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如何读诗上课课件人教版.ppt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如何读诗上课课件人教版.ppt
片段赏析
当黎明穿上了白衣 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 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 绿的草原, 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 新鲜的乳液似的烟…… 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 田野是多么新鲜!
看, 微黄的灯光, 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 看!
1932年1月25日,由巴黎到马赛的路上
赏析: 这首诗写黎明时田野上的景色及诗人自己的感
[示例]
艾青诗歌创作常从感觉出发,把握瞬间的印象 或感受,用来营造能暗示或者象征某种强烈情思的 意象。如《鱼化石》,写鱼化石裹身岩层,重见天 日,却没有了活力,没有了叹息,听不见浪花,看 不见蓝天碧水。诗人由此引发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又如《镜子》,写 镜子“是一个平面,却又是深不可测”,因为它真 实、直率,从不掩饰,所以“有人喜欢它”“有人
[提示] 备选诗歌:《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大堰
河——我的保姆》《向太阳》《火把》等。
中考真题
1.(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 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名著导读 《艾青诗选》 如何读诗
走近作者
艾青(1910—1996),原 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 人,诗人。1933年第一次用笔 名“艾青”发表长诗《大堰 河——我的保姆》。
他的诗作主要反映民族和人民的苦难和命运, 反映现实的生活和斗争,突出表现为对光明的 热烈向往和讴歌,风格朴素雄浑。在诗歌理论 上,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强调诗人的时代 使命感。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 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 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
专题二: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艾青诗歌创作常从感觉出发,把握瞬间的印象或 感受,用来营造能暗示或者象征某种强烈情思的意象。 他还提倡散文化的自由体诗,在奔放与约束之间取得 协调,参差里有某种统一。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艾青诗 作,说说它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好在哪里。既可以 就诗作总体的写法发表议论,也可以就某一局部或某 句诗谈谈你的观点。
[示例]
艾青诗中最常见的两个意象,一个是“土地”, 一个是“太阳”。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 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对“土地” 的爱,是艾青唱不尽的旋律。如《雪落在中国的土 地上》一诗,诗人反复咏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悲悯下层人民的困
苦,忧伤祖国的命运。“太阳”“火把”“黎明” 等有象征性的事物,则表现了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 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 如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 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 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和“火把” 的歌手。
受、诗歌一开始,诗人就精心选取了三个色彩词 “紫蓝的”“青灰的”“绿的”,为读者勾勒了一 幅鲜明、和谐的画面,在静态描绘的基础上,又以 “草原上流着”,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用“乳液” 来形容烟,将烟的清新、流动等描绘出来,可谓神
来之笔。于是,第二节开头,诗人似乎也忍不住, 直抒胸臆地赞叹:“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 /田野是多么新鲜!”结尾几句“微黄的灯光,/正 在电杆上战栗它的最后时间。/看!”蕴含深刻的 哲理,“黎明”象征新生的力量。“灯光”象征衰 落的力量,旧事物是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新事物的 脚步的。
艺术特色
艾青的诗歌从风格上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前,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 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歌颂人民,礼赞光明, 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 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
更为纯熟。他的诗歌,以现实主义为主体,汲取了 象征主义的养分,风格朴素清新、深沉隽永,明朗 并不直露,时有含蓄也不晦涩,实践着他“朴素、 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名著概要
《艾青诗选》是一部集历史性、思想性和艺术 性于一体的诗集,收集了艾青从20世纪30年代到70 年代末的主要作品。诗人早期以革命的现实主义手 法,写出了祖国的土地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不幸, 激励千千万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为国土的不可侵犯而 斗争,如《向太阳》《我爱这土地》等;讴歌革命
战士的英勇、奋不顾身,如《吹号者》《雪里钻》 《他死在第二次》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艾 青歌颂人民,思考人生,艺术个性也更加丰满、成 熟,如《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失去的岁月》 《公路》等。这本书高度浓缩作者思想,蕴含着强 烈深沉的情感。
主要内容
这部诗选收录了诗人自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 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诗人的创作历程和风 格特征。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 高峰。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
1978年之后是艾青诗歌创作的另一个高峰。诗 人诗风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诗句变为整齐,诗情变 为深沉,诗意变为警策。
专题三:举办诗歌朗诵会
艾青的诗歌没有华丽的藻饰,也较少生硬的欧化 句子,其语言朴素生动,富有生命力。他擅长使用散 文化的诗句,不拘泥于诗歌形式,很少注意韵脚的限 制或字数的整齐,却具有内在的旋律与和谐的节奏, 非常适合朗诵。每位同学准备好自己选择的艾青诗作, 预先做好朗读准备,揣摩技巧方法,读出感情和节奏, 在小组内朗诵,也可以每组录制一两段朗诵录音,上 传到班级群中分享。
专题探究
专题一:探讨诗歌的意象 艾青的诗歌中有着丰富的意象,有的已经形成系
列,带上了诗人独有的气质,如“土地”“太阳”等; 有的出现次数虽然不多,却也带给读者深刻的印象, 如“触的一两个意象,仔细品味,体会它们蕴 含的感情,领会其中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
躲避它”。这样的哲理小诗,通过镜像来反观人生, 充满哲理,饶有兴味。
他还提倡散文化的自由体诗,在奔放与约束之 间取得协调,参差里有某种统一,如《大堰河—— 我的保姆》,这种自由诗的特点就非常明显,表现 在尽情的呼告、肆意的排叙、长短错落的诗行、不 求整齐划一的诗节等方面。到了抗战时期,这种诗 风成为艾青自觉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