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大学生就业形势精品PPT课件
大学生就业形势精品PPT课件
当前就业形势
就业问题
峻1.总量矛盾与结构矛盾并存,城镇就业压 力加。 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
加快问 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 再就题 业问题相互交织:
1 总量:每年城镇劳动力供给2400万人,可 安排.总 约1000万,缺口1400万。
量 矛
结构:行业、素质供求矛盾。
盾 城乡:农村剩余劳动力1.5亿人。
大学生就业难
• 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 一、是大学生需求增长速度赶不上大学毕 业生增加的速度。
• 二、是大学生的预期收入与用人单位提供 的工资之间存在匹配上的困难。
• 三、是大学生大多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 部门就业,愿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较少。
大学生需求增长速度赶不上大学毕 业生增加的速度??
• 就业是民生之本。
• “十二五”规划纲要强调,实施更加积极 的就业政策,把促 进充分就业生创业、就业是民生之本。 •“十二五”规划纲要强调,实施更加积极的 就业政策,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 的优先目标。最近一段时间,我国就业形势发 生新变化,突出表现为部分地区招工难与部分 人群就业难并存。 •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本来就是社会 就业变动剧烈时期,再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相叠加,必然使 我国这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面临举世罕见的就 业问题。
•
(2)根据有关预测,我国的经济增长率能
够在20年内维持在8%左右的水平,这固然能够
使我国经济进一步繁荣,但从近期的角度看,就
业需求的增长极其缓慢,无法满足上述巨大的就
业供给数量。
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 市场,许多毕业生所 能做的仅仅是尽量把 自己的简历做得更加 美观,在简历后面附 上更多的证书复印件, 然后在网上海投,或 者拼命去挤人山人海 的招聘会。即使这样, 四处的周旋仍然毫无 结果,投出的简历也 如泥牛入海……
大学生大多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 就业,愿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较少。
• 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王新陆认为,大学毕业生就 业难并不是人才过剩,而是结构性问题,人才过 剩只是相对的现象。有一项对3000余名本科毕业 生的调查表明,首选到北京工作的高达74.8%, 首选去中西部地区的仅有2%。这些毕业生的收入 渴望值是每月2000至4000元,低于月薪2000元 坚决不干。这就表明大学毕业生有主动不就业的 可能性。北京某高校的调查表明,未找到接收单 位的毕业生中,准备考研究生、博士生者占总人 数的比例高达40.8%。
• 与发达国家比较,美国约有2.7亿人口,大 学近4000所,若要达到如此的比例和规模 ,中国需要办20000所大学;即使按照韩国 目前高等教育的规模水平,中国也要办近 10000所大学才够。国内总共才1000多所 普通高校,即使算上成人和民办高校,也 不过3000多所,大学在校生的人数还远远 达不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与 结
失业人员、新成长劳动力:城镇登记失业
人员构 800万人(其中失业保险金领取者440万
人)矛盾 ;大学毕业生280万人。
并
严重不足的就业需求
• (1)从社会对就业岗位的需求角度看,1978- 2002年的25年间,我国的就业弹性总体上呈现逐 年下降的趋势,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贡献越来 越弱。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每增 加1%,平均可以增加200万个就业机会;进入90 年代,经济每增长1%,却仅能提供约80万个就 业机会。
大学生的预期收入与用人单位提供 的工资之间存在匹配上的困难。
• 调查发现,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收入预期高估幅 度在40%左右,远远高于美国和欧洲等国的10% 左右。薪水是人们对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在 2003年北京团委组织的一次针对毕业生的调查中 表明,大学生们对薪水要求并不低,在回答“您 求职要求的工资底线”时,近六成(56%)人的 选择集中在1000元到3000元之间,其中只有15% 的人能接受每月挣1000-1500元,两成人可以接 受自己的工资在1500-2000元,认为2000-3000元 比较合理的占21%。
大学生就业难正日益成为一个社 会问题,但我国的人才总量是缺乏 的。
一般来讲,大学生毕业后 有两个选择:
一是找工作
二是继续升学进修
最起码选择继续进修的同学 已不算是失业。而对于希望找到工 作而未能如愿的"失业"毕业生,很 多时候不能把原因推卸在沉寂的经 济和人才过剩上。
如何看待和应对复杂的就业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