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疼痛实验动物模型的探讨

疼痛实验动物模型的探讨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前列腺增生症(BPH)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该病的诊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由于中医药在治疗BPH上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经验,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不但能够缓解症状,改善排尿,延缓手术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且较手术治疗患者心理压力小、痛苦少,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

有关中医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有大量的文献报道,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中药复方对BPH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理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尤其是机理研究为中药治疗BPH提供了理论依据。

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很多临床报道对该病的临床分型尚未统一,患者纳入标准及疗效评价标准也不一致,临床研究缺乏严谨的科学设计及跟踪随访,其结果就是不同临床研究缺少可比性,研究结果重复性差,不能让人完全信服[23225]。

机理研究虽然已深入到细胞和分子水平,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应进一步加深[26],并与国际接轨,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提供确凿的实验依据。

相信经过不懈努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中医药将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参 考 文 献1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 185721865.2 顾方六.我国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发病调查.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0,32(1):30.3 吴国欣,林跃鑫,欧敏锐,等.白芥子提取物抑制前列腺增生的实验研究(Ⅰ).中国中药杂志,2002,27(10):766.4 金建军,丁强,张元芳.柏诺特胶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3,18(2):99.5 S okeland bined sabal and urtica extract compared with finas2 teride in men with benign p r ostatic hyper p lasia:analysis of p r ostate vol2 ume and therapeutic outcome.BJU I nternati onal,2000,86(4):439.6 竺海波,杨世坤,陈志勇,等.柏诺特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80例的临床对照试验.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5,24(8):652.7 李金华,陈志强.荨麻干提取物长期治疗良性前列腺综合征的疗效.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5,26(2):144.8 任国峰,黄忆明.大豆异黄酮调节前列腺增生大鼠的性激素平衡.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23(12):855.9 郑薇,李会庆.大豆异黄酮、姜黄素预防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实验研究.山东医药,2005,45(15):20.10 Fujita R,L iu J,Shi m izu K,et al.Antiandr ogenic activities of Ganoder2ma lucidum.J Ethnophar macoogy,2005,102:107.11 Frans D,Peter B,Fernando C,et al.Evaluati on of the clinical benefit of Per m ixon and Ta m sul osin in severe BPH patients PERMAL study subset analysis.Eur opean U r ol ogy,2004,45:773.12 V ital one A,Bordi F,Baldazzi C,et al.Anti2p r oliferative effect on a p r ostatic ep ithelial cell line(PZ2HP V27)by Ep il obium angustifolium L.Far maco,2001,56:483.13 张亚大,卢子杰,张平,等.益肾逐瘀汤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100例疗效观察及对性激素的影响.新中医,2003,35(9):14.14 陈铭,王峻,彭战英,等.益肾补气通瘀法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63例.四川中医,2005,23(11):51.15 曹继刚,周安方.仙甲汤对前列腺增生大鼠前列腺细胞超微结构影响的研究.中药药理与临床,2004,20(4):32.16 卢太坤,欧阳洪根,金冠羽,等.鳖甲泽兰汤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临床观察.四川中医,2005,23(9):59.17 王希海,夏申娥,卢英民,等.滴泉胶囊对鼠类前列腺增生影响的实验研究.中成药,2003,25(3):213.18 姚良权,杨卓欣,李顺民,等.补骨脂素对良性增生前列腺细胞增殖的影响.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8):601.19 蔡文清,黎玮,张勇,等.中药方剂I号对小鼠前列腺细胞bcl2、bax、c2myc基因表达的影响.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5,22(6):714.20 张凯,杨新宇,张军,等.泽桂癃爽胶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疗效和作用机理的初步研究.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3,24(6):388.21 L iu J,Shi m izu K,Konishi F,et al.The anti2andr ogen effect of ganode2 r ol B is olated fr om the fruiting body of Ganoder ma lucidum.B i oorganic &Medicinal Che m istry,2007,15:4966.22 Steenka mp V,Gouwsa MC,Gulum ian M,et al.Studies on antibacteri2 al,anti2infla mmat ory and anti oxidant activity of herbal remedies used in the treat m ent of benign p r ostatic hyper p lasia and p r ostatitis.J Eth2 nophar macol,2006,103:71.23 张春和,李焱风.中医药治疗前列腺增生所致尿潴留概况.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6,27(2):54.24 谷银强,杨阳,王彦田,等.中医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研究进展.河北中医药学报,2005,20(4):32.25 刘洋,安立文.中医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机理的研究进展与现状.中国男科学杂志,2006,20(6):71.26 温建余,韦晓东.前列腺增生症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近况.陕西中医,2005,26,(12):1393.疼痛实验动物模型的探讨蔺兴遥 邱德文 许建阳【摘要】 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应用或新近建立的动物疼痛模型,提出对今后疼痛模型发展的认识。

在模型建立的方法上,要创制接近临床实际的中西医证病结合模型;在有关疼痛指标的检测方面,要以观察疼痛模型的行为反应和反射活动为主转向以高科技手段定性、定量为主。

【关键词】 疼痛;模型;实验动物 疼痛是个复杂的神经病理与主观感受症状,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近年来,在疼痛和镇痛研究领域已普遍重视建立模拟临床患者急、慢性或持续性疼痛的实验模型。

疼痛模型建立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一般地,有化学刺激性模型,物理刺激性模型,神经源性损伤模型,内脏牵拉疼痛模型以及其他多 作者单位:730000甘肃省兰州市甘肃中医学院科研实验中心(蔺兴遥);贵州省贵阳市贵阳中医学院(邱德文);北京武警总医院(许建阳)种模型。

但要一个模型同时反映多种病因引起的疼痛是相当困难的,实验者需针对研究的目的去选择或建立实用的疼痛模型。

现就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应用或新近建立的疼痛模型作一简要探讨。

1 化学刺激法化学刺激法制造的疼痛模型是目前研究最多、应用最广泛的的一类疼痛模型,主要有炎性刺激致痛和药物刺激致痛两种。

111 炎性刺激致痛11111 炎剂内脏痛模型1111111 炎剂扭体法[1] 常用小鼠,腹腔注射016%冰乙酸012m l/只或0105%酒石酸锑钾012m l/只致痛。

观察10~20 m in扭体反应的次数或出现扭体反应的动物数,计算镇痛百分率。

本法适于筛选非麻醉性镇痛药,尤其是筛选甾体抗炎药镇痛作用的一种敏感而简便的一种方法,但缺乏特异性,个体差异大,故腹腔时的部位和操作技术应尽量保持一致。

1111112 蜂毒致结肠炎疼痛模型[2] 在目视条件下将蜜蜂毒注入即时麻醉大鼠的乙状结肠黏膜下,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观察清醒大鼠由于坛性内脏痛所致的紧张性疼痛行为,如舔咬下腹部及阴部区域,腹部收缩,身体伸展及全身收缩。

此法避免了由于腹腔注射化学刺激物造成的腹壁躯体性痛成分的介入以及大面积的弥散性脏器、黏膜以及腹腔壁层的损伤,具有行为反应特征明显、痛评分客观实际、符合临床症状、操作简便且重现性好之优点,与福尔马林致痛相对照,前者比后者第二相炎症反应明显且持续期长,这对炎症性镇痛药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11112 致炎剂致局部关节肿胀疼痛模型 方法是选用适当的致炎剂,于大鼠或小鼠后足跖或踝部皮下注射。

如注入后015~1h肿胀达峰值的鸡蛋清、52HT、组织胺、缓激肽、右旋糖酐等短效致炎剂,或在注入后2~4h肿胀达峰值的福尔马林(50μl4%)、交叉菜胶(011m l015%)、琼脂、白陶土、酵母等中效致炎剂;甲醛(012mg/50μl)、氮芥、结晶尿酸钠在注入24h后才达到峰值,持续约两周,消退也晚,为长效致炎剂。

注入以后造成关节或足跖肿胀,测定足跖容积或关节周长。

11113 佐剂关节炎模型[3] 其基本方法是在大鼠尾根部皮内或足跖部注射福氏完全佐剂,注射后原发病变为致炎局部的炎症反应,致炎后8h炎症局部即出现红肿疼痛,18h可达高峰,持续6d左右,以后逐渐减退,持续数周、继发病变一般于致炎后10d左右出现,表现为全身多发性关节损害。

此模型与人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很相似,其造模特异性高,假阳性率低,被认为是慢性痛最为理想的模型之一。

11114 钾离子皮下透入或注射致炎性疼痛模型[1] 常用动物为兔与大鼠,饱和KCl溶液,经一定强度的直流电透入或直接注射进入动物的不同皮下部位,引起疼痛。

一般以引起上述疼痛反应的电流强度(mA值)作为痛阈。

该模型主要用于药物或针刺在外周的镇痛机制。

11115 辣椒素静脉推注致偏头疼模型[4] 李树壮等用辣椒素静脉刺激和电刺激的方法,造成大鼠硬脑膜内血浆蛋白渗出,建立神经源性炎症动物偏头痛模型。

112 药物刺激致痛模型11211 硝酸甘油注射致偏头疼模型[5]大鼠,皮下注射硝酸甘油10mg/kg,造模后动物出现双耳发红、前肢频繁挠头、活动增多等表现。

可能机理为,硝酸甘油在体内生成NO,NO通过强烈的扩张脑血管作用,造成无菌性眼炎症;另一方面NO 具有神经毒性作用,可激发三叉神经的血管反射,诱发实验性偏头疼,该模型具有经济、简便、相似性好,实用性强等特点,已被广泛用在偏头疼的研究领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