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辉篮球教案课次1日期2012.10.12应到人数12实到人数内容:任务:课程介绍使学生简要了解本课的进程、目标任务学生熟悉各项基础技术复习各项必修课学过的基础技术考察学生的起始状态在实战中考察学生的体能、技术、战术水平序号教学内容、方法和组织措施时间一课堂常规⑴主要目标:培养胜任篮球俱乐部及学校业余篮球队的教学、训练、竞赛、裁判及科研工作的教师和教练员⑵主要任务: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地掌握篮球运动的理论、熟练地掌握篮球技、战术及身体训练手段,具备一定比赛经验⑶课时安排:总课时 168,其中理论 26,实践 132,考核 10;第一学期 72,第二学期96;理论课包括理论讲授、专题讨论等,实践课包括教学实践课、教学实习课、训练课、训练实习课等形式二行进间传接球练习:全场两人传接球直线推进要点:小步子移动,加快频率,快接快传,减少失误三行进间运球练习:端线外加速运球,至中线脚踩中线低运球变向换手运球返回要点:脚踩中线变低运球转身四控球与伸展性练习练习:成队连续跳起传球碰板:⑴双脚起跳⑵单脚起跳要点:掌握准确的起动时机,空中控制身体平衡,注意碰板点和传球的力度五全场运突对抗要求:重点练习与观察控球能力,进攻中利用节奏的变化,抢占路线等基本方法,逐步提供运突对抗的攻守思路与要求练习:全场中路一对一运突对抗六投篮55 5 5 10⑴半场中距离三分钟投篮练习:两人一组,自投自抢;外传,另一人接球投篮要点:两人计数,标准:25 次以上优秀; 20 次— 25 次及格; 20 次以下不合格;15分两个场地进行,分两组分别练习⑵三分投篮练习:一分钟自投抢计数要点:分两组进行练习,计个人投中次数序号教学内容、方法和组织措施时间七长传球上篮10练习:两人一组直线长传球上篮方法:运球在三分线内向前场传球要点:可用单手肩上传球或双手胸前传球,传球目标做到面(区域)、点(人)结合,要求接球队员接球后能顺利完成下面的动作,上篮动作规范,投篮的成功率高,及时抢篮板球O*O*八半场攻守对抗10概述:通过此练习考察个人与整体的半场攻守能力练习:半场外提接球,一对一攻守对抗要点:外提至至三分线附近习惯性位置接球,转身面向防守者投突进攻▼O.⊕九全场教学比赛10概述:考察学生的综合比赛能力练习:全场五对五教学比赛要点:分两组进行,每组由一位学生负责组织,可用半场人盯人或联防等基础战术方法,要求分工明确,积极攻守十素质练习3练习:三分线外助跑起跳摸篮圈、篮网方法:三分线外成队,依次练习要点:单、双脚起跳十一小结,下课2提示:第二次课为理论课,准备可长期使用的笔记本课次2日期2012应到人数12实到人数篮球选修课程理论教案之一现代篮球技战术的发展1对篮球技术、战术概念的认识运动技术也称为动作技术,是各体育项目技术动作的总称。
指符合人体运动规律、充分发挥人体能力,合理(符合规则)、有效(实战检验)完成动作的方法。
(教育大辞典)篮球技术是指篮球比赛中为达到攻守目的,所运用的专门动作方法的总称。
目前篮球技术的分类,基本沿用了三层次论。
篮球技术第一层次进攻技术防守技术传投运突移抢防抢打断第二层次接篮对球篮球破动板手球球球第三层次具体的动作方法事实上,这种分类方法并未揭示篮球技术掌握与发展的一般规律,其带来的弊端却显而易见。
由于不在此体系中,许多比赛中出现的优良的个人技术被视为“非正规技术”;由于认为这些具体的动作方法就是篮球技术的全部,一切训练均从此发端,结果是事与愿违。
根据技术运用规律,篮球技术分为单个技术与组合技术;根据技术掌握和运用的层次,篮球技术分为基本技术与特异技术;根据技术掌握和发展的规律,篮球技术分为基础技术和实战技术。
基础技术单个动作运球、传球、投篮、持球突破、抢篮作为篮球技术基础的若干单个技术动作篮球技术板球、抢打断球、防守对手基本技术组合实战技术组合动作根据实战需要所运用的多种技术组合母项子项动作特征特异技术组合分类构成(见薛岚:篮球技术的方法论研究,体育科学 2002 年第战术,可以解释为战斗的原则和方法(《辞海》)。
5 期)多种篮球专著对战术概念的描述大同小异,均认为篮球战术是比赛中队员运用攻守方法的总称,是( A )队员个人技术的合理运用和(B)队员之间相互配合的组织形式和方法。
按不同的划分标准,可将篮球战术(母项)划分为若干种战术类型(子项)。
(见薛岚:论篮球战术系统,中国体育科技 2001 年第 12 期)母项子项进攻战术划分标准按双方对抗的主要矛盾划分篮球战术防守战术快攻与防守快攻抢攻与防守抢攻阵地进攻与防守阵地进攻人盯人防守与进攻人盯人防守区域防守与进攻区域防守按攻守的时间顺序划分按攻守的主导因素划分综合防守与进攻综合防守混合防守与进攻混合防守个人攻守战术行动按战术的行为主体划分攻守基础配合2现代篮球技术发展概述2.1 基础技术移动技术:现代篮球比赛进攻与防守队员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队员移动须克服较大的阻力,队员必须具备快速、灵活、多变的能力。
对移动单个技术动作的要求是防守步伐大,转换迅速。
攻击性的步伐运用较多,如对持球队员运用平步、碎步、攻击步及各种绕步等。
进攻中的单个动作,如转身、跨步等速度快、力量大。
传球技术:单个传球技术动作要求动作幅度小、出手快、变化多。
能够运用假动作迷惑对手。
传球动作可在原地、行进间和跳起时灵活运用。
双手头上传球、单手体侧传球、击地传球动作运用较多。
对单个传球动作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投篮技术:现代篮球比赛中,队员的防守能力越来越强,攻守对抗异常激烈,从容投篮的机会较少。
要求队员:能够在有身体对抗的条件下进行投篮;投篮的准备动作时间减少,在快速移动中接球突然跳起投篮,投篮出手的动作快;投篮的出手点高,充分利用弹跳和身体的伸展性争取出手高度;出现了一些出手点高、利用身体作掩护的投篮动作(如半勾手投篮)。
根据这些新发展,可以预料,投篮基础技术动作的内容将会有所增加。
运球技术:在肘关节为轴运球的基础上,以肩关节为轴的运球动作的运用频率有所增加,这种动作运球幅度大、手与球接触时间长,便于护球(可侧对或背对防守队员)。
转身运球和跨下运球动作的运用较多(便于与其它进攻动作相结合)。
单个运突动作的突然性更强。
持球突破技术:持球突破技术运用的显著特点是突破动作的冲击力强,强行突破运用较多。
单个突破动作强调突然性,起动快、内插明显。
各种背对球篮的突破技术有较大的发展。
抢篮板球技术:抢篮板球技术发展的显著特点是起跳早、控球点高、控制面积大。
总体上看,篮板球行动提前,争取早判断、早起跳。
接触球后的控球能力强,拿球稳,并能较好地运用点拨抢等技术。
防守对手:单个防守动作运用的对抗性增强,如平步防守时胸部正对进攻队员。
各种攻击性的防守动作经常性地运用,如打运球队员手中球、打上篮队员手中球,包括打抢篮板球队员手中球等;断球动作突然性强,控制面积大。
2.2 实战技术2.2.1 常规技术组合的运用更熟练在长期运动实践中,在各攻守位置上都积淀下来了一些常用的动作组合,如前锋位置上摆脱下插→接球→向中路突破→跳投。
这些动作组合虽已属平常,但动作的质量不同,运用的效果也不尽相同,现代的篮球运动员大都能非常熟练地运用这些动作组合,令防守队员防不胜防。
防守队员也能够运用一整套的防守移动→起跳动作进行防守。
2.2.2 多种技术组合运用的难度有较大的提高在常规技术组合的基础上,多种技术动作组合的难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这种难度的提高不仅表现为组合技术中的单个技术动作的难度增加,如急停跳投多用后仰投篮,空中变换动作扣篮等;还在于技术动作的组合难度增加,如在运用突破动作身体前倾的情况下突然急停起跳接后仰投篮(乔丹常用这种组合令对手难以防守),后撤步半转身接后仰跳投等。
这些组合难度的增加直接造成攻守质量的提高。
2.2.3 具有个性化的特异技术成为实战技术的重要内容随着个人攻守能力的提高,普遍运用的技术动作越来越难以取得好的攻守效果,迫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大量运用具有强烈个性化特征的技术动作,这些技术动作表现了篮球技术的快速发展,既是篮球实践宝贵的经验总结,又反映了运动员个体的特长,因此非常值得重视。
这些技术动作在动作结构或动作细节上都具有明显的个人特点,运动员都能运用自如,这些技术动作甚至可用运动员的姓名来命名。
2.2.4 任何技术均要在强对抗的条件下运用刘玉林等的研究认为,现代篮球比赛大部分持球技术的运用都是在强对抗中完成的。
第 27 届奥运会对抗情况下技术应用比例统计对抗程度传球%投篮 %运球%强对抗70.170.554.6次对抗18.310.616.6弱对抗11.618.931.8注:⑴引自刘玉林《现代篮球运动研究》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6 年 1 月。
⑵强对抗是指有身体接触的状态,次对抗是指攻、守在一步之内可以干扰到进攻的状态,弱对抗是指在一步之外对进攻没有干扰的状态。
在2006 年世界男篮锦标赛中,这一趋势比任何时候都表现得更为明显。
一支球队在对抗中所处的位置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技战术水平的发挥。
中国队与希腊队、希腊队与西班牙的比赛结果似乎都未能反映两队真正的实力,但在对抗中落败又岂能说自己的水平有多高?3现代篮球战术发展概述3.1 进攻战术3.1.1 重视快攻与衔接段进攻美国著名教练约翰·伍登认为“快攻是教练员首先考虑的战术” 。
进攻战术源于快攻,但发展势头不减。
一支球队只要获得控球权,首先力争打快攻。
总体上看,快攻是三种进攻战术类型中成功率最高的一种战术类型。
个人进攻能力的提高为抢攻战术的运用创造了条件。
抢攻战术的发展丰富了篮球进攻战术体系,增加了进攻的整体性,可使进攻更连贯地进行。
3.1.2 进攻战术的运用将以主要战术打法为核心长期以来,我国篮球界始终认为现代篮球进攻战术更加机动、灵活、多变(《篮球》教材组 .体育学院专修通用教材—篮球〔 M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1:10;叶国雄 ,陈树华 .篮球运动研究必读〔 M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8:135),由此强调某些因素“促使世界强队革新过去传统的机械呼应性战术组织的整体套路行动模式的打法,强调在运动中伺机变化,在局部区域采用以两三个人参与为主体的机动配合”。
但通过对 NBA 各队主要进攻战术打法的研究发现,目前篮球进攻战术要求球员按照规定的信号、队形、配合方法和移动路线组织进攻;从运用频率看,它决不仅仅只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运用,而是作为一支球队的主要进攻战术打法而存在。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这种打法的主要优点在于战术针对性强、可以充分发挥该队球员的优势,可使球员的战术思想更为统一,为教练员在技术和配合等相关因素方面提出更为细致的要求提供了有利条件。
由于战术方法较为固定和明确,球员本身运用起来比较方便,而将防守的难度交给了对手,从而能够提高战术运用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