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贡献摘要: 社会主义是一个历史进程,在其发展的不同时期要完成不同的历史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既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又直接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创新,为社会主义在世界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内容。
关键词: 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贡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同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有着质的规定和具体要求。
从质的规定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是科学社会主义,要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共同规律、本质规定和基本原则。
从具体要求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发展进程和表现形式,同时还要反映时代特征和世界潮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质的规定和具体要求,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有社会主义的共性,又有中国国情的个性,并没有也不可能偏离科学社会主义的轨道。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始终围绕着一条主线展开,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和把握,是建设社会主义首先必须要搞清楚的问题。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是社会主义道路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的把握,涉及到对国情的认识,也涉及到对时代和世界的认识。
因此,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同时也不断深化对国情和世情的认识,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轨迹。
在长期的探索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破除两个禁锢:一个是思想上的禁锢;一个是体制上的禁锢。
由此形成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思想基础。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在当代的创新和发展从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创新和发展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所面临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是同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毛泽东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得出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结论,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领导中国人民解决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问题。
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开创和胜利发展的第一阶段。
在解决如何使国家尽快地富强、人民尽快地富裕的问题上,邓小平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结论,成功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创新和发展,其标志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形成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新的理论体系,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二是开拓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是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即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规律的认识。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贡献社会主义是历史地、发展的,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上都有不同的显著特点。
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空想社会主义阶段、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的阶段、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为社会实践的阶段、社会主义从一国扩展到多国的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继续和前进,它给社会主义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内容,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以前的社会主义学说之所以是空想社会主义,就是因为空想家们从理性、人性出发来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构思理想社会的方案。
他们没有找到变革社会的真正主体和正确途径,因而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
他们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的思维方式是历史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其整个思想体系是不科学的。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指马克思恩格斯把徘徊在乌托邦荒漠上的社会主义置于现实的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理论建立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趋势的基础上,成为这一发展过程中的代表未来新社会的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的理论表现。
从此,社会主义不再是某个天才人物的偶然发现,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社会主义有理论、运动、社会形态三个方面的含义。
我们说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是从思想理论体系而言的,是指社会主义从以“乌托邦”为特点的思维方式、理论形态发展到了社会主义的科学形态、以科学的思维方式为其特点的社会主义理论。
正因为它是科学,它不认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每一个原理和关于社会主义运动、社会制度的所有预见和论断都是绝对真理。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不是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一再申明,他们的理论“是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结论;不结合这些事实和过程去加以阐明,就没有任何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
他们要求各国工人政党从当时当地的现实情况出发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而不能把他们提供的理论当成背得滚瓜烂熟并机械地加以运用的教条。
脱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前提条件,不分时间、地点、条件地加以运用;或者固守其中个别过时的结论,用以裁判现实,都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要求的,其中有的具体结论有其历史的局限性。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说的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从科学理论到社会实践的发展在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以前,只有社会主义理论和运动。
19世纪开始的共产主义运动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基地上进行的推翻资本主义社会的斗争,还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
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才有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由科学理论成为社会实践,标志着社会主义理论、运动和社会形态开始统一起来。
从此,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就成为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的显著特点。
作为行动指南的科学社会主义面对的现实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实践,因而无论是理论形态的社会主义还是社会形态的社会主义都要在实践中探索和发展。
这就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不可能代替社会主义新社会建设的实践和探索;但它确实为实践中的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指南,开辟了广阔的视野。
社会主义实践经历了80多年艰难的历程,无论是理论形态的社会主义还是社会形态的社会主义都有很大的发展,我们积累的经验教训也很多,但一直还是在实践和探索中前进。
邓小平理论是世界社会主义实践长期的历史经验和我国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的伟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交的一份崭新的答卷。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回答了科学社会主义面临的新课题20世纪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原有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都原有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都比较落后,这种条件下,怎样认识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重大课题,是当代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
进入21世纪,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发生了重大变化,又给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提出了许多新课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决了当代社会的诸多新问题,从而确立了其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历史地位。
1、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同各国实际相结合,在新的历史时期创造性的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
要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同时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探索、开拓符合自身实际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2、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布局和特征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经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注意社会的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全面协调发展的历史进程。
这些方面构成有机的统一整体,互相渗透、相互促进。
3、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坚持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性奋斗目标的明确性,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实现共产主义,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把远大的目标紧紧同县级阶段的任务结合起来。
对社会发展阶段的正确估计,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出发点,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
经过实践,我们认识到,社会主义是一个从不完善到完善的长久历史过程,将经历若干发展阶段,对实现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要作出切合实际的定义。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于我国基本国情的正确判断。
4、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发展社会生产力,强调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强调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要紧的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社会主义最主要的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还是完善生产关系,还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还是同西方国家进行军备比赛,还是追求所谓的“公平”?这是长期没有完全搞清楚的问题。
社会主义表明,没有发达的生产力,就不可能有合格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搞不上去,社会主义就缺少必备的物质基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就是一句空话,甚至会遇到严重的挫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刻总结了这方面的历史经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大思路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展社会主义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途径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要通过改革开放和体制创新来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与此相关,长期以来我们对以下两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一个是社会主义经济属性和经济体制。
很长时期存在一种传统的认识,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在经济活动中排斥商品生产和市场,从而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为,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社会主义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计划与市场不是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互相排斥的矛盾。
在一个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怎样不断解放法和发展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是长期没有解决的历史性课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出,改革和创新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人们政治上道义上的一致”、“批评与自我批评”、“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都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这赋予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以崭新的时代内容。
6、要准确把握世界大势,把本国的发展和世界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的改革方向。
对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来说,社会主义是一条加快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