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社会工作

企业社会工作

企业社会工作“工业社会工作”是一项实务工作,在此中社会工作者注意到员工的人性与社会需求,并透过适当的方案设计与执行,以维护员工的健康与工作环境的良好”。

“工业社会工作”的特点:工作手段:以社会工作专业的知识与技术;工作空间:工厂与企业界;工作对象:工厂与企业界的员工;工作目的:解决员工问题,促进职业生涯,提升企业效率。

企业社会工作是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主要在企业内外从事于员工的生产适应、环境协调、福利保障、职业生涯发展的管理工作,其目的是在员工职业与福利发展的基础上提升企业效率。

工业社工与企业社工的区别1 工业社工只局限于第二产业;企业社工涵盖众多第三产业2 企业社工实质上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

用企业社工在扩大了其内涵的同时,也容易使人理解到其中的企业管理涵义,更能为社会理解与接受。

2 企业社会工作的理论必然所谓理论上的必然,是指在社会工作与企业管理二个专业中有很多共通的、重叠的理论基础存在。

正是这种交叉、共通的理论基础存在,方使这一跨接二个学科的工作领域得以形成与发展。

社会工作与企业管理存在共通:以人为本是双方最重要的理念重叠;社工三大方法是企业不可缺少的管理方法;行政即管理。

2 社工专业的通才教育为企业社工搭建了平台。

社工专业教育是一种通才教育。

这种通才教育就为企业社工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工作平台,使之一开始就具备了企业管理者所必备的一些专业理念、知识、方法与技巧。

企业社工现实必然社工的理念、社工的通材教育都为现代企业管理作好了人材培养。

(1)社工专业需要企业这个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经济组织作为工作领域与对象(2)企业在现实的发展中认识到社工人才对于企业管理具不可替代性,需要社工专业进入企业。

双向需求---企业社工应运而生现实必然综上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企业社工是社工专业的重要就业与发展的方向。

这是中国的社会现实所决定的,也是社工专业与企业有着内在的理念承接与实际需求所决定的。

2 历史必然中国企业的现实需求与社工现实的就业驱动:1企业管理理念的转变与实践2企业社会责任与“SA8000社会责任条例”综上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企业社工成为社工专业发展的历史必然并不仅是中国特有的现象,而是一个世界潮流。

这个潮流既是因为企业作为一个市场社会的主要组织,其组织与员工的发展都与整个社会息息相关;同时,社会工作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如何借助企业管理的模式来完善自身并取得新发展的问题。

企业社工的角色定位企业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延伸与发展,在理论上、专业上、现实与历史上都有其合理性。

那么,企业社工的具体角色定位如何他们在企业中主要从事哪些具体工作,企业社工的角色定位多元化企业社工服务对象:对员工的服务;对企业的服务;消费者、客户的服务;企业社会责任的促进者、落实者;公共政策的铨释者与落实者)企业员工、企业股东、企业老板;社区、政府、社团、民众对企业服务的角色咨商员:咨商员就是对有各种问题与需要的员工,提供直接咨商服务,如帮助案主弄清并确认其问题的根因所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与途径,开掘与发展员工处理自我问题的潜力。

其实质是将社会工作的个案方法运用到企业的具体员工身上。

是企业社工者最重要的角色。

冲突调停者:企业作为无数人群的聚合体,经常有各种人际的、组织的冲突发生。

调停这些冲突、解决因冲突而产生的危机,也就成为企业社工的重要工作。

冲突调停者同时也就成为企业社工经常要扮演的角色。

促进者:促进者即是积极地促进员工的和谐与发展,帮助员工设定各种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使他们的内在资源与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与此同时,促进了员工的发展,使企业得到了员工更大、更多的贡献,从而在实际上也是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联结者:企业社会工作除了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的资源外,还要积极的联结企来外部的资源,使企业员工得到更好的、更广泛的服务对企业的服务企业社工与普通社工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在同一个工作场所内,在为员工服务的同时,还需要为企业进行服务。

这种为企业的服务主要是:为生产场所、设施的人性化进行咨询;安全生产的预防咨询;员工生产力变化咨询;消费市场培育咨询等等。

对员工的服务咨询员:员工的心理、情绪、生产场所、设施的人性化布置、员工安全生产与健康等又都是制约企业生产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所以在生产管理中,企业社会工作者就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咨询人员。

企业社工要将自己凭借专业知识所了解与掌握的有关上述问题的知识对企来管理者进行积极的咨询与磋商,以利于企来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评估、分析员:在对企业管理中的众多问题进行咨询的前提就是必须对相关问题作出评估与分析,只有在正确的评估与分析的基础上,企业社工才能作出有效的咨询。

教师、培训员:企业社工的一个重要角色就是教师与培训员的角色。

企业社工要对职业的管理者与员工设计不同的教育、培训发展方案,开设各类课程,并评估课程结果,以此提高管理者、员工以及整个企业的能力与素质。

企业发展的参入者企业社工作为企业的对外联结者,在对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取得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所以,企业社工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参入者,其必须从社工的角度为企业的发展设计方案,并推动各方面的力量落实这个方案,最终促进企业发展。

消费者、客户的服务确认并提供企业与企业所在社区的各项资源给消费者。

对有需求的客户、消费者提供财经预算计划。

当消费者、客户对企业产品与服务的质量提出异议时,接受诉愿并给予回应。

对消费者、客户提供有关企业形象与企业文化方面的宣传。

4 企业社会责任的促进者、落实者其角色职责有:确认并联结企业与社区领导者关系。

评估社区团体、慈善机构的需求。

建议企业对社区的贡献程度。

设计及发展新的服务方案。

5 公共政策的诠释者与落实者企业社会工作的重要职责就是保障员工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这个工作职责就决定了企业社工是各种公共政策在企业中的铨释者与落实者第二章企业的特性:分工合理;职能分解;权责清晰;层级分明;目标明确企业主要是在经济利益的联结下,群体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中聚合。

根据不同的分工、进行不同的工作,并按其不同的工作效率、不同的产权额度分配不等的劳动成果的组织。

企业三大要素、两大条件群体认同群体共有的有效沟通的的目标协作愿望制度性渠道企业体群需求的满足率实现目标的有效率沟通协调矛盾有机整合企业管理的共同原则分工原则;专业化原则;统一领导原则;控制幅度原则;以人为本原则 1 海外企业管理的发展:科学管理;行为管理;系统管理 企业的伦理责任与相关者权益理论企业管理的社会伦理责任的产生企业逐渐由只关注经济效益,发展到在关注经济效益的同时,亦关注到社会公平与正义。

在承担相关的经济责任的同时,亦承担了与其相关的社会责任与伦理责任。

这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巨大的进步。

2 权益相关者理论所谓权益相关者理论,即是说企业不是一 个封闭的系统,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除了股东与员工等内部人之外,还有数量庞大的、处在企业外部的权益相关者。

利益相关者,是指在企业中拥有一种或多种权益的个人或群体。

它与企业是一种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互动关系。

权益相关者有不同的层面,所以在分析时,要对之科学管理模式的发展科学管理模式的发展亚当·斯密无形之手人是经济人按此理论人是为了经济利益需要才进入企业工作的,因此为了使人能勤奋地工作,企业就必须利用经济手段,对之进行严格的管理。

泰罗制式的科学管理模式“泰罗制”为代表的科学管理模式。

泰罗“科学管理之父”管理理论:工作定额制/标准化/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差别计件工资制等。

吉尔布雷斯夫妇在工人标准化操作上进一步细化。

甘 特“计件奖励工资制度”从实践证实“经济人”理论。

科学管理的优缺点:优点: 操作性、实践性强;专业化、规范化、制度化、严密化;对生产效率有明显促进作用。

缺点: 将人视为生产要素;抹杀人性化但是:科学管理模式只看到了人的经济性的一面,很容易见物不见人,将人等同于生产设备一样的生产机器,一个没有思想的、简单的生产要素。

所以,很多人认为,这实际上是将物理学的定律用到了生产管理上,是“社会物理学”,把人的社会面降到纯粹的物理动作与经济的条件反射层面,抹杀了人的人性之本质。

系统管理在行为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企业管理理论发展到了系统管理的新阶段,即从系统论、控制论的理论出发,认为:企业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要素构成的。

系统中可分为子系统、支系统等不同的层面与侧面。

系统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开放系统的组织行为管理霍桑实验美国管理学家梅奧,1924——1932年在芝加哥电气公司霍桑工厂中进行的。

结论:工人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与企业正规组织一起影响生产效率。

生产率的提高除经济刺激还受工人士气与情绪的影响心理学家论证与支持:马斯洛:“需求层次论”,1954。

麦格雷戈:“X、Y理论”,1957。

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1959。

弗鲁姆:“期望理论”,1964。

这些理论尽管有不同特色,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人是“社会人”这样一个基点上,而注重人的心理需求,注重于人的情绪关怀,由是建立了行为管理理论流派。

很多欧美企业都将相关者权益作为企业战略发展的追求目标。

如下图示:我们对企业管理发展三大阶段中的三大流派作表对照如下:由此表可以看出企业管理思想在其发展的历程中,己日益认识到企业中的人,绝不仅仅是生产工具式的“经济人”,而是具有独立主体意识的“社会人”与“系统人”,他们的心理活动、需求满足感、与这种满足感的转换成功与否,都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所以,在企业管理中,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认识到,企业最稀缺的资源不再是资金、厂房、设备,而是人,是人所拥有的技术、知识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协调精神。

“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这己成为绝大多数企业家的共识。

这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才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企业社会工作,并将企业社会工作援引入企业管理之中。

第四章EAPS1、员工协助方案是一种组织机制,可用来帮助员工解决影响工作绩效的个人问题与烦恼,最终目的是预防影响工作的问题的产生,以增进员工福祉,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2、员工协助方案的服务内容员工协助方案认为员工是组织的重要资产,所以任何足以影响员工健康与工作表现的问题,都可以求助EAPs,因此其服务内容是非常丰富、多元的。

一般而言,EAPs的服务范围,可概括分成工作、生活与健康三大层面。

员工咨商方案、生涯发展方案、促进健康福祉方案3、员工协助方案的功效与作用就组织、员工、工作、劳资关系四个方面来探讨:1)企业整体增强员工对企业组织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减少由员工问题造成的损失,增进企业竞争力;有助于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并进一步促进企业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