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识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PPT课件

认识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PPT课件

腹部CT 检查可见肠壁增厚、粘连以及肠腔积液积气,腹腔内渗出,无绞 窄性肠梗阻特点。
16
.
▪ 腹部X线检查:一般可见多个大小不等液气平面,但 很少见到肠管扩张的影像。
17
.
▪ 全腹CT示:肠壁水肿、增厚、粘连以及肠腔积液积气,肠 管均匀扩张和腹腔内渗出。同时有助于排除腹部其他病变
如腹腔感染、机械性梗阻等。——有重要参考价值。
14
.
视诊:腹胀和膨隆不重,见不到肠型或蠕动波。
体征
触诊:腹部坚韧感,肠管粘连越重,坚韧感越明显,触不到 明显的肠袢或包块。
叩诊:叩诊多为浊音或实音。
听诊:肠鸣音减弱、稀少或消失,听不到金属音或气过水声。
15
.
影像学特点
腹部 B 超可见肠腔积液、腹腔少 量 积 液。
腹 部 X线检查可见肠胀气、多个大小不等的气液平面。
.
术后早期肠梗阻
▪ 1、Ellozy等认为:术后早期肠梗阻是指术后30d 内肠蠕动恢复后再次出现腹痛、呕吐及影像学存在 肠梗阻的证据,这一概念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可 。 其诊断应具备2个条件:
▪ (1)术后肠功能恢复后再次出现肠梗阻的症状、体 征及X线影像学肠梗阻的证据;
▪ (2)经手术或X线证实为机械性肠梗阻。
7
.
术后早期肠梗阻
▪ 2、Pickleman等认为:
▪ ①术后早期肠梗阻既可以由腹内疝、肠扭转、吻合口狭 窄、肠壁血肿等机械因素造成(不足10%);
▪ ②也可以是手术操作范围广,创伤重或已有炎症,特别是曾 进行手术的病例,腹腔内有广泛粘连,剥离后肠浆膜层有炎 性渗出,肠袢相互粘着,即术后早期炎症性或粘连性肠梗阻 (约占90%)。
8
.
EPII
▪ 由此可见,EP II是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一种特殊表 现形式。因此,并非发生在术后早期的肠梗阻均是 EP II。EP II多发生在术后2周内,发生的时间较为 固定,这是由创伤后炎症反应的病理变化决定的,而 其他类型的术后早期肠梗阻时间差异较大。
9
.
正确理解EPII
▪ 术后、早期、无菌炎性3个关键词
EPII的诊断
▪ 腹部手术术后早期(一般2W内)出现肠梗阻表现 ▪ 具备或部分具备上述易患因素和临床特点 ▪ 除外其他病因导致的肠梗阻(必须排除机械性梗阻和继发
于腹腔内或腹膜后感染、电解质紊乱等原因造成的麻痹性 梗阻)
21
.
1 病因及发病机制 2 临床特点 3 诊断及鉴别诊断 4 治疗 5 预防
13
.
病史 症状
手术史:多见于手术操作范围广、创伤重、手术 时间长的病例。
术后早期(术后3~4d )短暂排气、排便, 有肠蠕 动短暂恢复的表现,进食后再出现梗阻, 且症状 逐渐加重。符合一般肠梗阻特点,腹胀是病人的 主要主诉,腹痛较轻。部分病人可耐受肠内营养, 但一进食,腹痛、腹胀便加剧。
时间:常在术后3-7 d, 有91%的病例发生于术后2周内, 不超过4周。
! 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发同生时率存大在约的在粘0连.6性9%非-绞1.4窄%性之肠间梗,阻占。术临
床并不少见。后早期肠梗阻的90%,占肠梗阻的20%。
4
.
病因及发病机制
机械性与动力性并存的肠梗阻
肠管粘连的同时合并有肠壁炎症、水肿和渗出
腹部手术创伤
腹腔内炎症
异物刺激
营养不良
手长粘多 术时连次 操间的手 作肠广术 造管泛 成暴分 的露离 肠 管 损 伤
11
.
1 病因及发病机制 2 临床特点 3 诊断及鉴别诊断 4 治疗 5 预防临床特点EPII临床特点病史症状
体征
影像学
发生在术后2W 腹痛不剧烈, 内,通常在患 自觉腹胀, 者已“排气”, 恶性、呕吐, 进流食后立即 停止排便排气 出现梗阻症状
视诊 触诊 叩诊 听诊
腹部B超 腹部平片 腹部ct
无细 菌菌 性感 炎染 症所
致 腹 膜 炎
病理生理
术中肠管损伤
腹腔积血、积液、坏死组织残留
刺激腹膜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产生大量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
炎症反应 高峰期在 创伤后 48-72小

肠壁充血、水肿、纤维蛋白渗出、肠管粘连,肠迷走神经反射减弱
肠蠕动减弱 动力性因素
肠腔狭窄或阻塞
EPII
机械性因素
6
18
.
EPII易患因素
▪ 涉及胃肠道的较大手术 ▪ 手术时间长,或短期内反复进行腹部手术 ▪ 广泛的粘连松解术,或多处肠管修补、肠切除 ▪ 腹腔积液或积血多,腹膜炎重,腹腔内有异物
或坏死组织残留 ▪ 缺乏有效的引流或引流管阻塞 ▪ 病人年老、体弱、离子紊乱、营养状态差
19
.
1 病因及发病机制 2 临床特点 3 诊断及鉴别诊断 4 治疗 5 预防
1 病因及发病机制 2 临床特点 3 诊断及鉴别诊断 4 治疗 5 预防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概念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ileus, EPII ;或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EPISBO)的 概念由黎介寿院士于1995年提出。 是指在腹部手术后早期(一般在2W内),由于腹部手术 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而形成的一
认识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 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ileus, EPII 或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EPISBO)
.
目录
1 病因及发病机制 2 临床特点 3 诊断及鉴别诊断 4 治疗 5 预防
术后肠梗阻 术后早期肠梗阻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EPII)
EP II病变范围较广,炎症造成的肠蠕动减弱是梗阻的主要原因,其次为肠壁 水肿引起肠腔阻塞。
10
.
正确理解EPII
➢腹部手术后发生。 ➢术后早期出现:常发生术后3-7 d,有91%的病例 发生于术后2 周内。 ➢EPII是因腹腔内无菌炎症引起。 ➢注意与术后早期的机械性肠梗阻鉴别 ➢注意与术后早期的麻痹性肠梗阻鉴别 ➢注意与绞窄性肠梗阻鉴别:EPII是非绞窄性肠梗 阻,如果治疗过程中出现绞窄表现,可认为诊断有 误。
EPII的治疗
非手术治疗为原则
治疗前应与患者或家属细致沟通,取得信任,树立信心
非绞窄性 无内疝、扭转等 机械梗阻因素
腹腔粘连可自行 或治疗后减轻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