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通口岸医学媒介生物监测报告

南通口岸医学媒介生物监测报告

〔媒介生物控制〕南通口岸医学媒介生物监测报告张明江 陆永昌 张家祝 南通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南通 226005) 摘要 〔目的〕 通过南通口岸医学媒介生物本底调查,为口岸病媒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蚊类采用紫外灯法和人工小时法;蝇类采用诱蝇笼捕集法;蜚蠊采用盒式诱捕法;鼠类采用鼠夹法;蚤类、蜱类、螨类与鼠类同时进行;蠓类采用紫外灯诱蠓法。

〔结果〕 通过本次调查,经鉴定蚊类种群组成为4属8种,以淡色库蚊为优势种群;蝇类种群组成为4科7亚科8属10种,优势蝇种为舍蝇、大头金蝇和丝光绿蝇;蜚蠊种群组成为1科1属1种;仅见黑胸大蠊;鼠类种群组成为2目2科3属5种,褐家鼠、小家属为优势种群。

本次监测未发现蚤、蜱、螨、蠓等。

〔结论〕 基本摸清南通口岸医学媒介生物种群组成及季节消长,对实施媒介生物控制和开展传染病监测等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医学;媒介生物;监测〔中图分类号〕R184.3 〔文献标识码〕B 为了摸清南通口岸医学媒介生物的本底情况,为今后口岸病媒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国境口岸及出入境交通工具医学媒介生物监测规定》(国质检200161号)的有关要求,我们于2002年6月~2003年5月进行了本口岸蝇、蚊、蠓、蜚蠊、鼠类及其寄生蚤、蜱、螨的监测调查。

1 自然概况1.1 地理位置 南通市位于长江入海口北岸,与上海市隔江相望,辖通州、启东、海门、如皋四市,海安、如东两县及崇川、港闸、经济技术开发区。

总面积8001km2,人口780万。

南通港地处长江下游北岸第一港口,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20°48′54″,北纬32°45″。

距入海口195.5km,距吴淞口102km,距南京264km,是我国综合运输网中的主枢纽港。

从长江口出海可达我国沿海和世界各港。

上溯长江,可贯通苏、皖、鄂、湘、川6省及滇、黔、陕、豫等省。

港区通过引河与通扬、通吕等苏北水系和京杭大运河相连。

疏港公路与204国道、328国道、宁通高速、通盐高速、苏经公路网络衔接。

南通机场距市区19.5km,已开通北京、广州、大连、深圳等航线。

新长铁路、宁启铁路已投入营运。

口岸港区分布:南通口岸是国家对外开放长江干线第一个口岸。

下属吕四海港二类口岸。

南通市是我国14个对外开放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是我国船舶工业基地。

南通港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组合港。

全港区共有千吨级以上泊位72座,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29座,包括5万吨级以上泊位11座。

已开通日本、韩国和香港定期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

1.2 自然条件 南通市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动物区系在东洋区。

(1)气温 年平均气温15.1℃,年最高气温38.5℃,年最低气温-10.8℃,全年日最高气温≥35℃天数为3.2d。

(2)降水 降水雨量多集中在6~8月,冬季少雨,多年平均降水量1083.7mm,历年最大降水量1626.8mm,历年最小降水量641.3mm,日最大降水量287.1mm,最大小时降水量75.2mm,年平均降水天数为121d。

(3)冰雪 降雪集中于每年1~2月,年平均降雪天数为6d。

历年从未发生港区水域封冻现象。

(4)风况 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

6级以上的风日平均31.4d/a。

强风向:西北风最大风速26.3m/s。

热带风暴:平均每年2~3次,风力一般6~8级,最大10~11级。

(5)雾 雾日不多,多出现于晚春和初冬,对船舶航行无大的影响。

平均雾日30.9d/a,最少雾日5d/a,最多雾日60d/a。

2 监测时间与地点 本口岸从2002年6月~2003年5月开展了南通口岸首个轮回的医学媒介生物本底监测。

在本口岸选择了狼山港区和粮油码头港区2个监测点,并根据不同媒介生物的生活特性选择相应生境。

3 监测材料与方法 监测所用器械、设备均按照国家质检总局下发国检研科函200142号文要求,由北京陆桥商检科技发展公司组织供货,具体规格见媒介种类介绍。

监测方法按国家质检总局《国境口岸及出入境交通工具医学媒介生物监测规定》(国质检200161号)规定的方法执行。

3.1 蚊类3.1.1 紫外灯法 此法适用于口岸本底监测(室外)。

每月上、下旬各监测1次,黄昏将灯挂于树上,底部离地1.5m,天黑开灯,30min后收灯,将采集到的标本用乙醚麻醉,带回媒介室分类、计数,挑选完整者制作标本或备查。

监测同时记录温、湿度,风力。

诱蚊灯指数=捕获成蚊数/人工小时。

3.1.2 人工小时法 在监测点内选择室内为捕集点,监测人一手握手电筒照明,一手持吸蚊器吸捕成蚊15min。

一个人1h内捕获的某一种成蚊数,即为该蚊种的成蚊密度。

热球式风速仪:型号为QDF-3;翼状风速状:型号为DFA。

紫外灯光波为2537A。

诱蚊灯规格:圆型,直径为25.5cm,高度为50cm。

3.2 蝇类 诱蝇笼捕集法。

在监测点内选择生活区(办公、食堂)、垃圾堆放点、绿地、江边及适宜蝇类生存的各种类型的孳生地布放捕蝇笼,每月上、下旬各监测1次,晨放晚收。

统一采用鱼下水、臭豆腐为诱饵(各一半,共250g)。

对捕获的成蝇用杀虫剂杀死,带回媒介室分类、计数、鉴定,计算蝇密度(只/笼・天)。

诱蝇笼规格:高为35cm,直径为25cm(圆型)。

3.3 蜚蠊 采用盒式诱捕法。

在监测点内选择30个潮湿背光的隐蔽处(食堂、卫生间、浴室、办公室、卧室),每处布放2个诱捕盒。

诱饵统一由北京陆桥公司提供,每月分上、下旬,共2次,每次捕集12h,晚放晨收,对捕获的蜚蠊分类、计数、鉴定,计算蜚蠊密度(只/盒)。

诱蟑盒规格:18mm×113mm×270mm;诱饵:纯天然植物粹取物。

3.4 鼠类3.4.1 鼠夹法 用中型铁夹,室内按每15m2面积放1个鼠夹,超过25m2放2个,鼠夹与墙根成垂直,并放于隐蔽处;室外沿直线或折线每隔5m放一个鼠夹。

每次放200个鼠夹,连放3d。

每月分上、下旬定期监测2次,晚放晨收,诱饵为新鲜油条。

3.4.2 鼠笼法 选择有代表性的生境和适宜鼠类生存的生境布笼。

每月上、下旬各1次。

每次布笼50个,晚布晨收,诱饵为新鲜油条。

将捕获的鼠分类,计算鼠密度=(捕获鼠类/布放鼠夹数)×100%。

鼠夹规格:12cm×7cm;鼠笼规格:18cm×18cm×38cm。

3.5 蚤类、蜱类、螨类 与鼠类监测同时进行。

从笼捕的鼠体上收集蚤类(将活鼠装入白布袋,每袋1只,放入有盖塑料桶内,用乙醚麻醉,然后翻白布袋,用刷子、白瓷盘、湿棉签等从鼠体检蚤分类、鉴定)、蜱类进行分类鉴定;在解剖镜下检查鼠耳、生殖器、后腿、胸部、鼻腔、肛门等部位,将发现螨的部位连皮肤剪下,放在平皿上,让螨从皮肤爬出后进行分类计数。

3.6 蠓类 采用紫外灯诱螨法(与蚊类紫外灯法合并进行)。

在蠓类活动场所用紫外灯诱捕,日落后1h开灯,监测30min。

每月上、下旬各1次。

紫外灯:光波为2537;直径为25.5cm,高度为50cm(圆型)。

4 监测结果4.1 蚊类4.1.1 种群分类 本次监测共捕获成蚊3074只,经鉴定为4属8种。

其名录如下:蚊科 Culicidae 按蚊亚科 Anopelinae 按蚊属 Anopheles 中华按蚊 A.sinensis Wiedemann,1828 库蚊亚科 Culicinae 库蚊属 Culex 淡色库蚊 C.pipiens Pallens C oquillett,1898 二带喙库蚊 C.bitaeniorhynchus G iles,1901 三带喙库蚊 C.trilaeniorhynchus G iles,1901 致倦库蚊 C.pipiens quinque fasciatus S ay,1823 迷走库蚊 C.wagans Wiedemann,1828 伊蚊属 Aedes 白纹伊蚊 Aedes albopitus kues,1894 阿蚊属 Armigeres 骚扰阿蚊 Arm igeres Subalbatus C oquillett,1898 4.1.2 种群构成 在捕获的蚊类中,淡色库蚊2101只;致倦库蚊839只;中华按蚊42;二带喙库蚊25只;白纹伊蚊24只;三带喙库蚊23只;骚扰阿蚊18只;迷走库蚊2只。

以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为优势种群,分别占捕蚊总数的69%、27%。

4.1.3 生境及季节消长 监测显示:室内(人工小时法)致倦库蚊全年有发现;室外(紫外灯法)淡色库蚊、致倦库蚊5月份起开始活动,11月底活动停止;二带喙库蚊、三带喙库蚊主要出现在6~10月;中华按蚊主要出现在7~10月,11、12月也偶有发现;白纹伊蚊6~11月之间都有活动;骚扰阿蚊仅在9~10月有发现;本次还在9月发现少量迷走库蚊。

整个蚊类密度高峰在6~7月份之间。

4.2 蝇类4.2.1 种群分类 本次监测共捕获成蝇34324只,经鉴定为4科7亚科8属10种。

其种群名录为:蝇科 Muscidae 棘蝇亚科 Phaoniinae 腐蝇属 Muscina 厩腐蝇 Muscina stabulans Fallen,1817 黑蝇属 Ophyra 斑黑蝇 O phyra C halc og aster W iedem ann,1824 厕蝇亚科 Fanniinae 厕蝇属 Fannia 元厕蝇 Fannia prisca Stein,1918 家蝇亚科 Muscinae 家蝇属 Musca 舍蝇 domestica vicina Macquart,1850 市蝇 Musca s orbens Wiedemann,1830丽蝇科 Calliphoridae 丽蝇亚科 Calliphorinae 绿蝇属 Lucilia 丝光绿蝇 Lucilia sericata Meigen,1826 金蝇亚科 Chrys omyiinaf 金蝇属 Chrys omyia 大头金蝇 megacephala Fabricius,1784 巨尾阿丽蝇 Aldrichina grahami Aldrich,1930麻蝇科 Sarcophagidae 麻蝇亚科 Sarcophaginae 别麻蝇属 Boettcherisca 棕尾别麻蝇 Boettcherisca peregrina R obineau-Desv oidy,1830花蝇科 Anthomyiidae 花蝇亚科 Anthomyiinae 花蝇属 Anthomyia 横带花蝇 Anthomyia illocata Walker,1856 4.2.2 种群构成 在捕获的蝇类中巨尾阿丽蝇979只;丝光绿蝇4194只;厩腐蝇306只;棕尾别麻蝇856只;舍蝇21122;横带花蝇235只;斑跖黑蝇24只;大头金蝇6899只;元厕蝇8只;市蝇1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