//05,44-45应用向量解决平面几何问题/史义飞//05,46-48数学教学中形式化与非形式化的研究综述/罗静;王光明//05,49-50+59高中生数学认识信念的调查与思考/唐剑岚等//05,51-55“三割线定理”的再研究/赵临龙//05,56中国清代的数学教育/张雄//05,57-59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05,60-61江苏省2008年高考方案简介及数学科《考试说明》变化分析/杨志文//05,62数学教育:国际比较的视角与方法——读吴晓红教授《数学教育国际比较的方法论研究》/秦岭//05,63-64第6期构建学生容易理解的数学教育形态——10个案例/张奠宙;路建英//06,1-3+6教材的重组与创新/裴光亚//06,4-6精彩,未曾预设——谈数学课堂的非预设生成/邵潇野//06,7-9关于课堂教学中数学探究活动的几点思考/金晔//06,10-12由一道最值问题引发的层层思考/蒋柏孟//06,13-14+32让激情与智慧共生——“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课例及其点评/江春;孙大勇//06,15-17 “反比例函数”内容分析及施教建议/韩春见//06,18-21“垂直”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陈德前//06,22-24从一个假命题说起/闵耀明//06,25-27用联想法编题例说/蔡世英//06,28-29“垃圾桶”里的数学问题/黄金声//06,30从不同角度探求一道试题的本质/张宏政;郑伟君//06,30-32试题编拟的技术性建议/罗增儒//06,33-37命制二次函数中考题的实践与思考/朱宁文//06,37-39论数学试题的质量标准/孔凡哲;潘冠//06,40-42热点题型分类评析方案设计问题/朱建明//06,43-47分类讨论问题/易良斌//06,47-50初中数学竞赛专题讲练实数的计算/任志昌//06,51-52合理理解教育形态的数学知识——理解“角”的定义的启示/邝孔秀//06,53-54HPM视角下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教学设计/皇甫华;汪晓勤//06,55-57由《课程焦点》透视美国数学课程改革现状及其启示/龚玲;叶立军//06,58-60+64Inspiring Questions from the Sea of Examinations(题海拾贝) /张民欢//06,612~(1/2)的故事/陈丽英;杨之//06,62-63对名不副实的“数学猜想”说不/冯洪生;张生安//06,63第7期向量与空间想象能力(续) /王尚志等//07,1-2+6高中数学课程中的二分法——对“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一堂课的思考/张劲松;郭豫//07,3-6“同课异构”的比较与反思——从“二分法”三节课说起/雷晓莉;王芝平//07,7-9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示错教学/谢全苗//07,10-13新课标下圆锥曲线定义的教学改进及反思/王修汤//07,14-16对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旁白”的几点认识/董入兴//07,17-19对高中数学新课程《第一模块验收评价》之管见/李广修//07,20+28对高中数学新课程课时偏紧问题的一些认识/罗强//07,21-24内容削减要求降低功能增强——课例: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黄安成//07,25-282007年高考数学陕西卷数列题的解题分析(续) /罗增儒//07,29-31轨迹求向量法/陈云烽//07,32-33一道高考题解法引发的思考/王强芳//07,34-35+38常规题改编为探究题的变式方法初探/王克亮//07,36-38审题新概念/曹丽鹏;罗增儒//07,39-45三角法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刘东//07,46-49高中数学“拓展型知识”栏目的调查研究/黄加卫//07,50-52(-∞,0)∪(0,+∞)是一个区间吗? /吴有昌//07,53+57施泰纳—莱莫斯定理新证/汪玉生;唐录义//07,54一个不寻常的恒等式/石长伟;刘录平//07,54IB数学(高水平)与AP微积分(BC)的异同初探/马峰//07,55-57移盘游戏/张越//07,58-59代数与几何的结合/潘亦宁//07,60-61几何实验课的起源与现状/闫焱//07,61-62欢迎参加“我最满意的一节课”数学新课程教学课例大赛//07,63第8期教学的智慧/裴光亚//08,1-3且看高效课堂的“打造”——观台州市数学优质课评比有感/陈林香//08,3-5+11从数学化过程看中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对一次省级评优课活动的注记/周建勋//08,6-7 反比例函数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与学习迁移/程阳清//08,8-11用好用活教材中的主题情意图/郭文玲//08,12-13数理超战棋及其教学实践(一) 运用数理超战棋进行数学学法创新的尝试/高伟鹏//08,14-16 课例: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王一杰//08,17-19点评:彰显“解决问题”内涵的三个转变/周如建//08,19-20+60“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探讨/孙学东//08,21-22例析动态视角下几何解题思路的形成过程/张宏政;马力军//08,23-25由一道“希波克拉底月牙形”习题引发的思考/段春炳;邵文鸿//08,25-27新颖激趣平中见奇/潘建明//08,28-29一道彰显新理念的考题/邢成云//08,29+56试题编拟的技术性建议(续) /罗增儒//08,30-33论数学试题的质量标准(续) /孔凡哲;潘冠//08,34-36数与代数/刘婷;朱昌宝//08,37-42空间与图形/刘英英;郭杏好//08,42-46统计与概率/吴永刚;董建功//08,47-51恒等式的证明/桂文通//08,52-54对湘教版教材中“ASA”判定教学的商榷/王金萍;王劲松//08,55-56数学史教学的尝试——一堂数学活动课的教学实录与反思/袁银宗//08,57-60题海拾贝/梁春侠//08,61充分挖掘节前语内涵提高教学资源的有效性/金荣乐//08,62-63生成,让数学课堂绽放生命的光彩/羌建中//08,63-64数学史教学的尝试——一堂数学活动课的教学实录与反思/袁银宗//08,57-60题海拾贝/梁春侠//08,61充分挖掘节前语内涵提高教学资源的有效性/金荣乐//08,62-63生成,让数学课堂绽放生命的光彩/羌建中//08,63-64第9期向量的概念和应用/王尚志等//09,1-3再谈数学命题的教学策略/王光明;戴永//09,4-7返璞归真:从具体到抽象——对一则教学片断的解构/杨佩琼;王一杰//09,8-10“算法初步”一章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杨志文;杜瑛//09,11-13线段的定比分点在教材中的编排/徐章韬//09,14-15+20用正弦线法作正弦曲线教学中的两个问题/楼文胜//09,16-17关于新课程必修模块不同顺序教学安排的实践与思考(之一) /陈小红//09,18-20关于新课程必修模块不同顺序教学安排的实践与思考(之二) /朱耀习//09,21-22两个定点相关联的轨迹问题讨论/陈云烽//09,23-26一道简单数列题的解题失误及其纠正/文晓宇//09,27一道课本例题的解法探究/周金国//09,28-29解三角形题时关键要抓住什么/周伟忠//09,29-312008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 //09,32-352008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09,36-39解析法及其应用/任楠;薛党鹏//09,40-43本刊第五届中学生数学智能通讯赛试题//09,44-46如何进行新课程选修模块中新增内容的教学——高中“矩阵与变换”内容教学行动研究/郗玲玲//09,47-50数阵的一种迭代/苏克义//09,50-51高中生对斜率概念的理解/张献峰//09,52-54+60美国高考及其数学考题特点浅探/王奋平//09,55-57几何问题运算化的倾向与思考/何继刚;方悟//09,58-60平面解析几何的产生(三)——笛卡儿与解析几何/汪晓勤//09,61-62向量/尧羽;安文娟//09,63-64第10期数学基础知识及其教学的再认识/章建跃//10,1-3从教学中问题看教师的知识高度/裴光亚//10,4-5剩余学习与有效减负/蔡碧//10,6-9新课程下数学理解与促进学生数学理解/王爱珍//10,10-13+48敢于舍弃课堂中的非本质活动/余献虎//10,14-16课堂革命:从“勾股定理是中国的?”说起——引导学生“再创造”的发现式教学研究与实践/符永平//10,17-20数理超战棋及其教学实践(二) 数理超战棋在“三角形”教学中的运用/高伟鹏//10,21-22+64 谈人教版“三角形”一章的教学/王赛英;赖玺艳//10,23-26二次函数教学探讨/李晋科;倪先德//10,27-30一道中考数学试题的分析/宫运生;齐荣惠//10,31-32解读与“面积”相关的试题/苑建广//10,33-36对一道数学试题的分析与反思/姜洋//10,37-38“文字表述”类中考题探微/吕小保//10,39-42以能力立意,为教学导航——谈一道中考模拟压轴题的编制策略及经历/陈林香//10,43-45方程(组)的解法/陈锋//10,46-48难得一见的好题为何引发争议/金绍鑫//10,49-50数学“分层自学辅导”教学实验与思考/王力//10,51-53HPM视角下激发数学兴趣的教学设计/黄桂青;董益飞//10,54-56Inspiring Questions from the Sea of Examinations/田枫//10,57本刊第五届中学生数学智能通讯赛试题/桂文通//10,58-61对一道课本例题的修改建议/卢占国//10,62课改实验状况与思考/史青山;王从珍//10,62-63第11期从数学知识教育到数学文化教育/胡典顺//11,1-3+8新课程中,函数应用难在哪/王嵘//11,4-5如何认识“十字相乘法”?(一) /王尚志等//11,6-8结合三节数学课堂实录反思问题情境的设置/马吉超//11,9-12数学讲评课应如何设计更科学合理/魏本义//11,13-15+31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定理教学的讨论/俞求是//11,16-17“柯西不等式与排序不等式”单元教学建议/褚人统//11,18-20教育叙事——开放策略下的认识封闭/罗增儒//11,21-25两个定点相关联的轨迹问题讨论(续) /陈云烽//11,26-28解析几何中两条“伪直线”之探析/屠丰庆//11,29-31透过现象看本质——兼谈数学解题反思/高鹏//11,32-34别证与体悟/曹松青;曹友良//11,35+42六种数学思想,诱发一题多解/聂文喜//11,36-37本刊第五届中学生数学智能通讯赛参赛细则//11,37高中数学竞赛中常用的思想方法递推方法及其应用/刘康宁//11,38-42统计教学中教师教育发展的若干新理念——ICMI/IASE-2008研究评价/谢益民//11,43-44数学开放题的测试与影响因素分析/顾文军;郑广涛//11,45-48高中数学过程性评价的实践与反思/周鸿高//11,49-51一个有趣的数论定理/王凯成//11,51-52美国ACT高考及其数学考题特点浅探/王奋平//11,53-54+61向量与数的乘法/乔南//11,55+59平面解析几何的产生(四) /汪晓勤//11,56-59招聘高中数学教师专业测试题/李佑实//11,60-612008年高中数学教师解题基本功技能大赛试题//11,62-632008年高中数学教师解题基本功技能大赛参赛细则//11,63全国第九届数学方法论与数学教育学术研讨会(简称PMⅨ)通知//11,64第12期数学基础知识及其教学的再认识(续) /章建跃//12,1-2+5关于数学竞赛/裴光亚//12,3-5动手实践的教育要义与实践反思/张军荣;罗新兵//12,6-8数学课堂教学结尾方法设计/汪英//12,9-10构建促进课堂复习教学的过程评价体系/吴增生//12,11-12课堂革命:从“勾股定理是中国的?”说起(续)——引导学生“再创造”的发现式教学研究与实践/符永平//12,13-15数理超战棋及其教学实践(三) 数理超战棋在“四边形”教学中的运用/高伟鹏//12,16-18大班环境下个性化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周福群//12,18-21“一次函数图象和性质”教学回顾与点评/朱永瑛//12,22-24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材分析与施教建议/周永红//12,25-28“相似”一章的教学分析与建议/张卫明//12,29-33“花开满堂”又未“圆”——三篇面积探究文章的延续/蔡卫兵//12,34-35对基于课标的高中招生考试数学试题的思考/余献虎//12,36-39一道颇有创意的中考题/张祥淳//12,40-41一道题的拓展/戴向阳//12,41-42初中数学竞赛专题讲练不等式的解法/邹守文//12,43-452008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试题讲解/刘康宁//12,46-50把握本质揭示真知——读《数学评价数学素养数学哲学》一文的几点思考/王四宝//12,51-52对一教学片断的质疑与商榷/姜鸿雁;金绍鑫//12,53-54竞赛题数学史背景之管见/王尧兴//12,55-57题海拾贝/田枫//12,58对一道数学试题的再思考/刘旭亮//12,592008年全国中学数学教师解题基本功技能大赛参赛细则//12,60 2008年初中数学教师解题基本功技能大赛试题/向中军等//12,60-62 对第14题(2)的解题反思/李靖//12,62-63对第15题的解题反思/纪高峰//12,63-64第Z1期结构良好试题编拟的基本要求/罗增儒//Z1,1-3中考数学复习的战略决策/裴光亚//Z1,4-6+9中考复习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袁银宗//Z1,7-9有理数/李树臣//Z1,10-14整式及其运算/朱光伟;薄守茂//Z1,14-18分式及其运算/巨泳;王玉成//Z1,18-22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韩晓辉;张晓华//Z1,22-25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巨申文;郑兴科//Z1,26-30分式方程/邢成云//Z1,30-34一元二次方程/倪先德//Z1,35-38不等式与不等式组/闾炜//Z1,39-43函数及其图象:平面直角坐标系、一次函数/蔡建锋//Z1,44-47函数及其图象:反比例函数/安国钗//Z1,47-50函数及其图象:二次函数/白飞//Z1,51-55图形的认识/赵峰//Z1,55-59图形的变换/许永江//Z1,59-63图形的全等/魏贤志;张杰//Z1,63-67解直角三角形/马建//Z1,67-71四边形/王群业//Z1,71-75图形的相似/冯君柏//Z1,75-78圆/袁福臣//Z1,78-82统计知识/邢成云;郝恩滨//Z1,83-87概率知识/渤海风//Z1,88-91信息问题/曾庆丰;姜红成//Z1,92-95阅读理解问题/庆丰;王启超//Z1,96-99探究性问题/钱云祥//Z1,99-102运动型问题/黄世民;林顺民//Z1,102-106应用性问题/张锋//Z1,106-108开放性问题/周建勋//Z1,108-110怎样快速解答中考选择题/张建明//Z1,111-114怎样快速解答中考填空题/倪俊//Z1,114-117数学中考解题的宏观驾驭/惠州人//Z1,118-128第Z2期重视数学经典的传播/蔡上鹤//Z2,1-4+16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几何(二)(续) /王尚志等//Z2,5-6如何做好高中数学课程的第一模块验收评价? /王尚志;张思明//Z2,7-9如此创设情境为哪般?——关于“二分法”的教学情境/杨佩琼;王一杰//Z2,10-12从直观到抽象: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数学1》(北师大版)教材的思考与分析/罗新兵;陈德裕//Z2,13-16发展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要领/王林全//Z2,17-20高中数学命题的反思性策略/戴永;王光明//Z2,20-21本不该发生的课堂“意外”/吕增锋//Z2,22-23高中数学实验教学创设的几种途径/王小红//Z2,24-26+37目标设计步骤及其注意问题/白改平;褚海峰//Z2,27-29对两则教学案例的反思/褚红英//Z2,30-31几何角正射影的定性与定量研究/陈云烽//Z2,32-35导数判断数列单调性的误区/丁伟//Z2,36-37一个面积问题的多角度审视/尉贵生//Z2,38-39横看成岭侧成峰——选取不同的样本空间和抽样方式计算摸球模型的概率/鲍为民;徐沥泉//Z2,39-42三角函数解题中隐含条件的挖掘/余锦银//Z2,43-44+120探究:在细节中萌生/权大学;安振平//Z2,45-46高考数学模拟新题集锦第一部分传统内容一、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陈小鹏;毛仕理//Z2,47-50高考数学模拟新题集锦第一部分传统内容二、函数与导数/刘大鸣等//Z2,50-58高考数学模拟新题集锦第一部分传统内容三、平面向量与三角/陈柏良;陈云平//Z2,58-62高考数学模拟新题集锦第一部分传统内容四、数列与不等式/安振平等//Z2,62-70高考数学模拟新题集锦第一部分传统内容五、立体几何/岳铁旺;岳建良//Z2,70-75高考数学模拟新题集锦第一部分传统内容六、解析几何/张留杰;楼可飞//Z2,75-83高考数学模拟新题集锦第一部分传统内容七、计数原理与复数/侯有岐;曹凤山//Z2,83-85高考数学模拟新题集锦第一部分传统内容八、概率与统计/金良//Z2,85-89高考数学模拟新题集锦第二部分新增内容九、算法初步/徐加华;黄毅文//Z2,89-92高考数学模拟新题集锦第二部分新增内容十、推理与证明/董裕华等//Z2,92-96高考数学模拟新题集锦第二部分新增内容十一、三视图/王欣国;洪光华//Z2,96-101高考数学模拟新题集锦第二部分新增内容十二、数学选修系列4/黄桂君;郭键//Z2,101-105+110高中数学竞赛中常用的思想方法体积法及其应用/党效文//Z2,106-110课例反思时时有教师发展步步高(续)——教学应是一种学术活动/罗增儒//Z2,111-116课标教材《数学3》中“算法初步”教学情况的调查研究/杨开山等//Z2,117-118近似解落在“夹逼”所得的区间外,能刻画“二分法“的“逐步逼近”思想吗? /董入兴//Z2,119-120 Z 数再探/杨先义//Z2,121K数的对偶数再探/杨志明//Z2,121蝴蝶定理逆定理的一个证明/王建荣;上官军胜//Z2,121两个几何等式/丁遵标//Z2,121-122平面解析几何的产生(二)——费马与解析几何/汪晓勤;柳笛//Z2,122-123积极促进国际数学教育的交流和发展——纪念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成立100周年/孙宏安//Z2,124-125平面解析几何/乔南;安文娟//Z2,126-12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