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键》高一化学说课稿

《化学键》高一化学说课稿

《化学键》高一化学说课稿《化学键》高一化学说课稿1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化学键与化学反应”是《化学(必修)2》中第二章第一节内容,继初中的物质变化、化学反应之后,通过对化学键概念的建立,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和化学反应的本质;同时以“化学键”为桥梁,引导学生从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两个角度认识化学反应,为后面研究化学反应的利用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了解化学键的含义以及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增进学生对物质结构的认识。

通过了解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实质,使学生初步学会如何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学好问,勇于探索的优秀品质。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和对化学反应的实质的理解。

难点:对离子键、共价键形成特点的理解。

二、说教法1、情景激发本节课教学内容抽象,这就需要教师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2、小组讨论采用讨论法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通过小组讨论,学会思考、分析和总结。

3、多媒体教学本节教材概念多,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强,可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使抽象概念形象化。

三、说学法本节课我通过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自然而然提出问题,通过观看动画、问题讨论,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从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感受成功的乐趣,同时又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请学生思考为何目前已有的一百多种元素却形成了世界上成千上万种物质,通过问题的提出,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学生积极的思考回答后,教师给予点评、鼓励。

导入新课。

(二)活动探索,建立概念1、关于化学键与物质变化的教学让学生观看水分解的微观动画,提出问题:1、水分子是如何分解生成氢气与氧气的?2、为什么要通电?通电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及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整合,从而引出化学键的定义,并对定义加以强调:(1)首先必须相邻。

不相邻一般就不强烈(2)只相邻但不强烈,也不叫化学键(3)“相互作用”不能说成“相互吸引”(实际既包括吸引又包括排斥)。

通过学生对化学键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从化学键的角度去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即为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2、关于离子键的教学让学生观看Nacl形成过程的动画演示,提出问题:1、如何运用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解释氯化钠是怎样形成的。

2如何运用化学键的知识分析这个反应的实质。

组织学生讨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从而引出离子键的概念。

在讲述离子键概念时,对于学生易于忽略的排斥作用加以强调。

通过对氯化钠形成过程的直观演示和具体的分析,既加深了学生对化学键的理解,同时让学生明白离子键的形成过程。

3、关于共价键的教学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Hcl的形成过程是否和Nacl类似?让学生观看Hcl形成过程的动画演示,通过分组讨论,分析出Hcl的形成过程,从而得出共价键的定义。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学会分析、归纳和总结,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比较根据所学知识师生共同列表从概念、成键粒子、成键作用、成键条件等方面去比较二者。

培养学生掌握由个别到一般的学习方法。

最后得出哪些原子之间会明显以离子键结合,哪些原子之间会明显以共价键结合。

从而加深学生对离子键、共价键的理解,突破难点。

(三)巩固基础,拓展提高1.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A.化学键是指相邻原子间的相互作用B.化学键既存在于相邻原子之间,也存在于相邻分子之间c.化学键通常是指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吸引作用D.化学键通常是指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2.下列物质中哪些含有离子键,哪些含有共价键Na2s、K2o、mgcl2、H2、NH33.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A、H2oB、cacl2c、KoHD、cl2(四)交流收获,体验成功提出问题: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通过讨论,回顾本节课内容,对自己所学知识做出总结。

最后教师及时给出课后作业。

让学生在练习中评价自己,体会成功。

五、说板书设计第一节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1.化学键与物质变化(1)化学键:相邻的原子间强的相互作用叫化学键。

(2)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2.化学键的类型(1)离子键定义: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

成键微粒:阴、阳离子成键方式:静电作用离子键形成条件:活泼金属元素原子与活泼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易形成。

(2)共价键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形成的化学键,叫做共价键。

成键微粒:原子成键方式:共用电子对共价键形成条件:一般在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易形成。

《化学键》高一化学说课稿2一、教材分析1. 地位和作用本节课选自高中化学课本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为下一章的化学反应与能量奠定基础,也为第三章解释有机物的分子结构打下基础。

2. 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和学双方合作实现的共同目标。

既是教师教的目标,也是学生学的目标,表现为教学活动所引起的学生终结行为的变化,它着眼于教师的教而落脚于学生的学。

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

我深入的研究课标、教材、学生找到三者的结合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通过阅读自修,能正确说出离子键的概念、找出离子键的构成微粒、形成条件;2. 通过讨论、总结、练习,能用电子式准确表示离子化合物及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2.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3. 培养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情况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2.用电子式表示典型离子化合物及形成过程。

难点:用电子式表示典型离子化合物及形成过程二、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参与状态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要落实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新课程理念之上。

A.知识基础1. 学生已经具备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基本知识,知道粒子在最外层电子为2或8时稳定。

2. 原子间的结合方式与各自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

B. 能力分析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实验探究能力。

C.障碍分析在微观概念的理解上要由有表征性抽象到原理性抽象过渡,不易吃透,知识迁移和应用上还比较缺乏。

三、教法分析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本节教材涉及的化学基本概念内容抽象,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虽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还是易于接受感性认识。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我会采用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模式,低起点,小台阶,采用动画演绎,归纳总结、练习巩固,提升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对知识技能推进的同时,努力渗透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将三维目标融为一体;有效落实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学设计1.【设问1】:(1)为什么物质的种类远远超过元素的种类?(2)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些呢?这些微粒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相互作用?通过设问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

2、新课教学:多媒体演示金属钠与氯气的反应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设问2】:金属钠与Cl2能够发生剧烈反应生成NaCl,它们为什么可以发生反应呢?启发学生透过现象看变化的本质,提出问题,我们现在从微观角度来分析该反应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1)请同学们写出Na和Cl原子结构示意图;(2)分组讨论:a.两种原子要达到稳定结构,它们分别容易发生什么变化?b.当它们变化后又会有什么相互影响呢?接着引导学生运用核外电子排布知识解释 NaCl 的形成,由表征性抽象向原理性抽象过渡,引出离子键的概念、形成条件等。

用动画演示比较抽象的离子键形成的过程,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降低难度。

3、启发学生从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组织讨论从产物 NaCl到其他常见的离子化合物中元素所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构成离子键的物质。

之后,由小组派代表发表小组讨论的结果,最后由我来评价总结。

通过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学生不仅能互相沟通、增进友谊、交流观点、合作性学习,而且其归纳总结能力也将得以锻炼。

同时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4、过渡并设问引出电子式:【设问3】:以上我们从原子结构的角度,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Na原子和Cl原子发生变化生成NaCl的过程,它清晰、直观,但是,书写结构示意图时有些麻烦,1、如何形象地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2、如何用较为形象直观的方法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这种表示方法叫做电子式,请同学们看21页的资料卡片,归纳电子式的定义和书写方法。

引出电子式并激发学生继续深入探究问题的好奇心。

讲解电子式的概念并带领学生了解原子,阴、阳离子的表示方法。

【设问4】:原子的电子式我们知道怎样写了,那阳离子、阴离子的电子式又该怎样写呢?下面是几种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子式,请同学们归纳它们的书写规律。

阳离子:Na、Mg、Al、 +2+3+阴离子:(引导学生从电子数目、结构特征、电荷位置等考虑)讲解电子式的概念并带领学生学习原子、阴阳离子的表示方法。

总结出书写要点,尤其是阴离子的书写学生容易犯错,用顺口溜"打点、穿衣、带帽"帮助学生记忆,并加以习题巩固。

练习:请写出下列微粒的电子式:硫原子,溴原子,硫离子,溴离子,通过用电子式表达化合物的形成过程的练习进行反馈强化了化学用语书写的规范性。

在教学方法上边学习边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完善知识、系统总结的习惯,也巩固了课堂教学成果整堂课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性,做到师生互动。

5、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这是本节课的重难点,课堂上我先用电子式表示出三种类型的离子化合物(AB型如NaCl,A2B型如Na2O、Na2S,AB2型如MgCl2)的形成过程,说出书写要点:1.相同的原子可以合并写,相同的离子要单个写;2.不能把"→"写成"====";3.用箭头标明电子转移方向(也可不标)在学习中,学生最易犯的是眼高手低的毛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