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禅宗思想的科学解读

禅宗思想的科学解读

《五灯》:217
禅宗公案举例
昔有老宿,畜一童子,并不知轨则,有 一行脚僧到,乃教童子礼仪。晚间见老宿外归, 遂去问讯。老宿怪讶,遂问童子曰:“阿谁教 你?”童曰:“堂中某上座。”老宿唤其僧来, 问:“上座傍家行脚,是甚么心行?这童子养 来二三年了,幸自可怜生,谁教上座教坏伊。 快束装起去。”黄昏雨淋淋地,被赶出。
落浦《浮沤歌》状“量子泡沫”
秋天雨滴庭中水,水中漂漂见沤起。 前者已灭后者生,前后相续何穷已。 本因雨滴水成沤,还缘风激沤归水。 不知沤水性无殊,随他转变将为异。 外明莹,内含虚,内外玲珑若宝珠。 正在澄波看似有,及乎动著又如无。 有无动静事难明,无相之中有相形。 只知沤向水中出,岂知水不从沤生。 权将沤体况余身,五蕴虚攒假立人。 解达蕴空沤不实,方能明见本来真。
《都序》论主观依赖性
《禅源诸诠集都序》还有:“心境互 依,空而似有故也。且心不孤起,讬境 方生;境不自生,由心故现。心空即境 谢,境灭即心空。未有无境之心,曾无 无心之境。如梦见物,似能见所见之殊, 其实同一虚妄,都无所有。诸识诸境, 亦复如是。以皆假讬众缘,无自性故, 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 无不是空者。”
量子场论引入时空量子化的概念, 从而可以解释真空中物质粒子生生灭灭 的过程。由于量子的不确定性,粒子可 以从“无”中而生,格里宾: “如果说 在足够短的时间之内,粒子的可用能量
具有内禀的不确定性,… ,那么就没有
理由阻止整车的粒子“无中生有”地出 现,随后又相互复合而消失。”
物质存在性的禅宗观点
主要源自佛教的般若性空观,其代 表思想主要反映在《肇论》之中。特别 是其中的“不真空论”(应解读为“不 真∣空论”)篇,便是用中观双遣方法 来论述万物不真为“空”的思想。这里, 禅宗空论也讲物质没有真实性,也讲万 物为空,但却很好地处理了空无与色有 的关系,能够更好地解释物理世界的本 性。
慧远的生灭论
这种生灭论,中国南北朝的慧 远在《大智论钞序》中说的更加明 白:“生涂兆于无始之境,变化构 于变化之场。咸生于未有而有,灭 于既有而无,推而尽之,则知有无 回谢于一法,相待而非原;生灭两 行于一化,映空而无主。”
《古尊》:244
禅宗公案举例
有僧侍立,师(黄龙慧南)顾视久之问曰: 百千三昧,无量妙门,作一句说与汝,汝还信 否?对曰:和尚诚言,何敢不信!师指其左曰: 过这边来。僧将趋,忽咄之曰:随声逐色,有 甚了期,出去!一僧知之,即趋入。师理前语 问之,亦对曰安敢不信。师又指其左曰:过这 边来。僧坚住不往。师又咄之曰:汝来亲近我, 反不听我语,出去!
物质存在性的物理学观点
在物质存在性方面,量子场论的 观点主要包括这样三个方面的认识: (1)就我们日常感知而言,物质的 存在都是不真实的;(2)就微观的 粒子而言,他们的存在又是依赖于 (主观)观测的;(3)对于没有物 质的真空,却可以充满“生机”, 依然会造成可观测的效果。
“量子泡沫”的生灭解释观
《都序》论色空关系
宗密在《禅源诸诠集都序》中就讲得 很明白:“真空者,是不违有之空也。 ……妙有者,是不违空之有也。” 宇宙 “零点能(场)”当作如是观。“何者? 以未学人,根器渐钝,互执空有,故清 辩等破定有之相令尽,彻至毕竟真空, 方乃成彼缘起妙有;护法等破断灭偏空, 意存妙有,妙有存故,方乃是彼无性真 空。”
禅宗思想的科学解读
中国禅宗思想体系示要
佛性论
成就佛果
万法唯识
解脱论
即心是佛 认识论
息心见性
理入行入 心性论
明心见性
顿悟 自性回归实践来自方法论禅宗宗风分流示要
慧能 南岳怀让 荷泽神会
马祖道一 圭峰宗密
沩仰 临济
法眼 云门
禅宗公案举例
宣州刺史陆亘大夫问南泉: “古人瓶中养一鹅,鹅渐长大,出 瓶不得。如今不得毁瓶,不得损鹅, 和尚作么生出得?”泉召大夫,陆应 诺 。泉曰:“出也。”陆从此开解, 即礼谢。
《五灯》:363
禅宗公案举例
昔有婆子供养一庵主,经二十年, 常令一二八女子送饭给侍。一日,令女 子抱定,曰:“正恁么时如何?”主曰: “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女子举 似婆。婆曰:“我二十年祗供养得个俗 汉!”遂遣出,烧却庵。
《五灯》:366
禅宗公案举例
师有一日向七岁兒子云:“老僧尽日来心造,与 你相共论义。你若输,则买糊饼与老僧;老僧若输, 则老僧买糊饼与你。”兒子云:“请师立义。”师云: “以劣为宗,不得诤胜。老僧是一头驴。”兒子云: “某甲是驴粪。”师云:“是你与我买糊饼。”兒子 云:“不得和尚,和尚须与某甲买糊饼始得。”师与 弟子相争,断不得。师云:“者个事军国事一般,官 家若判不得,须唤村公断。这里有三百来众,于中不 可无人。大众与老僧断:宾主二家,阿那个是有路?” 大众断不得。师云:“须是具眼禅师始得。”三日以 后,沙弥觉察,买糊饼供养和尚矣。
《指月》:935
何为禅宗心法
清凉澄观国师云:
至道本乎一心, 心法本乎无住。
注:即所谓《金刚经》所云:应无所住 而生其心。六祖闻此言而解悟。
二、色空观念的正确性说明
禅宗认为:色即是空,空即是 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禅宗的这种色空思想能够有效 解释我们的物理世界的真实情况吗?
我们的宇宙万物真的如禅宗色 空无二观念所能说明的吗?
《祖堂》:592
禅宗公案举例
温州净居尼玄机,…乃往参雪峰。… 峰曰:“汝名甚么?”师曰:“玄机。” 峰曰:“日织多少?”师曰:“寸丝不 挂。”遂礼拜退,才行三五步,峰召曰: “袈裟角拖地也。”师回首。峰曰: “大好寸丝不挂。”
《五灯》:94
禅宗公案举例
师问二新到:“上座曾到此间否?”云: “不曾到。”师云:“吃茶去。”又问 那一人:“曾到此间否?”云:“曾到。” 师云:“吃茶去。”院主问:“和尚, 不曾到,教伊吃茶去即且置。曾到,为 什么教伊吃茶去?”师云:“院主!”院主应 诺。师云:“吃茶去。”
《肇论》中的色空观
《肇论》:“诚以即物顺通,故物莫 之逆。即伪即真,故性莫之易。性莫之 易,故虽无而有。物莫之逆,故虽有而 无。虽有而无,所谓非有。虽无而有, 所谓非无。如此,则非无物也,物非真 物。物非真物,故于何而可物。故经云, 色之性空。非色败空,以明夫圣人之于 物也。即万物之自虚,岂待宰割以求通 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