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都市燃气业进入业态变迁期都市化推动都市燃气行业稳步进展都市燃气是都市居民、工商户的生活能源之一,用于炊事、制冷等。
它包括管道气和瓶装气。
管道气要紧是管道煤气、管道天然气。
瓶装气差不多是液化石油气(LPG )。
作为公用事业,都市燃气行业进展的动力来自都市化。
一方面,都市的“集聚效应”使集中供气成为可能;另一方面,都市生活要求使用燃气清洁高效的生活能源。
从统计数据来看,反映燃气行业进展的重要指标――年度供气量与都市人口数量在增长方向和速度上都差不多一致。
都市化是推动燃气行业进展的动基于以下理由,我们相信都市燃气行业以后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
基于对都市化进展的良好预期,⏹中国都市化始终保持较快增长速度,都市人口的增加扩大了燃气潜在用户数量。
⏹作为公用事业进展最有力的推动者,政府在“十五”专项规划中提出目前都市气化率由84%提高到95%。
⏹越来越多的都市对能源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使得煤、汽油等重污染能源的使用受到越来越严格地限制。
⏹家庭小型化趋势有利于人均用气量的增长。
经验表明,户均人口越少,人均年用气量越高。
目前都市中差不多出现了户均人口不断下降的趋势,预示人均用气量不断上升。
都市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上升,环保意识不断提高,也有利于都市燃气行业的进展。
各业态增速不一不管从用户依旧用量上看,目前液化石油气是都市燃气的主体。
2001年,都图2:2001年我国都市燃气图2:2001年我国都市燃气市燃气用户中瓶装液化石油气用户大约占64%,管道气用户占36%。
以热值计算,总体消费量中液化石油气占58%,煤气占18%,天然气占24%。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目前液化石油气占燃气液化石油气以石油为要紧原料,以钢瓶为要紧消费、运输载体。
由于运输方便,液化石油气在燃气进展初期较快增长。
中国差不多成为世界上第三大液化石油气消费国。
近年来,液化石油气的供气量和用户数一直平稳增长,但对比80年代、90年中期21%的年平均增速,增速明显放缓。
基于以下理由,我们认为,液化石油气增长速度会进一步放缓。
可能液化石油气以后增气源短缺。
我国石油供需缺口差不多达到600万吨,并以每年100吨左右的速度扩大。
⏹价格波动。
国际石油价格的经常性巨幅波动造成液化石油气成本不稳定。
⏹供应波动。
一些都市的液化石油气是大型化工企业的副产品,一旦上游化工厂生产出现波动(比如设备大修),液化石油气供应随之波动。
⏹出于安全、便利的考虑,都市燃气的最佳选择应当是管道气,而且装液化气只是过渡性气源。
越来越多有条件的都市选择管道气作为都市燃气主体。
但瓶装液化石油气关于那些规模较小、离天然气气源较远、缺乏煤气生产点、环保要求较高的都市,仍然是最佳选择。
管道煤气以固体煤为要紧可能管道煤气以后下滑原料,以调压管道作为运输载体。
易于调控治理,方便用户使用。
但需要有一定规模的制气企业,铺设大面积的燃气管网。
2001年,管道煤气尽管用户数仍在增长,但供应量明显下滑。
我们认为这种下滑会在以后持续。
缘故在于:⏹气价倒置。
专门多都市的管道煤气制气成本高于零售价,制气企业和分销商不得不依靠政府补贴生存,没有动力扩大生产。
⏹污染较大。
由于工艺和成本的缘故,煤气中仍然含有一些污染环境的杂质,比如硫。
不符合越来越严格的环保要求。
⏹管道煤气的供应仍然受到制气企业生产波动的阻碍。
⏹热值不高。
由于含有较多杂质,煤气的燃烧效率明显低于天然气和石油气。
在天然气供应气源得到保证后,越来越多的都市选择管道天然气来替代管道煤气。
管道天然气以通过净化提纯的天然气为原料,以都市调压管网为载体。
天然气原料通过长输管道从天然气气井直接猎取。
1998年以来,管道天然气的增长呈现加速态势。
我们可能,增速会进一步加快。
一方面,管道天然气相比其他都市燃气,具有明显优势;另一方面,制药管道天然气进展的瓶颈被突破。
相对其他燃气,管道天然气产品本身具有明显优势。
⏹ 清洁。
由于成份较纯,天然气几乎是零污染的能源。
⏹ 稳定。
成本上,天然气开采、运输成本比较稳定;来自天然气气井的供应量比较有保证。
⏹ 高效。
天然气热值较高,一般是煤气的两倍左右;我国进展管道天然气的两个最大障碍是,气源和价格因为,因为我国天然气资源绝大多数处于西部,无法为能源消耗较大的东部地区利用,通过净化、长距离运输的天然气管道天然气相对其他燃气具有明显优势,在气源、价格瓶颈被突破的价格较高,无法为消费者同意。
天然气行业的进展,特不是一系列天然气工程的建设,逐步清除了障碍。
1998年以来,政府开始大力促进天然气行业进展。
提出2010年天然气在一次性能源消费中比例不低于6%,而2001年那个数据为2.5%??政府推动下,“陕气进京”、“川气东输”工程有所扩大,“西气东输”、“广东LNG”等大型工程在2002年实施上马,专门大程度上?决了东部地区天然气气源问题。
以西气东输为例,其管道干线穿越新疆、甘肃、宁厦、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和上海市,全长约4000公里。
2005年供气量可能达到120亿立方米。
通过中输管道、压缩天然气槽车等设施,天然气供应的经济区域大约是主管道附近300-500公里地区。
沪、苏、浙、皖、豫地区的绝大多数都市都在气源覆盖区域内。
天然气工程也为突破管道天然气的价格瓶颈提供了保障。
从目前各地区管道天然气的定价实践来看,管道天然气价格恰恰是针对当地市场上竞争性燃料价格而制定的。
比如“西气东输”工程上海地区初步确定的1.35元的天然气价格,就充分考虑了上海本地目前0.91元的煤气价格和浦东地区 2.1元的天然气价格。
如此,一般而言,同热值的天然气与煤气价格相差不大,比液化石油气廉价1/3,比电力廉价1/2。
竞争性的价格激发旺盛的市场需求。
由国家计委计算出的上海、江苏和浙江地区的天然气需求量,2005年达到83亿立方米,2010年达到145亿立方米。
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力量推动管道天然气进入高速进展时期。
管道天然气增长前景成熟管道天然气的市场现状,可能确实是我国管道天然气行业进展的方向。
⏹ 尽管存在地区消费适应的不同和能源禀赋差异,发达国家都市燃气构成比例仍然对我国有借鉴意义。
发达国家都市差不多使用管道气,瓶装气只供车船使用。
煤气从80年代起逐步退出管道气的构成,天然气占都市燃气比例平均在75%。
⏹ 国际上,民用天然气(要紧是管道天然气)占天然气总成熟管道天然气市场现状可能确实是我国管道体比例大约在27%左右。
成熟天然气市场的那个比例更高,都在30%以上。
北美为39%,日本为36%,欧洲为45%,而我国只有16%。
⏹我国都市燃气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
(考虑到现有都市气化率较高,那个数据应该高于都市人口8%的增长速度)⏹2006年,管道天然气在都市燃气中的比例不低于60%。
⏹2006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达到7770万吨标准煤,占当年估算的一次性能源消费总量的4.4%。
⏹2006年,民用天然气占天然气消费总量22%,仍然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管道天然气增长前景推断⏹2006年,我国都市燃气总供应量为2657万吨标准煤。
⏹2006年,我国管道天然气消费量达到1710万吨标准煤。
占都市燃气消费总量的64%。
⏹2001年至2006年,管道天然气的年复合增长率为33%。
⏹2001年至2006年,其他都市燃气(液化石油气和管道煤气)的年复合增长率为-5%。
管道天然气进展快于燃气整体增长,而其他燃气总体表现出下滑趋势。
第二部分管道燃气分销行业前景看好进一步分析管道天燃气行业, 我们发觉投资价值孕育在其下游产业——管道燃气分销行业。
管道天然气上中游公司盈利前景不明朗整个管道天然气行业由上游的开采制造、中游的长途运输和下游的分销构成。
图10:管道天然气产业链上游中游下游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以及一些跨国石化公司(如亮牌、美孚等)从事上游的天然气开采、生产;有多家公司参股建设的“西气东输”长输管道属于中游;而各都市内的管网建设和入户供气就属于下游分销。
以“西气东输”为例,国家向上、中游厂商分不承诺15%和12%的内定收益率。
但我们认为,上中游厂商的盈利前景仍不明朗。
⏹上、中游建设带有浓重的政策性色彩。
市场回报只是项目可行性考虑因素之一,甚至不是要紧因素。
⏹项目本身投资巨大,风险较高,近期难以看到明显市场回报。
⏹15%和12%的内定收益率专门难达到。
从差不多公布的“西气东输”天然气市场价来看,普遍不能为用气大户——电厂和工厂所同意。
要达到预订的销售量,天然气销售价格显然需要下调。
在市场回报降低的情况下,要使上、中游厂商获得既定收益,政府只能给予补贴。
我们对政府能否持续给予予高额补贴持怀疑态度。
⏹众多厂商参与上、中游建设,实际每个厂商获得的收益存在不确定因素。
前景看好的管道燃气分销行业管道天然气的下游,相当于整个产业的零售环节。
分销商通过燃气管网,向用户销售燃气。
特不提及的是,我国的都市管道气分销商也是燃气管网的建设者,“管气”的运营商是统一的。
与上、中游不同,管道天然气下游——管道燃气分销行业,处于相对市场化环境中,进展前景看好。
⏹管道燃气销售价格由政府、企业和居民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