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股髋关节撞击综合症

股髋关节撞击综合症


MR小结
在未逹到FAI诊断标准的无症状病例中出 现的MRI异常改变,如髋臼唇形态异常、 髋臼骨质信号异常是与髋臼碰撞相关,提 示早期FAI可能性,应进一步追踪确定。
结论
1. 标准的骨盆X线前后位片上的特征性征象可以证实髋臼及 股骨的异常改变。CT在显示骨关节细节方面较X线具有优 越性 。MRI更准确的显示FAI的髋臼唇病变、邻近软骨病 变以及股骨和髋臼的骨质异常,能够较好地反映FAI的病 理过程。
1/1Ra
a
b a
1/2R distance
o
11、1/2半径高偏移测量 (1/2R distance),在1/2半 径高的延长线与股骨头的 半径所作之圆相交点,与 此线在股骨头上的交点之 间距离,以1/2半径高减去 半径而获得,凸出于圆外 取正值,凹于圆内取负值; 凸轮型及混合型FAI均出现 股骨头或股骨头颈部的凸 出,测量计算凸出的比率 与各测量指标间的联系;
X线表现——形态学指标
4.头臼指数(acetabularhead index): 股骨头被髋臼覆盖的百分 比。百分比由三条垂线来 测定:线1通过股骨头的 最内侧,线2通过髋臼的 外侧缘,线3通过股骨头 最外缘。线1和线2之间的 距离A与线1和线3之间的 距离B的比值乘以100。 (正常84.34±2.31)
MRI表现——形态异常征象与其他直接、间接征象
形态异常征象指标-与X线、CT类似 其他直接、间接征象



关节积液 股骨头信号异常 髋臼唇信号及形态异常 髋臼骨质信号异常 关节面软骨信号异常
MR表现--形态异常征象指标-与X线、CT类似
MR表现--形态异常征象指标-与X线、CT类似
小结
1. 凸轮型FAI较为特征改变为股骨头颈交界处形态 异常局限性骨性突起及头颈交界处偏心距减少。 钳型FAI可见髋臼缘硬化及游离骨片、髋臼缘骨 赘及髋臼后翻、髋臼加深等改变。 混合型FAI则同时存在上述异常改变。 上述改变基本可以确诊为FAI。 2. 形态学指标的测量在对FAI的诊断、分型以及异 常征象的量化方面有重要临床意义,其中较简单 有意义的有头颈交界处偏心距、髋臼深宽指数、 α角
CT检查的优势和特点 CT检查的多方位扫描及重建可更好的显示股骨 交界处的骨赘形成,股骨头及髋臼的骨质异常和 髋臼及股骨头关节面骨质损伤等征象,从影像学 的观点上细化了FAI的诊断分类。
所有由于股骨头颈结合部形状异常引起的碰撞 原因(如股骨颈增宽、骨赘、股骨头后移)都能 引起α角的增大。α角越大,股骨头颈交界处与髋 臼前缘发生撞击的可能性越大。
形态学测量指标
1 髋关节前后位X线平片,除使用α角作为诊断外, 建议加入使用1/1Ra>1.45cm、1/2半径高 偏移>0.1mm、髋臼过深测量>1.45 mm作为 考虑FAI的参考值。
2 在FAI的凸轮撞击型与钳夹撞击型的分型,除 使用α角>50゜作为凸轮撞击型分型,建议加入 使用1/1Ra>1.5cm、1/2Ra>0.9cm、 1/2半径高偏移>0.8mm作为考虑凸轮撞击型 的分型。
影像学检查
一、X线表现 二、CT表现 三、MRI表现 FAI的 影像学诊断
一、X线检查方法与表现
检查方法
FAI的主要检查方法,特别是形态学的诊断 常规双髋关节正位投照方法 (便于两侧对照)
X线表现
X 线 表 现
X线形态学异常征象
形态学指标的测量
X线表现——形态学异常征象
FAI形态学异常征象
FAI组的双侧髋臼缘骨质信号异常 上图 X线检查 下图 冠状位T1WI
51岁女性患者左侧髋关节Cam型FAI 上图X线平片 Alpha角>50°股骨头颈交界处凹陷减少 下图冠状位MRI检查 左图T1WI 红箭头(实线)示髋臼缘骨质信号改变 右图fs-T2WI 示少量关节积液 绿箭头(虚线)示髋臼缘软骨质信号改变
形态异常征象--髋臼缘骨质增生、硬化、骨赘
“8”字征
正常髋关节
异常征象
形态异常征象--髋臼缘骨质增生、硬化、骨赘
形态异常--滑膜疝(间接征象
X线表现——形态学测量指标
Sharp角 中心边缘角( center-edge angle,CE角) 中心颈干角(center-collum-diaphyseal angle,CCD) 头臼指数(acetabular-head index) 髋臼深宽指数(acetebular deph-to-width index) HTE角(horizontal toit externe angle) 股骨头颈交界处偏心距(femoral head-neck offset) Alpha角(α角): 半径高与半径比值(1/1Ra) 1/2半径高与半径比值(1/2Ra) 11、1/2半径高偏移测量(1/2R distance)
右图fs-T2WI示髋臼唇软骨信号异常 绿箭头示髋臼关节面信号异常
MRI检查的优势与特点 在各种异常征象中关节积液的阳性率最高,在 脂肪抑制T2WI上表现为明显的高信号。 髋臼缘或髋臼唇的异常表现为髋臼缘的增生、 硬化;以及髋臼唇形态的改变:髋臼唇与髋臼 及关节面软骨分离,在脂肪抑制T2WI上髋臼 唇内条形、点片状局限性高信号等。 股骨头和髋臼骨质信号的异常表现为长T1长T2 信号,部分为不均匀稍高或稍低信号。 髋关节面软骨的异常既可以是厚度的变薄或变 厚,也可以是信号的改变。
X线表现——形态学指标
1.Sharp角: 两侧泪痕下端连线及通 过泪痕下缘与髋臼外上 缘连线之间的夹角。 (正常40.78±2.31)
X线表现——形态学指标
2.中心边缘角( centeredge angle,CE角): 通过股骨头中心垂线(平 行于身体的垂直轴)与连 结股骨头中心至髋臼上外 缘连线之间的夹角。 (正常35.13±3.76) 3.中心颈干角(centercollum-diaphyseal angle,CCD):为股骨干轴 线与通过股骨头中心的股 骨颈轴线之间的夹角。 (正常128.34±2.58)
MRI表现—其他征象
MRI表现—其他征象
FAI组的股骨头骨质信号异常 上图为X线检查 左图 轴位 T1WI 右图 轴位T2WI
FAI组的右侧股骨头颈交界处凹陷减少 左图为X线检查 右图 冠状位T1WI
FAI组的股骨头颈部疝 上图: 左图 为X线检查 右图 为冠状位T1WI 呈低信号 下图: 左图 轴位T1WI 呈低信号 右图 轴位T2WI 呈高信号
X线表现——形态学指标
5.髋臼深宽指数(acetebular deph-to-width index): 髋臼深度D与宽度W的比值 再乘以100即为深宽指数。 (正常55.17±.HTE角(horizontal toit externe angle): 自髋臼上缘E至髋臼承重 部分的最内点(即“眉弓” 的内侧端T)作一直线, 该线与经过T点的双侧股 骨头中心的水平线之间的 夹角。 (正常5.01±1.49,小于 正常表示髋关节间隙变窄)

CT表现——异常征象
CT表现
股骨头关节面损伤
髋臼关节面损伤
CT表现
髋臼缘的增生硬化
CT表现
股骨颈疝窝
CT表现——形态学指标
在平行于股骨颈长轴的 斜轴位扫描图像上,以股骨 头中心点为圆心,股骨头正 常最大半径画圆,从股骨头 颈连接处骨质与这个圆的交 点到股骨头中心点作直线, 此直线与股骨颈中心线的交 角为α角 。 (正常66.2±9.4度、大于70 应考虑凸轮型、小于60应 考虑 钳型、混合型不一定 有改变)
Gans等于2003年正式提出FAI这一概念
根据形态学改变可分为三型:
Cam Type 凸轮型
FAI
Pincer Type 钳型
Mixed Type 混合型
FAI的发病机制
正常与FAI的髋关节示意组图 左上图是正常的髋关节; 右上图是凸轮型,在股骨头颈部出现凸出部份,在活动时撞击髋臼缘; 左下图是钳夹型,髋臼缘凸出,当股骨头内旋时出现碰撞;
3 未达到FAI的诊断标准时,髋臼外展角<56゜、 1/1Ra>1.44cm可早期用于提示FAI的可能。
股髋撞击综合征的CT表现
检查方法

常规轴位、冠状扫描、三维重建及斜轴位重建
CT表现
CT形态异常征象
C T 表 现
形态学指标的测量
CT表现——形态学异常征象
形态异常征象
股骨头骨赘或异常突起 髋关节面损伤 髋臼增深臼、缘增生硬化 股骨颈疝窝


股骨头骨赘
头颈交界处形态异常或异常骨性突起 髋臼加深、髋臼后倾(8字征) 髋臼缘骨质增生、硬化、骨赘、
滑膜疝(间接征象)
股骨头骨赘或异常突起 股骨头骨赘或异常突起 股骨头颈偏心距减少 髋臼后倾 髋臼缘增生硬化
X线表现--形态异常征象—股骨头骨赘
形态异常征象—枪柄样畸形
枪柄样 畸形
正常髋关节
异常征象
形态异常-头颈交界处形态异常或异常骨性突起
形态异常--髋臼加深、髋臼后倾(8字征)
髋臼后倾的定义可在骨盆前后位上作出,正常髋臼前后壁边缘 投影呈不相交的“人”字形,后壁边缘应较前壁投影偏外侧, 而后倾的髋臼前后壁边缘投影相交呈“8”字形
左图 对照组的髋臼正常 右图 FAI组Pincer型的髋臼后倾(8字征,cross-over sign)
a
α角
o
b
1/1Ra
a
o
9、半径高与半径比值(1/1Ra): 通过股骨颈长轴中心划一直线, 在股骨头中心处以股骨头正常的 半径画圆,在股骨颈处相交点与 长轴作一条垂直线,测量此点与 股骨颈上缘交点间的距离为半径 高,再除以半径以获得百分比值
o
a
o
1/2Ra
a 10、1/2半径高与半径比值 (1/2Ra):同1/1Ra相同方法,但 以股骨头中心处以一半的半径画 圆再取得1/2半径高,再除以半 径以获得百分比值(1/2Ra)
相关主题