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1.0
0.04(leaf)
63.8
17.1
14.0
(三)影响根外营养效果的因素 1.溶液的组成
不同溶液组成叶片吸收速度不同 KCl>KNO3 >KH2PO4 尿素>其它N肥
2. 溶液浓度及pH
在不引起伤害的前提下养分进入叶片的速度和数量随浓度升 高而升高 大量元素 0.2~2% 微量元素 0.01~0.2%
❖ 难于再利用的元素 主要在木质部由下往上随蒸腾液流 而运输,出现在顶叶和新叶。 Ca B
3.叶片
叶片类型 叶片结构
4. 溶液湿润叶片的时间
• 最好要使叶片在30min到1h内保持湿润 • 选在晴天傍晚无风的天气下进行 • 湿润剂或表面活化剂
5.喷施部位及次数
三、养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转和利用
养分的运输方向
➢ 横向运输 横向运输主要指养分由根表皮经皮层、内 皮层到中柱层(导管)的运输过程。质外体和共质体 是根部横向运输水分和养分的重要通道。
要消耗生物代谢能量。
特点: 1. 逆电化学势梯度 2. 高度选择性 3. 消耗能量
主动吸收 载体学说
二、根外器官对养分的吸收
(一)机理 • 养分通过叶片角质层和气孔,进入细胞;
• 也可能使养分离子通过角质层上的裂缝和从表层细胞延伸到角 质层的外质连丝,进入细胞。
外质连丝是一种不含原生质的纤维孔隙,能使细胞原生质与外 界直接联系,这种外质连丝能做为角质膜到达表皮细胞原生质膜的 一条通路。
(三)养分向根表迁移的方式
截获(root interception) 扩散 (diffusion) 质流 (mass flow)
四、 植物根系对无机养分的吸收
被动吸收 (passive uptake) 主动吸收 (active uptake)
主动吸收: 养分离子逆电化学势梯度进入植物细胞内的现象。它需
➢ 纵向运输 纵向运输是指离子在木质部或韧皮部内从 根向地上部分或从地上部分向根系的运输。纵向运输 也称为长距离运输。
运输
短距离运输:表皮 皮层 中柱
(横向运输过程)
长距离运输:周身维管系统
木质部运输 韧皮部运输
横向运输
纵 向 运 输
养分及同化物
导管或管胞
地上部
叶片中形成的同化物以及再 利用矿物质
角质膜
上表皮细胞 栅栏组织
海绵组织
维管束 下表皮细胞
保卫细胞
气孔
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二)特点 1. 直接 2. 快速 3. 经济
缺铜土壤上叶面施铜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处理 (CuSO4/kg.hm2)
穗数/m2穗粒数源自籽粒数/g.m2不施Cu
37.0
0.14
0.03
10.0(soil)
28.8
2.3
筛管
植物其它部位
养分的重新分配与利用
➢ 根系所吸收的养分在植物体内的分布是不均衡的。 ➢ 植物体内的养分可以重新分配,称养分的再分配。
矿质元素重新分配的难易程度
❖ 再利用程度强的元素 指通过韧皮部而运转的离子,元 素可由老叶向新叶转移,缺素症由老叶开始。 N P K Mg Cl
❖ 再利用程度较差的元素 其缺素症,出现在幼叶上,现 在完全展开的叶片或老叶片上。 S Zn Cu Mn Fe Mo
第二节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一、根系对养分的吸收 二、根外器官对养分的吸收 三、养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转和利用
一、 根系对养分的吸收
(一)根系吸收矿质养分的部位
根系是植物吸收养分和水分的重要器官, 根系吸收养分的活跃部位主要在根尖幼嫩部 分的某一特定区域,而并非整个根系。
(二) 根吸收养分形态
• 气态 CO2、O2、H2O • 离子态 阴、阳离子 • 分子态 氨基酸、尿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